浅谈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论文_潘俊

浅谈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论文_潘俊

【摘 要】 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个问题既易也难回答。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应该注意孩子的知识教育,有些父母认为他们应该注意给孩子培养一技之长,当然,有些父母认为两者都很重要。我同意这一切,我认为孩子们应该学到更多。有人想过关注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提升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的幼儿大多数没有生活自理的学习条件和意识,幼儿园的大班孩子不会穿衣、鞋带不会系,小学生了家长还在给孩子帮忙穿衣服裤子的比比皆是,连多数家长都从来没有意识到要去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所以才会出现中学了连袜子都没洗过的孩子,大学了还不会洗衣服的孩子.说的简单一些这叫生活“无法自理”。所谓生活自理,简单地说就是自助、自理,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班幼儿 自我服务 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11-062-02

教育是重要的,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应该是在春秋时期开始的。迄今为止,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机构,各具特色的早期教育中心更是层出不穷。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如逛商城般,挑选着自己觉得适合的“服务”。2012年,中国教育部颁布了《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庭,社会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核心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古希腊“三哲”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的关于教育的分期观点,从出生至七岁时是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后人(如教育家卢梭、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也大都持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即在孩童时期应对儿童施以实际生活的练习,这样才能为儿童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 、“良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然而,当社会进步发展到今天时,我们却不由得感叹起来:看似生活基本能力的某些能力正在年轻的一代中消失。结婚的夫妇不会做饭;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媒体还报导过一高中生每天上学、放学由父母接送,但有一天父母忘记来接孩子,这位高中生就露宿街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越来越觉得孩子有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事!

那么,我们该如何关注和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呢?

一、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较弱、意识差的原因分析

(1)父母过分溺爱,许多孩子应该做自己的事情,父母习惯了接手,亲力亲为。在现代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下,物价高、工作不好找、工资不高可孩子的学费可贵的咬人手指(早教班、私立幼儿园等)、各种特长班也都价格居高不下,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所以尽管现在全面放开二胎,国家也鼓励生二胎可大多数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非常溺爱,有些家长虽然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往往因自己工作忙,事情多,长辈又非常愿意帮助,于是把对孩子教育引导的任务交给了长辈们,自己只是偶尔关心一下。对长辈而言,没有什么事是比子孙的成长更重要的,所以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尽量代替孩子做事,长而久之,本该得到锻炼的孩子反而退化。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妈妈选择全职照顾孩子,同样也是包办了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只有学习。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没有自我服务的意识,或者自我服务的能力差。而现代社会要求既要有动手能力,还要有自理能力。因此,事事包办非常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2)认为孩子小,能力弱,把对自理能力的学习一味的延后。同时,嫌孩子学习缓慢,动作不熟练。究其原因,就是家长怕麻烦,没有耐心教导孩子。例如,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穿衣有困难时,他们会直接帮助孩子穿衣,而不是指导孩子。看上云这节省了时间与精力,但实际上错失了孩子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同理,当孩子吃饭将饭粒撒得到处都是时,家长长往往喜欢以“收拾的时间都比喂的时间长”为借口,直接喂饭。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省了麻烦,却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错过了在家里给孩子提供自助意识和能力建设的好机会。

(3)家长对子女缺乏认识,不会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子女需要鼓励时,如:孩子刚学会穿衣服、常常出错,衣服会穿反、头会伸不出来,这时,家长会怎么做?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如孩子在做事时笨拙,常常把事做得一团糟,作为家长,又会怎么做?要有好的结果,除了良好的初衷,更要有正确的方法。对孩子的错误要包容、要耐心、要鼓励、要帮助,只有这样一次次的鼓励,孩子才会不断尝试探索新的世界,去更远的地方,做更多的事情,在人生的道路上,越矬越勇。

二、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一个生活能够自理的人,往往也是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幼儿期是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的自助服务意识和生活能力,通过参与,训练和尽力而为,有助于他们运动的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的生活自我服务能力,将使幼儿充满自信,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幼儿从自己的小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接触到一个新的世界,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有趣的玩具,强烈地吸引了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学习,玩游戏,在幼儿园交朋友,那么就更不需要孩子自己会照顾自己。

(2)培养儿童的自助能力,促进儿童大,小肌肉群的发展和动作的协调。意大利著名教育玛丽亚?蒙台梭利指出,运动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儿童自理能力的训练将促进儿童大小肌肉群的发展,以及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如饮食,儿童不仅学习手喂食技能,它还发展儿童手指肌肉的柔韧性和手眼协调能力。所以孩子每学一个动作,能力,他的大小肌肉群,动作协调性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3)培养幼儿的自助服务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幼儿最起码自助能力是学习用勺子(用筷子)吃饭,喝杯水和喝水,洗手,穿脱衣服,鞋子和袜子,盖被子等。但是一开始,孩子们不能穿衣服,不能伸开袖子,不能将衣服上下颠倒,纽扣不好。家长可以在家中一一帮助孩子,在幼儿园里不可能指望两三名老师这样完成三四十个孩子的工作。这时,有自理能力的孩子自已就可以完成这些工作,而不必在秋冬午睡后身着单衣等待老师的帮助。在孩子的自助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事情,并逐渐发展出自助意识。他们在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养成了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为成功而战、独立做事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和自信正是适合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人格。

