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与趋势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与趋势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及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形势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而又引人注目的变化,整个国际形势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面向21世纪之际,世界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和战略部署。美国试企图实现由它号令天下的一极世界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同步发展,在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大国的积极推动下,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有新的重大进展。

一、一超进一步谋求主宰全球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同时发展,一超与多强的矛盾更形突出。美国开始全面落实克林顿提出的维护美“全球领导地位”的“跨世纪日程”,即以军事安全同盟为基础,加强与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在北约东扩和美日安保体系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在欧洲,美国围绕北约东扩,竭力强化其“欧洲领导者”的地位,试图通过北约东扩,建立以美国为主导、以北约为主体的欧洲安全新格局。今年7月,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美国带头提出波兰、 匈牙利、捷克三国为北约东扩首批成员国并获通过,它还推动建立由44个北约成员与和平伙伴国组成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为进一步东扩打下基础。在亚洲,美国通过修订公布新的美日防务合作指针谋求对亚太的主导权。9月23日, 日美公布“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最终报告,根据该报告,美日安全合作的范围和作用已经扩大,将原指针内的“日本本土”改为整个“亚太地区”,合作的对象改为针对“周边事态”,合作的宗旨是为“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关键作用”,把美日安保同盟当作是下一世纪确保亚太地区所谓“稳定和繁荣”的“基石”。美国还保留对指针的最后解释权,把强化同日本的军事同盟作为其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它作为推进其地区和全球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托。

对非洲、拉美等地区,美国也加快了扩大影响的步伐。在非洲,今年4月以来, 美国国会和政府对“帮助非洲发展经济”非常“热心”,克林顿总统还宣布新的非洲开发计划,提出积极参与当地事务,突出贸易投资,加深经济介入,争夺矿产资源,扩大政治影响。美国企业家和投资商也纷纷涌至这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在拉美,美国加紧着手修补巩固同拉美的关系。克林顿总统今年两次访问拉美地区,这在美国历届总统中是罕见的。美国通过出访来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今年8月,美还宣布取消对拉美国家实行20 年的先进武器出口禁令。对于个别重点国家则更加以大力拉拢,如特准给阿根廷以“非北约军事盟友”的地位。

美国在全球推行“一个超级大国主义”引起世界各国的抵制,加剧了它与有关国家的摩擦。美欧在主导欧洲安全、确定北约东扩首批成员和如何分摊东扩经费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在其它不少方面也在进行激烈角逐。西欧欲以欧盟为主构筑欧洲安全,希望加强北约的欧洲支柱建设,与美同享欧洲安全的主导权,法国要求得到北约南欧司令部的指挥权,被美国拒绝;俄罗斯想以欧安组织扩大其影响力,美国则试图通过转换北约职能巩固其在欧洲的传统盟主地位。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和西欧盟国提出的谨慎东扩的要求,率先提出东扩的时间表和东扩的首批名单,不遗余力地要将北约伸展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态度强硬。而西欧国家主张循序渐进地东扩,照顾俄罗斯的利益。在东扩范围上,法、意等欧洲国家极力主张北约首批东扩成员国应包括波、匈、捷和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等5个国家,但美国却坚持首批只接收波匈捷三国。 在东扩的经费问题上,美国要求欧洲国家承担东扩的大部分费用,自己仅负担很小的一部分。美国这种既不出钱,又要说了算的做法引起欧洲国家的极大反感。

此外,美、欧、日在非洲、拉美、亚太等新兴市场的争夺上,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向法国“后院”非洲的进军使美法在非洲的矛盾加剧。法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极力巩固传统的伙伴关系,调整对非洲的政策,加强对非洲的援助,并开拓法语国家之外的地区,寻求扩大影响。日本、欧洲国家还力求挤进拉美地区,欧盟准备与拉美国家建立跨洲自由贸易区。

