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智兰,龚旭初(通讯作者)

(南通市中医院中医外科 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热敷加头孢克洛口服; 治疗组除给予头孢克洛口服外,再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临床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药汤剂;新芙黄膏;外敷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32-02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病,尤以初产妇多见,多发生于产后3~4周,西医认为本病是由于乳汁淤积和细菌感染造成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为“乳痈”,治疗方面西医应用抗生素缓解炎症反应,中医则从疏通、消导着手。本文观察了中药汤剂口服结合新芙黄膏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确诊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均表现为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可有乳头破裂糜烂,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症,患侧腋下可有臖核肿大疼痛,可有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排除对药物过敏者;急性乳腺炎化脓者;使用过其他治疗急性乳腺炎药物者。

1.2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中医外科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年龄 23~38岁,平均29±4.63岁;病程2~5天,平均(3.68±0.99)天;治疗组:初产妇34例,经产妇6例;年龄22~39岁,平均(28.45±4.06)岁;病程2~6天,平均(3.62±1.12)天。两组孕产次、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口服头孢克洛缓释片0.375,一日两次,(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20571)。

1.3.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醋柴胡6g、青皮6g、银花30g、连翘15g、当归10g、皂角刺10g、牛蒡10g、王不留行10g、蒲公英30g、瓜蒌10g、生黄芪30g、路路通10g、生麦芽30g、生甘草5g,用水煎服,日一剂,热毛巾热敷后敷一层新芙黄膏,每日一次。

两组患者均暂停哺乳,用吸奶器吸出淤积乳汁,热毛巾热敷治疗3天后判断疗效,观察记录不良反应。

1.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1.5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好转:全身症状消失,局部肿痛减轻,或疮口尚未愈合;未愈:反复传囊或形成乳漏。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义(P<0.05 ) ,见下表。

表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χ2=10.02)和总有效率(χ2=8.65)均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两组3天治疗后未愈的及时转入住院部中西结合治疗。

3.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起病急,当急性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数天后迅速发展形成脓肿,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2]。中医将之归于“乳痈”范畴,其病因病机为乳汁淤积,乳络不畅,败乳蓄积化热而成;或因肝气不舒,厥阴之气不行而失于疏泄,胃热壅滞,以致经络阻塞,气血淤滞而成。初期治以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为主[3]。根据笔者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采用内服中药汤剂,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方中柴胡、青皮疏肝理气,银花、连翘、蒲公英、牛蒡、生甘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皂角刺、王不留行、路路通、瓜蒌、生麦芽通乳消胀,黄芪、当归益气养血、托毒排脓。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解毒,通乳消肿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牛蒡、瓜蒌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或抑制作用。柴胡具有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体及保护肝脏的作用。新芙黄膏是在本院传统制剂芙黄膏基础上改进而成,是外科用于治疗疔、疖、痈、疽、发、丹毒等阳证肿疡的外治方药,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4]。方中芙蓉叶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大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肿止痛;赤小豆清热解毒,行血排脓;冰片消肿止痛,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冰片外用具有良好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5],在方中用作“促透剂”,可增强外用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巴布剂基质,具有黏性适中、不过敏、作用时间长、药物穿透性好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新芙黄膏显示其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较好的抗急性炎症作用,以及能较好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繁殖生长[6]。

总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单纯西药治疗,会使病情迁延,停止哺乳时间较长,也容易导致乳管内残留炎性结节,继而形成瘢痕结缔组织,有的甚至演变为乳腺脓肿而需切开引流,既增加患者痛苦,又不利于患儿顺利母乳喂养。而我们使用中西医结合、内服结合外用中药治疗,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8-129.

[2]杨新国.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大家健康,2015(8):110.

[3]顾伯康.中医外科学[S].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7-89.

[4]龚旭初,方勇,丁晓雯等.新芙黄膏治疗阳证肿疡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6):401

[5]陈群.冰片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3.

[6]龚旭初,周鸣剑,杨万富,方勇等.“新芙黄膏”镇痛、抗炎、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江苏中医药,2010(5):75-76.

论文作者:王智兰,龚旭初(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中药汤剂口服联合外敷新芙黄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论文_王智兰,龚旭初(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