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费产业与支出产业的分类_综合国力论文

浅谈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业论文,分类法论文,浅谈论文,消耗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今,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论述,但是,一个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经济增长而是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关于产业结构与综合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如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必然涉及到产业的分类,现有的11种产业分类很难满足这方面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产业进行新的分类。

一、产业研究的回顾与问题

1.产业的界定

目前,产业一词的范围主要有“宽”、“窄”两种界定。第一种:“窄”产业,是指从事物质生产的部门和行业。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文献里,产业一词就是这种界定。第二种:“宽”产业,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著名的“三次产业”划分的思想,就是“宽”产业的范畴,第三产业包括了除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

本文采用“宽”产业的概念,因为一个国家是一个系统,其各个部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应综合研究。在本文中,产业是指政府产业、军队产业、教育与科研产业(含风险投资)、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农业、商业(含对外贸易)、基础设施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邮电、水、煤气、电等)、其他贡献性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广告、中介组织、个人服务业等)9个部门, 不是指上述产业内部的各行业(例如,民用工业内的机械工业、冶金工业等,农业内的种植业、畜牧业等)。

2.产业分类研究的回顾

产业分类就是对于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经济活动按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解和组合,以便形成多层次的产业门类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共有11种产业分类,分为“宽”、“窄”两种产业范畴,每种分类都具有各自的目的和作用。

(1)“窄”产业分类, 就是把产业仅仅看成是物质生产领域所包含的行业或部门,而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共有6种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把社会物质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生活资料两大产业部门,即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第二种是按照产品经济用途不同,把社会物质生产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第三种是按照在工业化过程中各阶段的主导产业群的变化情况,把社会生产分分为初期工业、中期工业和后期工业。第四种是按照物质生产部门相互衔接的顺序不同,把社会生产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第五种是根据产业的生产能力满足需求的状况不同,把产业划分为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第六种是根据最近一次技术革命的时间划分,可把产业划分为传统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宽”产业分类,就是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 按不同标准进行划分产业,它既包括物质生产领域,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领域。到目前为止,共有5种分类。

第一种是按照资源要素的密集程度不同,把国民经济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第二种是按照各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功能不同,把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第三种是根据各产业处于产业寿命周期的具体阶段不同,把产业划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第四种是按照社会分工的发展顺序不同,把国民经济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第五种是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它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而颁布的,即《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把全部经济活动首先分为10个大项(产业粗分类),每个大项下面又分若干个中项(产业细分类),每个项下面又分成若干个小项(部门),最后,又将小项分解为若干细项(行业)。由此形成了粗产业——细产业——部门——行业四级分类,其中每一级都规定有统计编码。

3.产业结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前面对现有的产业分类进行了回顾,能够全面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分类是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分类,其余的都是从各自角度反映部分产业和部门的情况。从实际应用和研究来看,存在着下列两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结构研究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这个“薄弱”环节是政府、军队、教育等部门,也就是说,在产业结构研究中对“薄弱”环节的研究较少。除联合国标准分类法和三次产业分类法之外的其余分类法一般不涉及这个环节,而在这两种分类中,三次产业分类法比较流行,但它对这个“薄弱”环节的研究和探索也不够深入,仅局限于劳动力结构和产值结构的比较,而且产值不是用国家财政支出来估算的,未能深入探讨产业之间的功能和资源联系。

(2)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较少涉及产业之间的贡献与消耗关系。

当前在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中,产业之间以中间产品构造产业之间的经济和技术联系,使用投入产出表来分析,这种研究是必要的,这些中间产品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影响着产业之间的规模和比例关系。但是,它没有更进一步研究一个国家内部哪些产业为国家财政提供净贡献,哪些产业是净消耗,以及产业之间的贡献与消耗关系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作用。

二、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

一个国家内部各个部门的作用与功能不一样,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一样,对国家财政(国家财政是指中央财政与地方各级财政之和)的贡献也不一样,一个国家的总资源在各产业之间按一定的逻辑进行配置。但从国家财政的角度来看,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现,总有一部分产业是“挣钱”的,另一部分产业是“花钱”的。前述的11种分类法,都很难全面地反映产业之间的这种联系。为此,笔者尝试对产业进行新的分类。