(4)把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家长工作联系起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必须与父母保持紧密联系,解释其内容,并让父母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父母为孩子提供方便,轻便的衣服,使孩子易于操作,并要求父母在家中进行同步培训。近段时间看的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觉得很好,毕竟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我也把书推荐给了班上的家长们。

三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家长、教师在培养幼儿生活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在幼儿园生活中、游戏中,要更多地去鼓励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做一些事情,从而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小技巧。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儿童生活中的自助意识和能力:

(一)幼儿方面

1.潜移默化的让孩子树立生活自我服务的意识。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小孩子知道“自己的事自己做”。为此,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里,教师、家长都要尽可能体现“教育无处不在”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即在看似随意的吩咐与对答中帮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再是小宝宝了,而是大姐姐、大哥哥了,强调了“大”会让孩子感觉自己长大了,因此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可以成长爸妈的“帮手”,树立“我能做”的意识。

2.教给孩子生活自我服务的技巧。大部分家长开始是愿意让孩子去尝试的,但随着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麻烦”时,却失去了耐心,抢着帮孩子完成了。这时,老师与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起码的自我生活能力,如洗脸、刷牙、收拾玩具等。

(二)教师方面

1.为幼儿建立意识观念。幼儿的自主发展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私我意识的初始概念将会出现,这将明显提高幼儿的主动性,从而开始出现“我能”、“我愿意”的一些独立意识。

2.培养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技巧。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宗旨,幼儿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教会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一些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幼儿能够从小就学会很多生活中的技巧。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教师在初步教会幼儿一些生活自我服务技巧之后,就要慢慢对幼儿做事情速度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对幼儿更多地鼓励、赞美,使幼儿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针对那些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的幼儿,教师要更多地去鼓励他们,并且还可以亲手示范给幼儿们看,在幼儿们掌握一些技巧后,就要将赞美声送给小朋友,使他们内容充满兴奋,从而在以后学习生活自我服务方面动力十足,对自己能够充满信心,并且也为自己能做到的事感到非常自豪,从而能够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掌握生活自我服务的能力。当幼儿不能很好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引导孩子们,一定要用亲和的语气跟幼儿们的进行交流,给与孩子们更多地鼓励,并且在幼儿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也要适当的提供一些协助,使幼儿能够顺利完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挫伤到孩子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家长方面

作为父母,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成为引导孩子学习生活的“心”,要成为教育人们的“心”。

1.爱心。苏霍姆林斯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由此可见,“护犊之爱”式的爱心在父母中的足可见一斑。因此,作为家长,当以长远的目光看待发展中的孩子,用爱与他们共同感受成长中的每次进步中的喜悦。

2.耐心。孩子们不能学会穿衣服,穿鞋子,吃饭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尝试,而是父母以成人的标准待之。上班族的时间是紧张和宝贵的,当看到孩子穿衣、穿鞋、吃饭慢吞吞的样子时,总感觉浪费时间,以成人的标准要求,世间又有几个孩子能够做到?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自助服务技能时,父母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保障,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长。

3.细心。细心并是父母代替孩子完成,而是指父母就应在孩子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中,发现孩子进步的一面。教育家蒙台梭利(Montessori)提倡,当孩子实践现实生活时,成人的角色不应该总是作为帮助者和指导者。通常,他应该是观察者,并陪伴孩子的成长。

总之,幼儿园和家庭都把保护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儿童对保护和照顾的需要,尊重和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外包,鼓励和引导儿童自我照顾、自力更生。儿童生活中的自助意识是儿童自主发展的第一步,是保证儿童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幼儿园和家庭应注重培养。从儿童的心理发展的角度,他们越年轻,越简单,越有弹性,越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和教育。这时,培养孩子的自助意识,能力和习惯变得更加容易。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丽的美德,是一种人有尊严地生活和其生命价值的基本素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培养儿童的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服务能力。儿童生活自助服务能力的发展不是一两个教育,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对家长朋友说的是:我们需要你的配合!作为一位家长,可以大家和共勉的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请放手在握紧吧!

参考文献:

【1】博仔 幼儿教育改革家——蒙台梭利 2006年07期

【2】周燕 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2009年

【3】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年10 月9 日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41号)

【5】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2016年新版

论文作者:潘俊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浅谈幼儿自我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论文_潘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