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与非正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术研讨会综述_批判性思维论文

“形式逻辑与非正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术研讨会综述_批判性思维论文

“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学术讨论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式逻辑论文,批判性论文,与非论文,思维论文,学术讨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岁末,北京市逻辑学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主题为“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及批判性思维”的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各抒己见。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性质

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在内容上相当于传统逻辑或者可包含传统逻辑,但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河南大学马佩教授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提出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关系。议论、辩论、学术争论等属批判性思维,研究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科学是非形式逻辑。传统逻辑原来就是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就是一种论辩逻辑,就是批判性思维。但是以后越来越知识化,越来越形式化了。非形式逻辑实际上是对数理逻辑的辩证否定。逻辑教材要有逻辑知识,但更应该大量和思维实际相结合。另外,批判性思维不仅是普通思维,还包括辩证思维。例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和论证就需要运用辩证思维。

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包括逻辑知识,从而涵盖了传统逻辑的内容,但其核心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这门课既要向学生传授逻辑知识,又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如何评价论证,这是错误的,批判性思维不是论证逻辑。国内有些学者将批判性思维翻译为论证逻辑,不太恰当。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谷振诣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要求把形式思维的训练和非形式思维的训练结合起来。其中,训练材料要有可靠性,应该给思维空间以很大的弹性。批判性思维中的“非形式逻辑”的说法是与有效性相关的。它放宽了有效性的标准,注重力度和说服力。

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家国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作为课程,在内容上应该采取过渡的办法,即把逻辑知识压缩、把论证扩充。在课程名称上,讲“论证逻辑”更好些,它更像学科名称。属于非形式逻辑,对象是批判性思维。

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不应将批判性思维和传统逻辑相混淆。北京大学宋文坚教授明确提出批判性思维不是普通逻辑,认为批判性思维与普通逻辑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因为传统逻辑重在知识传授,而批判性思维重在知识运用,所以二者是不同的;但要运用逻辑,就必须先学习逻辑知识,所以二者又是有关联的。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盂宪鹏教授认为,逻辑学有两个方向:形式化方向和非形式化方向。批判性思维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讲,但它绝不是普通逻辑问题。

有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的眼光看问题。中央财经大学袁正校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用批判性的眼光看文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傅殿英教授认为,按波普的说法,“批判思维”与“教条思维”相对,它是“批判思维”的条件。批判思维类似创造思维,带有否证、怀疑,当然也有继承的意思。

二、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在开发智力、锻炼思维、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应对各种能力型考试时具有直接作用。

谷振诣教授从教学实践出发,肯定了批判性思维的上述重要作用。他说,懂很多逻辑知识,不如有点逻辑头脑,普通逻辑应从以知识传播为目标向以思维训练为目标。

陈慕泽教授认为,人的素质不取决于他所占有的信息量,而在于相对独立于各种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欧美国家的GMAT、GRE、LSAT等能力型考试,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逻辑即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虽然减少、取消了逻辑学方面的技术能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人的逻辑素养要求的降低,而是从另一方面得到了加强。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可能单单从学习逻辑知识中培养出来,而是必须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马佩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除了应对能力型考试外,还在议论、辩论和学术争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数理逻辑有很多用处,但是也有局限性,在论辩方面就很难用上,文科的人也很难用上。就像原子弹很有用处,但是不能用它来写文章。写文章就得靠传统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但是,不能片面夸大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范围,不能用批判性思维的作用来代替逻辑的作用。北京大学周北海教授指出,逻辑从一开始就有两个用处:一是实际应用,如论辩;二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用的一块和日常思维用的一块是很不相同的,大部分学生不需要进行理论研究的逻辑,对他们来说还不如进行思维训练。作为一门课程,批判性思维肯定会大受学生欢迎。但是,批判性思维只是教学方面需要考虑的课题,而不是研究的课题,即使要做研究,也只是作为教学方面的研究。宋文坚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课较有用,但在大学开,看哪个大学、哪个系,对谁有用,批判性思维不能代替逻辑课的教学。逻辑不仅仅是为了辩论,否则就不会有计算机了。

有个别学者主张,批判性思维的作用,逻辑也同样能起到,还是应当更加重视数理逻辑的教学。袁正校教授指出,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是何关系?前者如何转化为后者?形式论证和非形式论证之间是何关系?日常论证是否有效也应参照逻辑形式系统的有效性。批判性思维的作用不容否认,但是这种作用也都是数理逻辑能够达到的。比较起来,形式化逻辑才应该是大学逻辑课教学的主流。

三、批判性思维课程设置的可行性问题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课程,是否现在就应该在我国高校中开设呢?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开设这门课的条件已基本成熟。陈慕泽教授在介绍了欧美开设这门课的基本情况后,建议在我国高校中开设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课程。他认为,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许多现成的成果、资料进行教学。但关键问题是师资,因为这门课程的核心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主要形式是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具有传授知识的能力,也要具有训练思维能力的能力,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的学者则认为我国目前开设这门课程的条件还不成熟。周北海教授认为,既然我们自己还没有编写过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教材,虽然这方面的教材在国外是有的,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翻译过来。没有教材,又怎么能进行好这门课的教学呢?

标签:;  ;  ;  ;  

“形式逻辑与非正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学术研讨会综述_批判性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