中亚地区由于丰富的能源资源,将成为大国争相角逐的地区。据估计,中亚地区的石油储量高达2000亿桶,仅次于中东;天然气储量 7.9万亿立方米,仅次于俄罗斯和中东,居世界第三位。美国加紧插手中亚事务,加强在调解困扰该地区的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土纠纷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年,克林顿先后邀请格、吉、阿三国领导人访美,并支持阿塞拜疆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和新成立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取消美在1992年阿、亚冲突后对阿实行的制裁。美国四大石油公司同阿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勘探和开采里海油田的投资合同,总额达80多亿美元。美还决定与乌兹别克斯坦成立加强合作关系的联合委员会。同时,北约也在加强对中亚的拉拢,北约秘书长、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都访问了中亚,北约还在中亚举行中亚维和营军事演习。日本也把加强中亚外交定为其欧亚大陆外交的支柱之一,它派经济企划厅长官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并在东京举办讨论中亚安全保障问题的国际会议。中亚是俄罗斯的后院,也是俄主要原料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俄采取措施稳固在中亚影响,如与哈、吉等国签署一体化条约;与中亚5国发表共同声明,重申要充分发挥独联体集体安全机制的作用; 与哈签署一系列军事文件等。为抵制美在中亚地区不断扩大的军事影响,10月3日, 俄战略导弹部队和航空兵在里海附近地区举行了一次导弹发射联合演习,显示俄在中亚的军事实力和维护其在里海经济利益的决心。与此同时,俄加强与中亚的联合军事演习,今年先后同中亚举行了5 次有陆、空、边防和内务部队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今年,俄还组建“帕米尔”联合军团,并举行首次演习,正式担负战备任务。此外,俄与哈、乌、吉等国举行了3次军方高层会议,在情报共享、 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识。

今年中俄、中法联合倡导建立多极世界,对多极化势头提供了新的动力,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另外,俄罗斯为缓解北约东扩的压力,顺应欧盟扩大意图,提出俄欧联手建立“大欧洲”构想,认为欧洲人的事应由欧洲人解决,不需要外来干预,得到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响应。现在,一超自己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它在全球面临强有力的制约。

国际舞台上的一些次力量中心也增强了反对某大国主宰一切的自主意识。今年7月,在东盟首脑会议上, 东盟顶住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压力,作出了吸收缅甸入盟的决定。

二、大国关系全面调整,大国关系中的多重性和互动性的势头强劲。各主要大国面向21世纪的战略调整与部署有了较大进展。除美国外,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及其在北约内的独立防务能力进一步发展,欧俄关系拉近。德、日加快走向政治大国步伐。日本借助日美安保同盟,力图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影响,并在美中俄日四边关系中寻求发挥制衡作用。俄罗斯推出跨世纪国家安全构想,积极发展与各大国的关系,在力求介入欧洲安全事务、与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改善与日本的关系。

围绕内外政策的调整,世界主要大国首脑外交异常活跃,多数国家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束缚,探索发展大国关系的新方式和新途径,彼此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动新局面、一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初露端倪。

(一)大国之间首脑外交频繁,出现首脑“交叉互访热”。年初以来,大国首脑外交出现三次高潮。先是在欧洲,围绕北约东扩,美、法、德、俄等大国国家元首之间会晤频度明显加快,法总统希拉克、德国总理科尔与俄总统分别互访,俄美在赫尔辛基举行会晤;继而在9—10 月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法国总统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相继访问俄罗斯,俄总统首次出席欧洲委员会首脑会,使俄与欧洲四大国关系又上新台阶;再就是10月底以来,在亚太又出现新高潮,形成中、美、日、俄四大国交叉互访的局面。10月26日—11月3日, 江主席对美国进行为期9天的国事访问,11月1—2日, 日本首相桥本与俄总统叶利钦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非正式会晤,9—11日, 俄总统叶利钦正式访华,11日李鹏总理会见叶利钦总统后又飞往东京,对日本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11月, 江主席还与克林顿总统在温哥华进行第二次首脑会晤。各大国首脑“交叉互访热”方兴未艾,明年将有进一步发展。

