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特征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云芬 黄嘉俊

我国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特征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云芬 黄嘉俊

(成都大学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作为现代化都市的主力军,大部分城市白领都有着较高的经济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高、稳定的消费能力。日常紧促的都市生活节奏与工作压力,促使休闲消费成为都市白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度假现象在城市白领中越来越流行,趣味性、体验性、悠闲性成为其主流的选择。通过对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特征的分析,为进行旅游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关键词: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特征;对策

一、休闲与休闲度假的概念厘定

休闲,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1]从休闲方式看,休闲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看电影、逛街。还有一类叫做消极休闲,,即睡大觉、喝大酒、打麻将等。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能量的储蓄和释放,它包括对智能、体能的调节和生理、心理机能的锻炼。从历时长短看,休闲有三类。一类叫做大闲,时间比较长一点。一类叫做中闲,基本上是目前黄金周的概念。第三种是小闲,大周末。休闲度假是利用假日外出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进行精神和身体放松的休闲方式。休闲度假从供给角度一般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依照自然条件,依托资源的分类,包括滨海型、温泉型、森林型、山地型等。第二种是主题活动类,包括体育类、文化类、会议类、娱乐类等。

二、我国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的特征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持续发展,公民的旅游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转变为以休闲、放松和娱乐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近些年,旅游业更趋向于散客化、休闲化、自助化。短时间、近距离的“微度假”深受城市白领推崇和喜爱,从“背上背包就走”升级到“说走就走的旅行”,将成为都市白领旅游的首选,也成为城市家庭常态化的生活方式。[2]城市白领休闲度假时间集中在小长假,休闲度假的空间越由国内转向国外,由城市转向乡村,休闲度假的目的具有自我发展性及社会关系的建设性。

(一)休闲度假需求强指向性

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指向性强,主要表现为对休闲度假目的地选择的集中。城市白领对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自然环境情况、历史文化、人文风情等方面往往要求较高,如山地度假、湖泊度假、温泉度假、草原度假、主题公园游等。城市白领休闲度假以山水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主体,以古城、古镇、古村为载体,以田园风光与自然风光为主线,选择自然环境优美、幽静,空气质量良好、污染程度较小的风景名胜区作为休闲度假旅游地的最佳选择。

(二)休闲度假需求强异域性

城市白领往往有着较强的诉求走出国门,去往其他不同文化的国家、地区旅游,领略不同的异域风情。和国内游不同,城市白领在出国游时是度假、观光、购物并重。他们最想去的国家是欧美等国家,其次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城市白领出境游时,首先考虑的是旅游地的安全性,在时间允许、费用属预算范围内的情况下即可成行,至于水土不服、 语言不通及生活习惯相异这些障碍都抱所谓态度。

(三)休闲度假需求强文化性

休闲度假需求的产生,从内因上讲,是由于人自身的文化需求而产生的“理性冲动”。[3]城市白领休闲度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领略异域他乡的文化风情,满足精神享受。休闲度假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休闲度假一旦成行,伴随经济支出,就开始了文化消费,其最终结果是满足城市白领的文化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白领对目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服务都要求要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他们不只是到森林度假区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去温泉度假区泡温泉,与此同时,这个度假地还要有文化,有主题,有丰富的内涵。

(四)休闲度假需求强体验性

随着城市白领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而多元,城市白领不再仅仅满足于大众化的休闲度假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休闲方式。城市白领离开日常居住的环境,接受不同文化与异域风情的洗涤,尽情享受休闲时光,并通过一系列感官刺激和心灵感受,获取精神的成长。通过观看各类演出或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使自己的紧张神经得以松弛,如迪斯尼乐园体验旅游项目;通过在田间呼吸新鲜空气,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等食物,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种植、管理知识,体会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如农家乐旅游项目;通过感受田园生活,在相对淳朴的人际关系中放松自我,在与自然、田园零距离接触中体味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在平淡、与世无争的状态下重新发现人性的美好。

三、满足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的对策探析

(1)大力发展体验性的乡村旅游业

中国文化中最有情韵、最本质的东西保留在乡村。清晨的鸡鸣狗叫、农田的辛劳繁忙、节庆时令的喜庆欢唱、夜间的静谧安详,展现出乡村的十足魅力。乡村展现最顺应天地的繁荣,奏响与万物的最和谐乐章。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就是应该通过多样的体验形式,如乡村农耕原真体验、乡村文化品赏体验、乡村工艺学习体验、乡村康疗养生体验、乡村趣味休闲体验、乡村美食品制体验、乡村科学教育体验等,让游客感受到乡村最本质的魅力。因此,要从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要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度假疗养、文化体验、避暑养生、户外运动等特色旅游业态,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业态的特色化、高端化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供给规模和供给水平。

(2)大力建设文化性的度假酒店

度假酒店在规划、设计、管理、经营中不仅要考虑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生态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开发出浓郁而独到的主题化风格,更要体现“人本理念”。[4]文化元素的植入是实现游客体验的关键。由此,度假酒店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当地本土文化特色,尽量展示其民风、民俗、民情、自然景观和气候等方面的独特魅力,给旅游者带来乐趣。度假酒店不应只是舒适卧房和美食的简单组合,更应该体现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运用到度假酒店的设计中去,是酒店吸引游客和成功经营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向旅游者们传达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让区域文化和度假酒店走可持续发展路线,使正濒临消亡的地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3)不断打造发展性的服务质量

旅游产品的过程性,决定了旅游服务质量是在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行为接触和情感交流中生成的。旅游服务质量包括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两个部分。结果质量是旅游者在消费结束之后的“所得”,具体地说,是指旅游企业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设施设备、环境气氛等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过程质量衡量旅游者对获得服务结果的过程的满意程度。旅游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步性,服务的生产过程就是旅游者的消费过程,服务人员的行为举止必然影响到旅游者对服务质量的感知。过程质量不仅与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服务态度、服务程序、服务方法以及工作效率等因素有关,还受到旅游者心理特点、知识水平、行为偏好的影响。

通讯作者:傅建波

参考文献

[1]林晓兰.都市白领身份认同的理论进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40-46.

[2]滕藤.消费社会与现代休闲的异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6-18:3.

论文作者:张云芬 黄嘉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我国城市白领休闲度假需求特征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论文_张云芬 黄嘉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