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邱菊 许风波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邱菊 许风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邱 菊 许风波东莞广济医院 广东 东莞 523690

【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分析前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讨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方法 回顾2014年我院检验科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资料;统计不合格标本的分类及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本院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环节,提出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策略.结果 微生物检验标本总不合格率为1.59%;各类标本中,痰、尿、血、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45.1%、20.5%、15.7%、9.8%、5.8%、2.9%;不合格标本的原因包括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和送检不及时.结论 正确、规范的采集、留取、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前提;检验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规范操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 【关键词】 微生物; 检验; 标本; 质量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45-01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个阶段,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有较完善的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制度和措施, 而分析前阶段由于涉及临床科医护人员、患者和标本运送人员等多个部门和标本的正确采集、留取、储存、运输等环节,是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难点和薄弱点.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探讨了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为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东莞金美济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收到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微生物检查标本资料,包括痰、尿、血液、粪、分泌物及无菌体液(脑脊液、胸腹水、穿刺液等)等标本共6380例,其中102例标本不合格. 1.2 方法检验人员按规定检查核对培养标本,通过标本的外观、采集时间、检测分析、复查等途径发现和确定不合格标本,并对不合格标本原因进行详细记录. 将不合格检验标本按照采集类型和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合格率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微生物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及所占比例6380例临床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102例,总不合格率为1.59%.102例不合格标本中,其中痰标本不合格46例(45.1%);尿标本不合格21例(20.5%);血标本不合格16例(15.7%);分泌物标本10例(9.8%);粪便标本不合格6例(5.8%);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3例(2.9%).以上各种类标本不合格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2.2.1 痰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46例不合格痰标本中,非标准痰38 例(82.6%);标本污染3例(6.5%);采集时间错误5例(10.8%).比较三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非标准痰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因(p<0.05).2.2.2 尿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21例不合格尿标本中,标本污染21例(100%).2.2.3 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16例不合格血标本中,采血量不足2 例(12.5%);标本污染9例(56.3%);采集时间错误5例(31.2%).比较三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原因((p<0.05).2.2.4 粪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6例不合格粪标本中,送检不及时6 例(100%).2.2.5 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10例不合格分泌物标本中,标本污染7例(70.0%);送检不及时3例(30.0%).比较二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送检不及时(p<0.05).2.2.6 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其发生率 3例不合格无菌体液标本中, 标本污染2例(65.0%);送检不及时1例(35.0%).比较二种不合格原因的比率,标本污染显著高于送检不及时(p<0.05). 3 讨论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概念近年来已在检验界备受关注,但这一概念在医院管理层、临床医护人员中还比较模糊,总认为实验误差是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与临床无关[1,2].分析前阶段(Pre-examinationprocess)是指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由于检验科分析前阶段涉及临床医生、护士、患者、运输人员、检验人员,很多分析前错误是很难轻易在进行标本检测之前被发现,分析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尤为关键[3-5].

本文回顾性分析发现,痰、尿、血液、粪、分泌物及无菌体液等标本中,痰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各类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痰标本不合格原因中非标准痰最多;尿标本不合格原因中,均为标本污染所致;血标本不合格原因中, 标本污染发生率最高;粪标本不合格原因中均为送检不及时;分泌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中,标本污染最多;无菌体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亦以标本污染为多.以上结果可见,除痰标本外,其他微生物标本分析前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分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痰标本不合格的主要问题出现在标本的留取质量不合格上,痰培养注意事项较多要求高且多由患者自行留取,有时因医护人员交代不清,患者没有正确理解留取方法,分不清唾液和痰,容易造成取材不合格;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时送检或留取不正确而造成尿标本污染;粪标本不合格主要原因是标本运送不及时,标本由护士采集后,由护工运送至实验室,但常常由于护工要兼顾多个科室的工作,有时只能任标本搁置多时后再将其送往实验室,也有的采样者不了解此类标本须及时送检,导致很多送检大便标本已经干燥,以致培养结果造成假阴性.血标本、分泌物和无菌体液主要问题是医护人员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导致标本污染以上种种原因会造成做出的病原学诊断与实际引起感染的病原菌不符.本文对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的回顾分析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6-8]. 关于检验标本质量的控制对策,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沟通和指导工作非常关键,需要主动收集临床科室意见,检验人员经常听取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和对检验科工作的意见、建议[9].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要认真核查检验过程各个环节有否人为误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检验标本采集手册,内容包括各种检验项目的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要求(采集容器、采集量、抗凝管、抗凝要求)、检测时限和采集注意事项等.还要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检验标本采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分配到医院的医护人员和进修实习生,要进行检验标本采集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岗前培训,对送检人员也需加强运送规范的知识与操作培训,从而把标本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具体原因,检验科与临床科室协同采取严格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制定严格的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操作规范,在采集、留取、储存、运输和处理标本等各个环节均做到准确无误,从而有效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的质量.

参考文献[1] 毛炜,李焱生,赖永才.微生物检验中的全面质量管理[J].华西医学,[ 2015,30(9):1770-1772. 2] 丛玉隆,邓新立.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J].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05-309. [3] 秦晓光.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91[ -84. 4] LippiG,ChanceJJ,ChurchS,eta1.Preanalyticalqualityimprovement:[ fromdreamtoreality[J].ChinChemLabMed,2011,48(7):1113-1126. 5] SheshadriNarayanan.Thepreanalyticphace:animportantcomponentof[ laboratorymedicine[J].AmJClinPathol,2000,113(3):429-431. 6] 宿振国,周玉明,彭新国,等.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l5(4):710-711. [7] 周惠平,王金良,周贵民,等.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0,23(5):312-314. [8] 童明庆.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27(2):65-66. 9] 王洁,吕元.临床沟通与检验分析前质量保证[J].检验医学,2011,26(7):489-491.

论文作者:邱菊 许风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论文_邱菊 许风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