(二)大国外交不拘一格,其形式趋于多样化。各国首脑间的正式国事访问和多边首脑会议是传统外交的形式,现在又出现一些新的大国首脑外交形式。是首脑间“不系领带”的双边非正式会晤,它讲究实效,不拘礼仪。象最近的俄日领导人会晤,叶利钦和桥本两人轻装简从,一律便服,爱称相呼,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并达成不少共识,在日俄关系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转折性变化。另一种是小范围首脑定期磋商,如10月间俄总统叶利钦在欧洲委员会首脑会议前宣布,俄、法、德已商定每年举行一次三国首脑会晤,并将随后与英国建立起类似机制,商讨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法、德、俄三国首脑年度定期会晤机制的确立,使欧洲出现某种新的“三驾马车”体制。

(三)各大国之间正在形成面向21世纪的新的关系架构。美、欧、日、俄、中等大国着眼于21世纪,为谋取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的有利地位,都对各自的内外政策进行大的调整与部署。美国的“跨世纪日程”、俄罗斯的跨世纪国家安全战略、中国的十五大等都对各自国家的跨世纪发展战略进行了部署。俄、法两国从积极推动多极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率先与中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相互关系框架。今年4 月江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签署《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为中俄21世纪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指明了方向。11月,叶利钦总统访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5月,希拉克访华,中法签署联合声明,双方决定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10月,江主席访美,双方确定“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中美关系史上又一里程碑。11月,叶利钦与桥本会谈,日俄关系取得“转折性”进展,双方确定于2000年缔结和平条约,使两国关系全面正常化。日俄双方还酝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四)亚太地区四大国美、日、俄、中首次出现良性互动的趋向。一些大国开始摆脱冷战思维,放弃对抗,寻求对话与合作已成为大国关系中的主旋律。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多极化,不仅不以美国为敌,而且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而中美关系的改善又有益于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奥地利《萨尔茨堡新闻》11月10日发表文章评价中俄首脑第5次会晤时,认为“在同中国的交往方面, 俄罗斯完全有意识地同美国展开了竞争。”中美之间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会促进中日关系的发展。江主席访美后日本报纸予以高度评价,《朝日新闻》于11月11日发表社论,认为“对日本来说,也需要与一个在面向21世纪时各个方面不断增加其存在份量的中国构筑稳定的关系”。中俄、中美、美俄等大国关系的改善又促进了日俄关系的重大发展,俄日首脑商定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两国和平条约。中美关系的改善也使欧洲国家开始思考欧中关系的前景。11月中,德国前外长根舍访华回国后于19日在柏林《每日镜报》上发表《欧洲和中国》一文,认为应建立“欧洲—中国战略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欧洲在21世纪的多极世界格局中才能占有自己的席位”。总之,各大国间正在建立的这种双边多边关系有助于普遍促进地区和全球的友好合作、稳定和发展。但是,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仍有脆弱性,需要各国精心构筑和维系。

三、国际安全形势趋缓的大背景下,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多边安全合作和战略对话与西方加强同盟关系同步发展。今年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尽管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但地区形势中不稳定因素又较前增加。其特点有三,一是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的变化使地区冲突的“烈度”降低,国家间紧张关系缓解。波黑局势尽管由于塞族内讧而一度极为紧张,但由于各方压力,最终仍然是政治解决。长期处于对立的南亚印巴关系也出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的苗头。今年,巴、印新任总理谢里夫和古杰拉尔上台后,在5—10月半年内会晤三次, 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注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伊朗和伊拉克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得到改善。今年5月,哈塔米当选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第五任总统后, 把发展与邻国尤其是波斯湾国家的关系置于首位,致力于消除紧张、政治对话、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两伊关系也有了和解迹象,今年有了第一批伊朗朝觐者的车队从陆路通过伊拉克前往沙特。二是“热点集中带”继续向非洲、巴尔干等地区转移,某些热点甚至出现反复。1997年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的数量有所增加,达36起。仅发生在非洲的冲突就有17起。扎伊尔、刚果、塞拉里昂等国家相继发生内战和军事政变。巴尔干地区的阿尔巴尼亚等国发生严重动乱,大批难民外逃。保加利亚、南斯拉夫也发生社会动荡。中东的和平进程出现逆转。内塔尼亚胡执政以来,对巴政策强硬僵持,不顾巴方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在霍马山等地区扩建新的犹太人居民点,使阿以矛盾激化,暴力冲突不断,巴以僵持局面短期内很难打破,明年出现重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10月以来,因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美国人入境而引发的美伊危机不断加剧,美扬言要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其驻海湾军事力量均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最近由于联合国安理会和俄罗斯等国的努力,才使新一轮海湾危机得以缓解。三是引发冲突的原因错综复杂,除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之外,内部权力之争和外部势力插手日益成为引发热点冲突的主要因素。

