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与地方经济发展内在关联论文_周晓琳,周全波,孙绍林

浅谈电力与地方经济发展内在关联论文_周晓琳,周全波,孙绍林

(1.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2.国网山东莱阳市供电公司;3.山东省莱阳市污水处理厂)

电力数据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数据变化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可以从电力数据情况中进行直接反映。本文从莱阳市历史数据入手,通过地区电网情况、全社会用电量、地区负荷等电力数据变化,通过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的分析,探究电力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

莱阳市经济发展情况

莱阳位于胶东腹地,境内丘陵较多。市内主要是食品、化工、机械等制造业为依托,培育了龙大、鲁花等一批国家级优秀企业。截至2014年底,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731.54平方公里,人口为87.6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30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97亿元,增长10.7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77亿元,增长4.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43亿元,增长12.15%。莱阳市坚持工业转型与服务业提档双轮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3.14︰53.13︰33.73调整为13.51︰51.38︰35.11。人均GDP达到34608元,增长7.06%。

电网发展情况

莱阳境内拥有变电站500千伏1座,220千伏2座,110千伏7座,35千伏17座,变电总容量746.35兆伏安。有110千伏输电线路13条,35千伏线路33条,所辖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为494千米。10千伏线路124条,总长1538.736千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4年,完成售电量19.3亿千瓦时。供电范围不断拓展,更多客户享受到电力看便捷服务,服务用电客户达到 户。电网的快速发展为莱阳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网架结构。

全社会用电量情况

2014年莱阳市全社会用电量完成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5%。其中三大产业结构占比为5.39:82.64:11.97,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去年同期比为9.46%、-0.55%、3.41%,表明莱阳市产业结构已调整,虽然第二产业占全行业电量比重仍然很大,但是存在减少的趋势,显示结构调整成效。

地区负荷情况

负荷作为判断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更为直观迅速地展现地区的经济冷暖。2014年莱阳地区最大负荷为325兆瓦,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全社会用电的增幅。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地区负荷特点愈加明显。一是化工、食品负荷为负荷主要支撑。从莱阳地区负荷情况来看,负荷主体以第二产业用电为主,而第二产业主要以化工、食品行业贡献为主,化工、食品行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地区负荷走势。二是用电负荷高度集中。由于莱阳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化工、食品行业的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地区负荷变化。三是居民负荷增长迅速。对民生的关注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带动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攀升,家用电器普及率同步提升。莱阳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偏高,推高民生以及三产空调用电。在工业运行以调整为主线的背景下,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成为负荷增长的一大亮点。

经济发展与电力消费的相关性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用电结构则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不仅满足了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为地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显著提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持续的经济发展使第三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第一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总和,在产业结构的市场份额中,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第三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用电结构是产业结构变化的缩影,二者如影随形。从数据变化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变化与用电结构变化不尽相同。对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变化与用电结构变化趋势相同。以第二产业为例,产业结构比重调低了1.75%,用电结构也下降了0.55%,产业结构与用电结构都是逐年降低,显示随着节能产品已经节能技术的逐步推广、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企业生产单位能耗明显降低。一方面目前我国电价水平与一次能源比价偏低,客观上为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提供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低电价政策带动了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带动莱阳地区以化工为主的高耗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很大。二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结构上升,用电结构也有所提升。由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主要以农、林、木、渔以及服务业为主,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同样带动了用电结构的调整。

纵观莱阳市用电经营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转型期,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高峰期的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存在。在地区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提供了强大电网支撑,地区负荷逐年攀升显示地区经济增长活力,相对较低的电价使企业享受低廉的电能成本的情况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耗能行业的过度发展,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难度,不利于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产业结构调整不仅影响电力需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能源战略要求。总体来看,优质、高效、洁净的电能供应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

论文作者:周晓琳,周全波,孙绍林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

标签:;  ;  ;  ;  ;  ;  ;  ;  

浅谈电力与地方经济发展内在关联论文_周晓琳,周全波,孙绍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