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论文_盘珍桃

盘珍桃(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200)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基础上结合针刺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显效11例(36.67%),有效17例(5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有效6例(20.00%),有效16例(53.33%),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采用针刺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饮服同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关键词:针刺;颈性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颈性眩晕是一种与颈椎疾病有关的眩晕症状,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一般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疼痛、恶心呕吐、晕厥等症状。颈性眩晕常常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可分为交感型颈性眩晕与椎动脉型颈性眩晕,西医常规予以抗眩晕及改善循环等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且维持时间较短,容易反复发作[1]。本病主要是指椎动脉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等。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其原因有椎动脉受颈椎退行性改变卡压、椎动脉动脉硬化痉挛等。经研究表明,半夏具有抗凝作用,白术可利尿,茯苓可降脂、降血压,甘草可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西医治疗眩晕症的机制具有相通之处[2]。因此,本次研究采用针刺与中药饮服同步治疗该病,获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基线资料1.1基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5.27±9.21)岁;病程5个月~8.5年,平均病程(3.11±1.37)年。研究组30例,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6.44±10.68)岁;病程6个月~9.2年,平均病程(2.89±1.68)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纳入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本次研究选取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相关诊断标准[3],经中医辨证为痰浊型,主要表现为有典型的眩晕症状,且头重昏蒙、胸脘痞闷、呕吐痰涎、嗜睡、纳差、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脉滑。1.2.2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耳源性、眼源性眩晕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颅内肿瘤、精神疾病患者。1.2方法对照组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10g、天麻10g、白术10g、陈皮10g、生姜9g、茯苓13g、甘草9g、大枣3颗;气血不足者加黄芪、党参;肝郁者加香附、柴胡;呕吐者加旋复花、赭石;耳鸣者加石菖蒲。服用方法:每天1剂,文火煎汁400ml,分作2次饮服。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百会穴、列缺穴、四神聪穴、内关穴、风池穴进行针刺,1次30min,每隔1日1次,1个疗程10次,连续治疗4个疗程。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颈部僵硬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颈椎X线片或颅多普勒等检查基本正常;有效:患者颈部僵硬不适、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好转,颈椎X线片或颅多普勒等检查有一定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两点标准[4]。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显效11例(36.67%),有效17例(5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有效6例(20.00%),有效16例(53.33%),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3讨论眩晕是机体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空间定位障碍而造成的,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引起眩晕的常见病因之一。本病中医学属“眩晕”范畴,中医对眩晕症的认识由来已久,其中“无痰不作眩”的论述得到广泛认同。痰的产生往往与气候条件和饮食习惯有关,居住在多湿之地,阴湿之气常盛,则容易造成湿多生痰;而喜食油腻肥厚之品,缺乏足够的运动,以致脾失健运,亦会生湿化痰。而痰浊中阻,气机升降失调,风痰上逆清窍,以致发为眩晕。因此,对于痰浊型眩晕健脾祛湿、化痰熄风是为关键[5]。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痰浊中阻眩晕的经典方,方中半夏、天麻是治风痰眩晕的要药,配合橘红理气化痰,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生姜、大枣和中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健脾祛湿、化痰熄风,最终眩晕得治。氟桂利嗪为钙通道阻断药,具有一定的血管扩张作用,能够改善椎动脉及脑部的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但单用的疗效平平[6]。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显效11例(36.67%),有效17例(56.67%),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有效6例(20.00%),有效16例(53.33%),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颈性眩晕采用针刺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饮服同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郭学勤.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痰浊中阻型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1309-1310.[2]李凤琴.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79.[3]冷华任.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1):4383-4384.[4]胡丽竹,罗溢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8):11-12.[5]刘朦朦,吴心怡.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针灸治疗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69-70.[6]何保军.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24):55-56.

论文作者:盘珍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  ;  ;  ;  ;  ;  ;  ;  

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论文_盘珍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