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和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和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婉娟

(宁波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通过对宁波近年来人才政策的梳理,研究了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培育现状和存在的短板,提出宁波应以企业为引才主体,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人才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构建宁波本土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快人才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关键词: 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培育

0 引言

科技人才是指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科技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人员[1]。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人才竞争愈演愈烈,人才的引进、服务和培育也越发重要。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宁波的支柱产业(见图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宁波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重点[2]。在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科技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3]。近年来,宁波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如:给予高额人才引进经费,加快重大项目落地和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引进、服务和培育科技人才。

(2)底流中小于0.045 mm粒级产率为6.25%,完全符合沉降过滤式离心脱水机对入料粒度组成的要求。但底流浓度仅为18.24%,低了一些。

图1 2010~2017年宁波市三次产业比值

数据来源:据2010~2017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成

1 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与培育现状

近年来,宁波推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开拓创新人才政策,体系配套服务人才,助推人才和项目快速成长,使大批国内外先进智力为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等她回答,我伸手握住她纤细的手腕,她略微向后闪躲,回答道:“没关系,刚才被他们推倒在地上,着地时我用手往地上一撑,着力点出错,软组织受伤而已。”上次和副院长的争执中她伤到的是同一只手掌。

1.1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与现状

一是引进领军人才。宁波自2011年起实施“3315计划”,对先进制造业和智能经济领域领军人才给予高额创业创新资助,还设计了项目投资亏损补偿、政策性担保公司融资担保、银行贷款贴息、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提供创业场所或租金补贴、提供个人住房奖励、生活津贴、子女入学入托、家属安置等优惠政策(见表1)。

当前,宁波人才政策主要围绕补助科研经费、提供工作条件和提高生活待遇等内容展开,人才引进工作的行政主导特点十分明显,市场与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现有的人才引进、服务和培育计划,多是由宁波市政府给予大量政策倾斜和福利,支出高额财政资金来引、留、育、用人才。在宁波市政府已经植好的“梧桐树”下,必须在企业微观环境层面建立科学的科技型人才激励政策、服务体系和培育机制,才能源源不断地引得“凤凰栖”,并能行之有效地打造以创新性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集群带。

三是设立了“人才飞地”。高级科技人才进行科研、创业等活动,都离不开大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科创企业等产学研合作资源,宁波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科技型企业相对较少,因此,宁波探索在大城市设立“人才飞地”,让科技类初创企业能够在异地孵化项目。对高级科技人才,“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宁波在美国洛杉矶、上海、深圳创立或筹建了创新孵化器进行离岸孵化,项目成熟后,再到宁波进行产业转化。还引进了荷兰HighTechXL高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器落户宁波,将成熟人才和项目带到宁波。

表1 科技人才引进政策表

二是构建了人才服务平台体系。首先,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统领人才服务工作,健全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选优配强服务工作力量。其次,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院所和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等创新载体,建成投用了多个重大人才集聚平台(见表2)。再次,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为中小型初创企业提供法律和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测试认证和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等服务。

1.2 科技人才服务政策与现状

一是形成了人才关爱机制。宁波市政府出台并实施了《专家服务管理办法》,为专家提供优质的联系慰问、医疗保健、家属就业、子女入学、交通出行、旅游休闲、体育健身、医疗补助、助手配备等全方位生活和工作服务保障。还积极打造了包括健康保障(Health)、家庭保障(Home)、住房保障(Housing)的“3H”人才服务品牌,解决人才在住房、落户、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同时,实施了“甬智回归”工程,吸引宁波籍院士、专家回归故里献智献策。

前列腺液中锌离子、PSA及MIP-1α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的相关性………………………………………………………………………… 罗 琳,等(7):802

这些人才引进政策的效果十分显著。宁波2017年共发放购房补贴4.3亿元,安家补助3000余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4.2万人[5]。人才总量达235万人,引入了1486名“海外工程师”,产生了25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300多亿的间接经济效益[6],让宁波跑出了“聚才创新”的加速度。

表2 宁波科技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表(截至2017年)

三是加快“海外工程师”引进。除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给予一次性货币化补助以外,对引进“海外工程师”的企业还实行年薪资助。宁波连续六年组织企业赴美国、加拿大招引高层次人才,成功举办国家智能制造论坛,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创业行、“国千”专家宁波行、项目路演汇等高端人才项目对接活动。

