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和进展研究论文_王志勇

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和进展研究论文_王志勇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天津武清 301700

摘要:双能量CT(Dual Energy CT,DECT)是采取具备两种能谱的CT对解剖及病变予以呈现并对组织成分进行鉴别的CT技术。本文主要从双能量CT的基本原理、双能量CT在胸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展望三方面予以综述,分析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关键词:双能量CT;胸部;应用;进展

近几年来,采取双源CT开展胸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相关研究获得进步,也积累比较多的临床应用经验,呈现出双能量CT在胸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予以分析和综述。

1.双能量CT的基本原理

一般情况下,常规120kV或是140kV的CT成像主要是依据康普顿相关效应原理,其呈现的图像质量和物质的密度值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在低千伏予以成像的时候,其康普顿相关效应是不变的,不过,光电效应会出现指数性提升。而且,采取处于K边缘或是略微大于K边缘能量的时候,元素K边缘相关光电效应会使光电效应相关频率明显提升。对于碘来说,于低管电压CT中的相关光电效应与K边缘效应提升时会将CT值加大。采取双能量CT则可以经由比对两种具有差异性的能量产生的CT值对原子序数值不同的物质予以鉴别。

2.双能量CT在胸部疾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1 双能量CT在肺栓塞中的应用

双能量CT于肺栓塞中存在广泛应用,比如,将双能量CT的管电压设置成不同数值的时候,能够将可以选取的相关图像序列为体质指数存在差异性的患者进行提供。采取双能量CT相关数据能够经由物质成分相关解析算法得到碘对比剂于受检者肺中的相关分布信息,将肺灌注状态予以呈现;还可以对肺动脉相关解剖以及肺实质的对应灌注信息予以呈现,有助于将肺栓塞的检出敏感度提升,并有利于对肺栓塞预后状况予以评定。

杨静,张龙江,唐春香等[2]相关研究报告中呈现出,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接受治疗之后,有18例患者的肺动脉内栓子完全缓解,有11例患者的肺动脉内栓子部分缓解,有1例患者的肺栓塞出现加重现象。采取双能量CT实施肺灌注成像呈现,在治疗之后有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存在灌注缺损现象,有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存在程度不一的灌注缺损现象。3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于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肺栓塞部位、肺栓塞数量及肺动脉阻塞相关积分数值及双能量CT呈现出的肺灌注对应缺损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其肺动脉主干直径和同层面的升主动脉直径之比、右心室直径和左心室直径之比、全肺和左右肺相关强化值以及相对强化率则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表明:采取双能量CT能够对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评定,能够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方案制定和调节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双能量CT在气管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虽然现今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相关形态学变化评估中主要采取高分辨CT技术,不过,近年来,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病相关治疗技术逐渐改善,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功能评估也更为重要。采取双能量CT可以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相关解剖学变化予以高分辨呈现,也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予以评估。

2.3 双能量CT在肺结节的定性中的应用

采取双能量CT呈现的虚拟平扫图像以及碘图能够对钙化情况予以显示,并对肺结节相关强化值予以测定,进而有利于肺结节定性,并将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减少。彭业胜,邓东,张小波等[3]相关研究结果中呈现出,肺内孤立性肿块患者动脉期相关肿块的增强CT值和碘基图对应CT值之间没有出现明显差异性(P>0.05),动脉期相关增强图像中的CT值和碘基图中的CT值呈现比较高的一致性;静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动脉期于40keV到100keV数值下检出的肺恶性肿瘤的CT值、炎性肿块的CT值和结核瘤的CT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静脉期于40keV到110keV数值下检出的肺恶性肿瘤的CT值、炎性肿块的CT值和结核瘤的CT值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将CT值为18HU看成肿块良性或是恶性的相关诊断阈值,于碘基图CT值下检出孤立性肺肿块良性或是恶性的敏感度是83.3%,特异度是76.2%,准确度是81.2%。而两期恶性肿瘤和炎性肿块之间、恶性肿瘤和结核球之间、炎性肿块和结核球之间的碘含量数值与能谱曲线斜率数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采取双能量CT相关成像参数予以定量分析,有助于对良性及恶性孤立性肺肿块予以鉴别诊断。

3.展望

目前,新一代双能量CT相关技术获得明显改进,比如,将第二个X线管相关视野自26厘米提升到33厘米,将以往双能量CT视野不充足情况解决[4]。不过,现今双能量CT只可以经由CT值对兴趣区改变状况予以评定,无法将更多的定量参数予以提供。以后还需对双能量CT相关技术予以进一步的改善,进而可以得到更多有助于对临床予以评估的出参数,进而对病变的性质以及病变的程度予以定量分析等[5]。

综上所述,双能量CT是唯一可以将高分辨率的肺解剖图像和功能图像的技术,将双能量CT运用于胸部检查中展示重要应用优势,呈现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江勇,王荣品,王骋等.双源 CT 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胸部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2):283-286.

[2] 杨静,张龙江,唐春香等.双能量CT评估急性肺栓塞治疗疗效[J].放射学实践,2016,31(9):817-820.

[3] 彭业胜,邓东,张小波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孤立性肺肿块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8):1224-1228.

[4] 刘江勇,王荣品,骆科进等.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肺癌诊断中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9):1367-1371.

[5] 周悦,董军强,高剑波等.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技术优化胸部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0):746-749,754.

论文作者:王志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双能量CT在胸部的应用和进展研究论文_王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