在安全问题上,全球范围内形成两种不同的趋势,即以中、俄、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多边安全合作和美、日等国通过加强军事同盟所谋求的双边、多边同盟安全。美国的两洋战略色彩进一步突出,西面通过启动北约东扩,确立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强化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东面通过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谋求中、美、日安全对话,争取对亚太安全的主导权。西方军事同盟关系加强的同时,多边安全合作和战略对话也日趋活跃。

在裁军与军控领域,双边与多边裁军取得新进展,高技术常规领域中的军备竞赛仍较激烈。首先,美俄双边裁军取得新进展。今年3 月,美俄赫尔辛基首脑会晤商定,在俄国家杜马批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后,立即开展第三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谈判,规定到2007年美俄各自的核弹头要减少到2000—2500枚。9月16日, 美俄双方又决定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生效时间推迟5年,到2007年12月31日,以推动俄杜马对该条约的批准。其次,在多边裁军有新进展的同时,地雷问题上受挫。今年,“全面禁止化学武器”条约生效,美、俄两国分别通过了该条约。“全面禁止杀伤人员地雷条约”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反对而搁浅。再次,高技术领域中的军备竞赛在加紧进行。9月16 日美俄的裁军协议允诺美进行新的短程导弹防御的试验,以建立战区反导弹防御系统,为美进行反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部署开了绿灯。美国敦促日本等国参加战区反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并准备在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部署。最近,美国又进行新的激光武器试验,引起俄罗斯等国的极大关注,不排除今后在该领域引发新的军备竞赛的可能。

四、中国在大国关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大国关系的良性发展,推动了多极化的进程。国际形势中“中国因素”逐渐突出,我国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持续改善发展。中共召开十五大、香港顺利回归和江主席访美圆满成功所产生的战略效应,使我国一直受到国际舆论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进一增大。各大国着眼于21世纪的世界格局,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我与主要大国关系总体上展现了良好发展的势头,已成为大国关系中相对活跃的重要平衡稳定因素。在第53届联合国人权会议和香港问题上,法、德、日等国不与英美合流,加强了自主倾向,使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欧俄努力发展对华关系,借华制美的趋势在发展。俄、法两国从积极推动多极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和自身的实际利益出发,率先与中国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相互关系框架,成了推动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江泽民主席10月正式访美为标志的中美关系的突破性进展,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加重了中国在促进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国际新秩序建立努力中的份量。

五、联合国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今年,联合国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相继推出“拉扎利改革方案”和“安南全面改革方案”。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后,迫于各方压力,加快改革步伐。11月13日,安南方案获第52届联大通过,使联合国的改革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安南方案顺应了会员国要求改革联合国的的意愿,所涉及的改革领域很广泛,归纳起来有10项内容:全面调整联合国的现有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面;削减联合国经费预算和行政开支,更新人事管理制度;消除联合国的严重财政危机;联合国的“中心优先任务”是促进持续发展和合作;加强联合国秘书处的各种职能;提高联合国在国际和平和安全方面的作用和职能;加强国际上打击种种犯罪、毒品走私和恐怖主义的能力;加强在人权领域的作用;强化对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的反应;对联合国大会的议程、会期和功能等进行必要的改革。方案总体上比较务实,原则上注意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呼声,而且改革建议和措施将分阶段实施,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安南一再强调他所领导的改革是一场“悄悄的革命”,并多次强调对联合国的改革充满信心。在引人特别关注的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有关各方意见分歧很大,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联合国的面貌将发生深刻变化,联合国的职能、作用将更加务实,但美国等西方大国对联合国的干涉短期内难望有较大改变。

标签:;  ;  ;  ;  ;  ;  

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与趋势_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