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施工的分析论文_方恒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施工的分析论文_方恒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呈现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纵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极高,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对抗拉力的力量远远不足于对抗压力的力量,这就会因为温度应力的产生导致裂缝的出现,最终使得建筑不牢固,易出现工程问题。因此,本文笔者结合实例对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分析了混凝土的养护,为类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字: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分析

一、引言

在大型建筑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在温度应力的作用下建筑体不至于发生损坏;但是,温度拉应力出现时,浇筑好的混凝土会因抗拉强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裂缝,裂缝的产生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为具体工程提供有效的方法,已成为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工程概况

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位于浙江省某市,基础承台面标高-5.7m,底标高-7.5m, 其平面尺寸6000mm×2500mm。采用C45 防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8MPa。

三、混凝土施工温度的控制措施分析

1.大体积混凝土材料比例的分析

1.1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

温度为32.5℃的低热矿渣水泥成为工程用料的首选,并通过散装进入施工现场,为避免温度过高为后续的施工带来不便,将其实际操作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2)砂的选择

为使工程应用的含泥量达标,砂的细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要求在二区级配范围内,其余指标满足相应要求即可。在保证砂料来源的稳定性的同时,砂料进入施工现场后,仍需对其进行检测。

(3)石子的选择

石子的选择方面,为保证碎石来源的稳定性,应选择粒径在 5至31.5 毫米之间的连续级配,为进一步确保含泥率低、品质优良的石子,仍需对其进行分批检验。

(4)用水的选择

本项目施工用水,必须经过专门的检测,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满足施工要求,方可用于建筑施工。

1.2 混凝土的双掺技术

为进一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性能,施工过程中需掺加一定量的减水剂和粉煤灰。对大部分的大体积混凝土而言,通过向水泥中添加适当的粉煤灰,来降低混凝土中的水热化现象,从而达到温度裂缝问题的预防。粉煤灰也当选择一级的磨细粉煤灰。

1.3 混凝土的材料配比

为保证混凝土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混凝土搅拌物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分层和离析现象,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应在投入施工前进行多次实验,并将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考虑在内。按照相关规范设计符合本次施工的混凝土材料配比。

2.设计合理的材料比例

在任何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合理的配比是基础。在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质量以及配比关系已然成为工程质量的重点。通过多次调试得到最佳配比,是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一个合适的材料配比才能更便于混凝土的温度达到施工要求,使影响混凝土的全部因素达到最佳的配合状态,让混凝土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建筑物更加稳固,让施工效果更加完美。

3.借助替代品来降低水泥用量

大体积混凝土之所以能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自如,是因为水泥是使混凝材料得以牢固的重要材料,故此,水泥对于混凝土的凝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造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将水泥的掺入量及石子等材料与水进行充分的搅拌,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众所周知,水泥遇水会产生大量的热,尤其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混凝土的需求量有十分巨大,并且热量的产生无法经过特有的渠道排出,这些都会导致绝热升温情况的出现,所以借助一些替代品来降低温度是可取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借助替代品来降低水泥用量,一是能够有效的降低热量的产生,并预防低温绝热升温现象的发生;二是可以减少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差,减少裂缝问题的出现。

4混凝土施工

4.1 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作业和技术人员组织:依据施工方案,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团队分为3个班,每班12人,其中每班配施工员3名、质检员1名、试验员1名,在现场随时检验计量混凝土的质量和用量问题。除了泥工班组外,塔吊司机、水电工、钢筋工、模板工等也需在现场跟踪检查并随时校正。

(2)技术准备工作:务必按照规定,对底板胎膜平整度、坚固程度、尺寸、标高等进行检查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的工作,加强验收管理,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律不准浇筑混凝土。

(3)现场道路及机械准备:现场所有出入口处均须安排安全员引导车辆进出,并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危险区域应设置警戒牌;夜间施工时,特殊地方通过灯塔安装工矿灯。混凝土输送泵管及支架由砼供应单位按规定安装到位,并分派相关人员时常检查和维护,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4)现场商品砼质量保证:为保证混凝土连续不断的供应,每台混凝土输送泵至少配备4台8m3搅拌运输车;运输途中和等候卸料时,保持搅拌运输车罐体正常工作。混凝土供应商随车提供混凝土配比单、质量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即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从集水井、设备基础等低处开始,由长边方向由远及近推进,确保混凝土浇筑间歇时间小于混凝土初次凝结时间,便于浇筑完成的部位的覆盖和保温工作。

(2)二次振捣技术:振动棒的前端插入之前,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坡面流淌形成的坡脚不能漏振,一般20~30秒为最佳振捣时间。二次振捣技术是新筑成的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再次振捣的技术。二次振捣可以消除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的内部缺陷,提高混凝土致密程度,改善混凝土抵抗渗透性的能力。

(3)二次抹压处理工艺:为避免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散失而引起裂缝,混凝土初凝之前或混凝土预沉之后需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

四、混凝土的养护

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施工完成后,大体积混凝土都会因温度的变化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混凝土的养护也是工程的任务之一。

1.温度的影响

(1)在外界温度较高时,最高气温大于20摄氏度,需要对拆除模具的侧面实施喷淋养护。借用冷却水管中的低温水喷淋,或覆盖湿土工布,使混凝土表面长时间内保持湿润,预防干缩裂缝的出现。

(2)温度降低将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从而给施工带来隐患。

(3)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远远超过规范标准,或是在冬天施工的工程,需做好对混凝土侧面实施保温覆盖的准备。

2.湿度的影响

湿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故施工人员经常采取喷淋式或浸湿麻袋或湿土工布来覆盖混凝土等措施来保证混凝土的湿度。

3.水化作用

水泥的水化作用会引起混凝土变形,导致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施工进程,更甚者影响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因此,施工人员及相应人员务必重视水泥的水化作用,以便工程安全、如期完成。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施工场地周围环境的变化会使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随着时间的推移,细小的裂缝会变成一种深层裂缝,对构筑物整体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整体建筑物的应用性能降低。由于环境变化的不可知性和多样性,外界环境的细微变化就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所以,要通过技术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度控制,降低里表温差以减小拉应力,从而避免裂缝的发生。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以便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伊浩,岳富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7):55-56.

[2]张尧峰,常金贵.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措施论述[J].信息化建设,2015(12):119-120.

论文作者:方恒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施工的分析论文_方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