二是构建了培训交流体系。一方面,由宁波市本级组织纳入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的培养人选出国培训研修、参加国内学术休假、学术交流、出版学术专著;另一方面,联合宁波市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等,支撑科技人才赴国内外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研修深造。

1.3 科技人才培育政策与现状

科技人才与地方存在相互竞合的共生关系。区域经济不会因为全球快速频繁的人力与资本的流动而失去地位,反而愈是知识密集的产业愈会留在特定区域。例如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建设均导致大量科技人才汇聚。然而,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整个宁波市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还停留在政府大力推动的层面,停留在产业链条转移或者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之上。宁波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建立在这些中小企业统筹层面上的互动体系尚未建立,科技人才和产业互动的协同创新机制还不健全,人才个体和企业、产业、区域的科技创新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表3 宁波科技人才培养层级及专项资助经费表

宁波科技人才服务成效卓著。截至2017年底,全市发明专利申请超过1.8万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37.5亿元,技术交易额81.8亿元[7]

三是引进了优秀培养师资。由市本级选聘两院院士等担任重点培养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导师,每年给予导师2万元津贴,实施一对一“传帮带”。支持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到宁波设立分院、分所、分支机构。例如,创建了国家级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引进成立了上海海事大学宁波研究生院等。

宁波按照“滚动培养、动态管理、鼓励竞争”的要求,通过人才培育政策营造出了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2017年,宁波市入选省“151”人才工程43人、市级领军和拔尖人才516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33项。

通过逻辑模型分析所获得的 “产出、成效和影响”因素,即是确定项目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着全面性、重要性、可考量、不重复的要求,进行归纳、提炼,即形成项目产出指标和项目效益指标。图2以培训类项目为例,解释项目逻辑模型。

2 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与培育的短板

2.1 企业尚未成为吸引核心科技人才的主体

二是覆盖多个领域。宁波自2017年起实施“泛3315计划”和“3315资本引才计划”,前者重点引进电子商务等九大领域的人才团队[4];后者重点关注已经获得民间资本投资的创业团队,充分参考民间资本“以投带引”的模式,每年由政府投入1.5亿元来吸引民间资本。项目实施一年来就撬动了7.3亿元的民间资本融资。

2.2 科技人才与产业分布的空间竞合关系有待整合

一是实施了人才培养专项资助。宁波实施了“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在2011~2020年间按5年一个培养周期、每周期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1400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三个层次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梯队,并对三个层次的人才给予专项培养经费资助(见表3)。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是宁波培养人才的重点领域。

2.3 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有待增加

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舞台。平台可以为科技人才提供科研岗位、重大项目、创新团队、研究助手,促进人才的学术交流、落实相关经费、提供市场化服务等,在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过程中能培养大量人才。例如,依托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国家实验室不但引领了现代科学革命,还培养出了25位诺贝尔奖得主[8]。目前,浙江全省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家,但宁波尚无1家;全省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宁波也尚无1家,这显然不利于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依托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浙江省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有10个都依托于浙江大学。因此,宁波在建设高水平科技平台及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方面的力度还亟待增强。

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保障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在发展中补齐弱势群体这一民生短板,使弱势群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弱有所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弱势群体通过教育与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追求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相关教育政策保证他们在共建现代和谐社会、共享教育普惠性福祉中有更多获得感与幸福感。

3 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与培育的发展对策

3.1 以企业为引才主体,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励体系

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利益激励机制。积极探索以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制度。提高科技人才的固定保障收益的同时,对科技人才实施以企业家肯定和上市为主的创新成就激励。如通过制定科技型人才持股政策、股权期权政策,现科技人才贡献与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机统一。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工作绩效应按周期进行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满足科技人才的个人成就感和荣誉感,还应当设立科技奖项鼓励科技型人才申请专利和国家级科技奖项。第二,设计和优化企业文化的科技创新空间。创新型企业的文化应能激发科技人才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责任感。给科技人才更自由的创新空间,更完备的研发条件、更充足的资金和自由选择项目的权力,才能使科技人才的潜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说它空旷,因为舞台上没有背景,没有道具,什么都没有,只有一排椅子孤零零地摆在上面,我下意识飞快地数了一遍,整整二十把。

3.2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科技人才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

