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坚定不移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坚定不移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十五大报告学习体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体会论文,五大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旗帜论文,不动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本文结合十五大报告的学习认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必须做到十分珍惜邓小平理论,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 高举旗帜 准确把握 新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已经胜利闭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首先重述了他于今年5月29 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关于旗帜问题的一段重要讲话。他说:“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这是十五大精神的灵魂和核心。它不仅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思想理论、组织上的坚定和成熟,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从指导思想、精神支柱的高度,来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理论对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一、必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邓小平理论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最起码、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求人们对这个理论持有正确的立场和深厚的感情。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邓小平理论来之不易;二是我们必须十分珍视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

众所周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这种曲折和复杂,不仅体现为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政权的相继丧失而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也不仅体现为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常会受到来自各个不同方面和各种不同程度的干扰,更主要的是它集中表现为我们在毛泽东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近三十年间,为探索和掌握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也就是说,邓小平理论首先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又久经挫折与磨难的痛苦中脱颖而出的,是在科学地总结这段时间中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如果没有昔日的切肤之痛,就不会有后来的大彻大悟。在经历了长达三十年的曲折徘徊之后,我们才终于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实现了我党历史上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因此,无论从时间的跨度来看,还是从胜利与挫折相互交织的经历来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出现,既使我国人民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同时也使我们深感它确实是来之不易的。这正如邓小平所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所以,“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1]

于是,事情很清楚,对于来之不易的邓小平理论,我们责无旁贷的就是要十分地珍惜它,爱护它。之所以要如此,主要是因为:

第一,从历史的比较中,我们认识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以会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完全得益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当说,毛泽东虽然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他最终没有能够科学地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邓小平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我们才真正地体验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光明的前景。江泽民同志说得好:“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2]

第二,从邓小平“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中,我们认识到,由他主要创立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邓小平理论,是其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凝结着自己毕生的追求而奉献给中国人民的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3] 邓小平的这一肺腑之言使中国人民深为感动,也使我们从中深刻地把握到邓小平理论具有不可动摇的群众性基础。

第三,从真理发展的辩证过程中,我们认识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获得的第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一方面它来自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它正在并将长期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作为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环节,它将不断地得到发展。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我们不应当放弃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而应当遵循认识发展的道路和规律,进一步充实它,使之臻于完善。

总之,珍视邓小平理论,固然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但它首先离不开思想感情的铺垫。这种深厚的感情不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感性体验,它需要以人们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准确把握作为其坚实的基础。

二、必须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关键在于对这一理论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乍一看来,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得到解决,但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人们思想上的种种疑惑却一再表明,进一步全面、正确、积极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常新课题。结合江泽民同志的十五大报告,我以为今天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五·二九”讲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发挥了这个思想。这个新的论断更加鲜明地阐明了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它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框架之中,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另一方面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形态,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种崭新的境界。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人为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是错误的。当前尤其需要防止的一种倾向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贬低邓小平理论对于实际生活所具有的重大指导意义,离开生动丰富的现实,离开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来孤立地谈论马克思主义,其结果必然是削弱甚至会窒息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说:“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只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才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一般说来,在我国通过拨乱反正使改革开放得以起步的时候,人们对解放思想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是比较容易达到一致的。但随着正确思想路线的恢复与确立,随着新局面的形成并日益巩固,人们对解放思想的重视程度便逐步下降,于是谈论得更多的则是实事求是。然而,如果仅仅用实事求是来指称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很难说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准确把握,因为它不足以反映邓小平理论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说所具有的独特个性。邓小平多次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4]可以这样说,从历史和逻辑的进程来看,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首先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进而由解放思想达到实事求是,尔后便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统一。因此,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提炼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是有充分根据的。

在实事求是前面加上解放思想,把它们之间的统一理解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在实践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一,可以造就创造性思维方式,在似乎毋庸置疑的结论和现实面前发现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理论的批判性、革命性功能;其二,可以用主客观相统一即实事求是的原则来规范解放思想,使之不偏离科学的轨道,保证实践的正确方向;其三,可以在认识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把目的性、真理性、价值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有机地统摄在一起,开辟由现实抵达理想、由当下通向未来的现实道路。

第三,要反复重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牢固确认它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是我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邓小平理论得以产生的依据及其适用范围,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并不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去奢望解决要经过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是明确地为自己规定了“向今天的中国寻求真理”、“我们要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搞好”等极为切近的目标与任务。[5]正因此,我们党才制定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才确定了一整套需要长期坚持实行的各方面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继续遵循邓小平同志的教导,清醒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轻言“变”,不轻易改变党制定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要不发生世界战争和外敌入侵等重大事变,就要横下心来,扭住四个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把各项工作统一于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中心任务上,因为归根到底,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的认识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仅以农业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例,就出现了把农业产业化和承包制对立起来,以及用“口粮田”和“责任田”的所谓“两田制”来改变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容易引起群众思想混乱的主张。究其原因,都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缺乏深刻准确的把握。所以,按照十五大报告的精神,不断地、反复地重申这个理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不会显得过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

三、必须在运用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还必须在应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中的科学,在其长期、统一的发展进程中,邓小平理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一事实本身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它又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同样也应当处于不断修正、补充、完善的发展过程之中。从根本上说,这两个方面相互交融,合而为一。为了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邓小平理论,我们就要象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首先要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问题,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马克思主义虽然不是包医百病的万全药方,不可能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却是我们手中的强大武器。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中业已为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的科学结论,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使之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转化为现实,另一方面更要紧密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一番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从中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在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的今天,尤其需要在做好这后一方面的工作上下功夫。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还要做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同时,把新鲜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掌握新的规律,取得新的认识,实现理论上的新突破,新进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被称为一次历史性飞跃,就在于这个理论适时地总结了改革开放新实践的新经验,正确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自身固有的一般规律。由于实践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人们对规律的掌握也必然是长期的。现在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体系只是在大的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行动的向导,但总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一些新的问题在不断暴露和产生,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认识、总结和概括。这种认识过程的辩证性,就为我们进一步完善发展邓小平理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说到底,“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就是要始终如一地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有机的统一,通过开拓新的实践达到理论上新的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过程,同时也是从实践中提炼认识、验证理论、发展理论的过程。如果说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只有在用这一理论来研究、指导新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的话,那么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理论上的新拓展。江泽民同志说:“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总而言之,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是由党的十五大选举产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是党中央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作出的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顺乎党心、军心、民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大文件精神,十分珍惜邓小平理论,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和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2页。

[2]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3]《党的文献》1997年第2期,第3页。

[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1、279、179和364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页和第3卷,第312页。

标签:;  ;  ;  ;  ;  ;  ;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坚定不移的经验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