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研究姚锦论文_姚锦

夹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夹江 614100

【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6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针灸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FPG、FLP、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38%。结论: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异常的糖脂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临床研究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全身多处系统的慢性损伤。我院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作用独到且明显[1]。本文重点分析了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16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5.3±6.1)岁;病程1~15年,平均(6.5±2.1)年。

1.2方法

1.2.1辩证分型 将所有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法进行分型:①患者形体肥胖,口臭,舌红苔黄,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大便秘结,脉滑或数,为胃热炽盛型。②患者形体肥胖,肢体困重,齿龈红肿,舌质红且苔黄腻,口臭,脘腹胀满,消谷善饥,渴喜冷饮,便溏不爽,脉弦滑,为胃热滞脾型。③患者形体肥胖,颧红,口干,急躁易怒,五心烦热,胸胁或少腹刺痛、胀满,月经不调,便干,尿少色黄,舌质红且少苔,脉细数或涩,为阴虚夹瘀型。④患者形体肥胖,阳痿,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小便频数,大便溏薄,月经不调,苔白色淡,脉沉细无力,为阴阳两虚型。⑤患者形体肥胖,舌质淡红,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口渴喜饮,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心悸失眠,脉细或弱,为气阴两虚型。⑥患者形体肥胖,舌红苔黄,口舌干燥,烦渴引饮,烦热多汗,尿频量多,脉数或洪,为肺热津伤型。本组160例患者中属胃热炽盛33例;胃热滞脾31例;阴虚夹瘀28例;阴阳两虚27例;气阴两虚21例;肺热津伤20

1.2.2针灸方法

取穴:胃热炽盛型取患者中脘、太溪、照海、支沟、合谷、曲池、丰隆、胰俞、内庭、胃俞、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诸穴;胃热滞脾型取患者胰俞、丰隆、冲阳、公孙、内庭、曲池、脾俞、中脘、章门、天枢、胃俞、足三里、阴陵泉、大肠俞诸穴;阴虚夹瘀型取患者胰俞、膈俞、血海、丰隆、合谷、脾俞、肾俞、太渊、太白、太冲、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诸穴;气阴两虚型取患者神门、太溪、气海、尺泽、太白、丰隆、胰俞、心俞、中脘、中府、肺俞、京门、肾俞、章门、脾俞三阴交、足三里诸穴;阴阳两虚型取患者阴谷、照海、太冲、神门、太溪、胰俞、关元、气海、命门、章门、脾俞、京门、肾俞、阴陵泉、足三里诸穴;肺热津伤型取患者胰俞、丰隆、曲池、合谷、天枢、太渊、尺泽、肺俞、中府、大肠俞诸穴。针灸方法:胃热炽盛、肺热津伤及胃热滞脾患者重在泻法;阴阳两虚与气阴两虚重在补法;阴虚夹瘀患者宜补泻兼用,针刺隔天1次,每次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以得气为度,治疗3个月视为1疗程。

1.3观察与判定指标

观察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FPG、FLP、FINS)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症状及相关指标改善情况判定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PG水平下降程度超过30%,为显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FPG水平下降程度超过10%但不足20%,为有效;临床症状与相关指标均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相加。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尿病相关指标对比

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FPG、FLP、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见表1。

2.2本组患者治疗效果

疗程后,本组160例患者中显效85例,有效58例,无效1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9.38%。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体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糖代谢紊乱,病因复杂且并发症较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被称为2型糖尿病,临床主要特征为长期高血糖与胰岛素抵抗。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造成肾脏、神经、心血管、眼部慢性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2]。虽然西医类的降糖药物不断完善,但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用药不良反应仍然不容忽视。我国中医认为,此病属“消渴”范畴,饮食超常,劳欲过度,禀赋不足,情志失调为糖尿病常见诱发因素,且病灶累及多处脏腑,影响广泛。病机在于燥热偏胜,津液亏损,而燥热为标,阴虚为本,且互为因果。同时,随着病程延长,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各类证候相互兼夹。针灸是中医传统的绿色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被认为是临床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有效的替代疗法。可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刺激作用改善机体胰岛素的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进而改善糖代谢紊乱,对内分泌与神经功能异常予以纠正[3]。本文研究显示,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FPG、FLP、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38%。表明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及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优势。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疗效显著,能够调节患者异常的糖脂代谢,纠正胰岛素抵抗,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媛,刘志诚,徐斌.电针治疗胃热炽盛型2 型糖尿病患者3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0):852.

[2]刘美君,刘志诚,徐斌.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3022-3025

[3]孙志,韩海荣,马丽,等.针灸对2 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66-967.

论文作者:姚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研究姚锦论文_姚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