促使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众多,除了工资待遇等经济因素以外,发展空间是吸引科技人才聚集的重要因素。将宁波目前的产业体系与科技人才的创新实力优势整合统筹和优化组合,理顺科技人才的创新产出与产业分布的空间竞合关系,从宁波特色优势产业出发,向产业链上下前后延伸,形成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体系,使知识密集产业留在特定区域,成为吸引科技人才汇聚的“集聚点”,形成人才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提高宁波区域创新平台的整体科技竞争力的整合性和竞争力。健全政府、企业、金融、中介机构等协同创新的机制,形成科技创新合力,构建一个与产业体系相匹配的区域创新体系,将宁波从浙江、中国联结至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给科技人才以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在宁波现有人才培育成果基础上创新“人才开发”、实现“扩面挖潜”、增强人才效益的必经之路。

3.3 着力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提供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

浙江是一个经济、文化大省,也是一个教育、科技强省,有着雄厚的科教实力,宁波要利用这一优势条件,支持企业与省内其他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除了重金引进海内外顶尖人才以外,还可以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研究中心,或培育企业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或支持现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国外创新机构联合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进而充分发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在孵化和培养科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此外,从科技人才的特征出发,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科技人才培养制度,从单一的技能培养发展为建立综合性、战略性、以能力开发为主的培养体系。例如,通过选派科技人才赴国外子公司、国外事务所短期工作和学习,或支持其在国外大学、研修所进修或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和专业知识,培养企业的技术人才和储备未来所需的人力资源,形成企业自己的国际型科技人才库。

4 结语

宁波不断优化升级人才引进、服务与培育政策,吸引科技人才逐渐集聚并产出了大量的创新创业成果,这种集聚效应必将使集聚区域成为科技人才密集地,并最终使宁波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领先优势;而这又会进一步地吸引科技人才流入本地,加速宁波的科技人才集聚速度和规模。宁波在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和培育方面有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在政策取向上,注重宁波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好了人才规划布局,结合本地区重点科技发展领域和经济发展布局制定了重点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录,抓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人才引进;在政策对象上,改变了单纯引进个人的模式,侧重对团队的引进,凭借技术、管理、市场等多方面经验的集成形成规模优势;在政策配套上,注重对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建立了有助于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多元化分配方式和激励模式,实现了对引进人才后续服务和持续支持;在政策支撑上,开辟了引进人才的融资服务通道,促进了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下一步工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逐步使科技型企业自身成为吸引科技人才的首要条件,整合科技人才的创新产出与产业分布的空间竞合关系,在引进人才之外,进一步完善对宁波本土科技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从而扎实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云霞,郑煜.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动力之源——基于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视角[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01):54-57.

[2]王婉娟.宁波创建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路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01):79-82.

[3]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年度宁波市人才指数报告[EB/OL].(2017-03-31)[2018-11-14].http://rsj.ningbo.gov.cn/art/2017/3/31/art_7044_1079633.html.

[4]黄合,甬祖轩.30个团队和40个人才入选首批泛3315计划[N].宁波日报,2018-09-14(002).

[5]宁波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EB/OL].(2018-04-16)[2018-11-02].http://www.nbhrss.gov.cn/art/2018/4/16/art_7072_2115825.html.

[6]周琼,仁社.海外工程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N].宁波日报,2017-10-17(007).

[7]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市科技局2017年工作总结[EB/OL].(2018-03-06)[2018-11-02].http://zfxx.ningbo.gov.cn/art/2018/3/6/art_2453_1855910.html.

[8]阎康年.科学革命与卡文迪什实验室[M].山西教育出版社,2012:40.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Introduction,Service and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Ningbo

WANG Wanjuan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315211,China)

Abstract s: The paper reviews Ningbo talent policy in recent years,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and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introduction,service and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and proposes that Ningbo should take the enterprise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introduction,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the talents,improve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form a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lents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build a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talent market,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introduction,service,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 C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109(2019)01-0049-06

DOI: 10.3969/j.issn.1008-7109.2019.01.009

收稿日期: 2018-11-02

修回日期: 2018-12-17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项目(Y201636104)

作者简介: 王婉娟(1984—),女,湖北鄂州人,管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E-mail:wangwanjuan1018@163.com

标签:;  ;  ;  ;  ;  

宁波市科技人才引进、服务和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