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论文_李宇闻

李宇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北京市 100010

摘要:以第三方支付和P2P信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沿袭传统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产生不小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纷纷转型以谋求生存,获取更多的利益,大型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便是其中之一。本文以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为例,用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合作的动机与成果进行了系统式梳理,并给出了未来的合作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和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方向都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传统银行 转型升级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断蚕食着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在我国,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是学者谢平和邹传伟(2012),他们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形式,其信息处理、支付方式和资源配置要比传统银行更加有效,因此会对银行造成冲击。此外,国外学者斯金纳(2015)基于全球视角,给出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既然冲击不可避免,那么转型也就势在必行。屈波(2015)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给出了建议。归纳而言,学者们的建议主要分为网点升级、渠道转型、客户发展和产品创新。李鹏(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物理网点存在矛盾性,因此应建立网络购物和邮政速递的一体化金融服务,实现线上交易和线下交割。黄纪宪(2015)所在的课题组提出商业银行要重塑战略结构,推进金融渠道国际化、电子化、合作化,打造全景式金融生态圈。陆岷峰(2015)建议应借鉴人机交互理念,发展客户群体,预测客户需求,模拟使用环境,完善服务反馈,王纪全(2015)则认为应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客户绑定,提高客户忠诚度。牛锡明(2016)建议应用数据驱动搭建平台,定制化产品组合。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市场上渐渐兴起了国有银行与大型网络公司的合作,“金融+科技”不断升级。黄建康(2016)从价值体系出发,研究发现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是因为具有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搭建的数据化平台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和物流信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拓展潜在客户。而银行的资金流和商贸流是割裂的,缺乏媒介进行有效沟通。二是因为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丰富经验,这恰好是新型的互联网公司欠缺的,并且这些公司在很多领域必须依赖于商业银行。比如第三方支付必须通过银行卡和银行账户才能实现清算支付。2017年3月开始,市场上掀起了一阵合作狂潮。建设银行牵手阿里巴巴,工商银行选择与京东合作,农业银行和百度签署协议,中国银行则联姻百度。阿里巴巴现为我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建设银行走在互联网转型的前端,其二者的合作也最早,因此本文选择以建行和阿里巴巴为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转型的原因和成果,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建设银行谋求合作的动机

2017年3月28日,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可视为同一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双方共同探索合作新模式,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其实,双方的合作渊源已久(见表1),长久的信任关系也为这次协议的签署打下基础。

在长达十几年中,建设银行始终坚持与阿里巴巴合作,这其中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呢?本文接下来将用SWOT详细地进行分析。SWOT又称势态分析法,可以将商业银行的内外部形势充分展示出来,帮助商业银行认清劣势,抓住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优势(strength)

建设银行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具有在金融市场上经营的丰富经验,积累了一定的资源。

1.规模优势。根据Wind咨询显示,2017年上半年,A股25家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7746亿元,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非银金融、化工紧随其后,全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181亿元、727亿元(见图1)。其中建设银行利润为1383亿元。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规模和盈利情况要远远好于其他金融机构,仍然处于傲视群雄的地位。

图1:2017上半年A股各公司业绩分析

2.风控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金融风险评估体系、金融预警信息系统和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并且实行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级贷款分类法,后三者被统称为不良贷款,不同银行均设有不良贷款率警戒线。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业时刻保持警惕,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网点优势。根据各商业银行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网点数量达到22.07万,其中建设银行设有14985家分支机构,可见其规模庞大。

(二)劣势(weakness)

互联网公司充分发挥其人机交互优势,具有方便、亲民和快捷的优势。相较而言,以建行为主的商业银行则有些拖沓,客户体验和满意度不高。

1.审批制度繁琐。为了防范客户的道德风险,减小自身的信贷风险,建设银行对客户的资信水平要求较高,且制度层层叠加,造成审批过程繁琐,客户常常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能获得贷款。

2.操作过程繁琐。几乎每家银行在进行网上交易时都必须配备银盾,并且要输入网银密码、登陆密码和支付密码才能完成一笔交易,比起扫扫二维码就能快捷支付的第三方支付来说麻烦不少,直接降低了客户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3.客户信息掌握不完全,未能得到有效挖掘。比起互联网公司,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确实落后不少,很难实现大数据下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甄别和筛选,更别提预测客户需求,模拟应用体验和在线服务反馈了。

4.经营成本过高。物理网点维护,柜台人员薪酬和有形纸币使用使得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三) 机遇(opportunities)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互联网公司成功上市,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互联网公司发展倒逼商业银行经营改革已成必然趋势。此时,是商业银行抓住发展机遇的最好时机。

1.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网络理财和信贷规模分别达到4.4亿人和1.6亿人,并且预测会逐年上升。中国互联网支付的人数则在2016年达到4.9亿人,预测在三年内突破6亿人。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将为商业银行提供机遇。

图2:2013-2020年中国网络理财信贷规模

图3:2013-2020年中国互联网支付规模

数据来源:《2016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2.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不确定性为合作创造可能。在2013年以前,没有任何国家监管机构发布明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管制。监管和创新本来就是两个互相推进、相辅相成的过程,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监管跟不上创新,为制度套利提供便利。

(四) 威胁(threats)

1.金融脱媒加速。相较而言,银行一个多月的审批和调查之后发放的贷款也许通过P2P借贷一个多周就可以解决,银行五分钟的网银盾支付也许通过第三方支付五秒钟就可以解决。在互联网时代下,以传统中介服务盈利的商业银行渐渐失宠,面临着客户分流和产品创新受阻的困境。

2.盈利模式受到挑战。无论商业银行怎么转型,利差还是其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国际各主要国家不断加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波动较大,风险持续升高。事实证明,以往粗放式经营管理也许并不适合当前的环境。

3.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传统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用户体验不够亲民,服务方式过于繁琐,其经营模式劣势也正好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不但改变了客户的储蓄习惯,也改变了客户的消费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促使客户用手投票,减少皮鞋成本。客户对互联网金融依赖越大,对商业银行的威胁也就越大。

根据对建设银行的各种分析,本文归纳总结出以下矩阵(见表2)。该矩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建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建行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成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做铺垫。

三、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合作的成果

本文选取的时间节点是2017年3月31日,因此本文对比分析了在合作前后建设银行的经营绩效。由wind咨询可以得到下表(表3)。

在未签署战略协议之前,建设银行净利润为2314.6亿元,尽管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很高,但同比仅增长1.45%。这可能是由于建设银行经营具有周期性,第四季度的收入一直处于高位,反观之前年度的数据,都能得到这个结论。或者是因为在2016年第四季度,建设银行大量减持资产(从21万亿减持到20.5万亿),造成净资产收益率过高。

在签署战略协议的季度,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12%,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非常低。也许正是因为每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数据并不可观,建行才选择将重大合作的签订放在季末,以此来稳定市场信心,刺激财务指标向上发展。

在签署协议之后的两个季度,净利润和营业利润都有明显的提升。为了去除周期性变动的影响,我们与之前年度的数据做对比,我们发现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69%和3.82%。尽管营业收入相较去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仍旧稳住了2017年第一季度的颓势,不得不说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产生了一定的正面作用。

综上所述,仅从财务指标上来看,建设银行在牵手阿里巴巴之后,营业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但净利润同比上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有改善。这表明二者的合作为建行的持股方带来了收益,促进了建行的稳健经营,也为其他巨头的合作做了良好的示范。但我们同时应注意到,本文选取的对比区间过短,二者合作的潜力仍未完全释放,两大巨头在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四、建设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

在分析了双方合作的动机和成果之后,本文将继续以SWOT分析法给出建设银行在未来的发展策略(表4)。

表4:建设银行的SWOT发展建议

(一)发挥内部优势,把握外部机遇,采用积极主动的策略。

建设银行应借助规模优势,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潜在客户,并且分析客户需求,精准化提供服务。此外,借助大数据技术,建设银行要不断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做到风险前预警、风险中管控和风险后弥补。建行的网点数已经足够庞大,关键是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实现快捷支付。

(二) 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把握外部机遇。

建行应充分寻求蚂蚁金融平台的支持,优化审批制度,实现在线审批和发放贷款。适时地推出一系列优惠支付和快捷支付的银行卡,与支付宝等充分对接。同时推行电子货币,减少物理网点的成本损耗。

(三) 不惧外部威胁,充分发挥优势。

建行应该摒弃其封闭的经营理念,放低姿态,与阿里巴巴共享资源和经验,在客户、渠道和产品上互相借鉴。更重要的是,建行要转变其盈利模式,利差不稳会导致收入不稳,影响人们的信心。因此,建行可以拓展在线销售、精准广告投放、为客户提供投行承销、财富托管等盈利。

(四)认清劣势和威胁,采用保守策略。

适度减少物理网点数量,缩减运营成本,以缓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优化支付体系,增加明星产品的投放,以此增加盈利。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斯金纳. 互联网银行[M]. 中信出版社,2015.

[2]黄建康,赵宗瑜.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价值体系的视域[J]. 理论导刊,2016(1):61-68.

[3]陆岷峰,汪祖刚. “互联网+”背景下交易银行发展态势分析及其对策[J]. 金融发展研究,2015(8):40-46.

[4]李鹏.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商业银行网点管理转型研究——以邮储银行管理模式研究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15(51):52-54.

[5]牛锡明. 借鉴互联网思维发展银行互联网金融[J]. 新金融,2016(11):4-8.

[6]屈波,王玉晨,杨运森,等. 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 西部金融,2015(1).

[7]王纪全,祝伟青.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股份制银行的发展策略[J]. 金融与经济,2015(6):92-94.

[8]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9]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黄纪宪,兰强,等. 互联网时代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渠道转型研究[J]. 金融论坛,2015(5):71-80.

论文作者:李宇闻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论文_李宇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