1.按照产业对国家财政贡献的正负不同,可以把产业划分为贡献性产业、零产业和消耗产业(见图1)。 国家财政和产业都用“黑箱”原理来分析。

图1 产业与国家财政关系示意图

贡献性产业是指产业对国家财政上缴税收或利润大于国家财政对该产业投入或补贴的产业;零产业是指产业对国家财政上缴税收或利润等于国家财政对该产业投入或补贴的产业;消耗性产业是指产业对国家财政上缴税收或利润小于国家财政对该产业投入或补贴的产业。由于零产业在现实中极少,甚至几乎不存在,因此,这个概念的提出只是为了填补理论分析的空白,一个国家主要是由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组成的。

产业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国家财政净值=国有财政总收入-国家财政总支出

(2 )产业净值=产业上缴税收或利润-国家财政对该产业的投入或补贴

(3)国家财政净值=所有产业净值之和

(4)国家财政总收入=所有产业上缴税收或利润之和

(5)国家财政总支出=国家财政对所有产业的投入或补贴之和

特别说明的是,军队是一个特殊产业,军费是国家对军队的财政投入,军队的功能是作战,军队有战胜、战败、不战和战争中四种状态。一场战争取胜,国家可能获得战争赔款或领土、海洋等,虽然这些成果不能计入税收或利润,但这是军队的一种特殊产出,因此战胜时,设定军队是贡献性产业;战败、不战或战争过程中,设定军队的产出为零,是消耗性产业,不管军队是否进行抗洪抢险、扑灭火灾、打击走私等活动。

2.由于产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的产业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总是为正,有的总是为负,有的既存在正也存在负。为此,根据产业对国家财政的长期贡献方向是否改变,可进一步把产业划分为不变产业和可变产业。

不变产业是指长期来看产业对国家财政贡献方向不变的产业,即总是贡献或总是消耗,它包括不变贡献性产业和不变消耗性产业。不变贡献性产业主要有民用工业、商业和其它贡献性产业,不变消耗性产业主要有政府产业、教育与科研产业、军事工业和基础设施产业。可变产业是指产业对国家财政贡献方向可变的产业,有时是贡献,有时是消耗,主要有农业和军队产业。

在本文中,国家与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国家是指拥有各个产业的主权国,而政府只是国家内部的一个产业。

三、理论与实践意义

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对于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1.理论意义

(1)它揭示了产业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 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是站在国家财政的角度,来揭示产业之间的功能和资源联系的,这种联系是产业之间必然联系中的一种。产业之所以存在是由于它们具有独特的功能,其功能不能被其它产业所代替,例如,农业的功能是提供食物,军队的功能是作战,政府的功能是提供制度和重大决策等。

(2)它扩大了产业的内涵。前述的11 种产业分类法认为产业仅具有产值、劳动力等实力内涵,此分类法把产业看作是一个矢量,→箭头代表产业的功能,长度代表产业的实力。产业不仅具有了长度(实力)而且具有了方向。

(3)它扩大了分析方法的范围,实现了经济学与物理学的结合。 在对综合国力的分析中,采用了一些物理学的分析方法,例如合力、速度、加速度等。但由于它主要通过对产业的供给和需求来分析综合国力变动的动因,其基本分析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此分类法出发,可以发现综合国力也是一个矢量,而且它还具有速度和加速度。

设综合国力为F,农业为F1,军队产业为F2,政府产业为F3, 军事工业为F4,教育与科研产业为F5,基础设施产业为F6,民用工业为F7,商业为F8,其它贡献性产业为F9。

设G=F1+F7+F8+F9为基本综合国力, 它代表着综合国力的方向,其中当农业为贡献性产业时,F1取正值, 当农业为消耗性产业时, F1取负值。

设F2对G的角度为ψ2,F3对G的角度为ψ3,F4对G的角度为ψ4,F5对G的角度为ψ5,F6对G的角度为ψ6。

综合国力的各个产业的合力,是一个矢量,表现为F2、F3、F4、F5、F6对G的叠加。综合国力的方向是G的方向,F=G+F2cosψ2+F3cosψ3+F4cosψ4+F5cosψ5+F6cosψ6(见图2)

图2 综合国力示意图

由于F1、F2、F3、F4、F6、F7、F8、F9以及ψ2、ψ3、ψ4、ψ5、ψ6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都是时间t的函数,因而综合国力F 也是时间t的函数。

由此得出,综合国力变动的速度V是F(t)对t的导数,即V=F (t),V也是t的函数。同理,综合国力变动的加速度a=V′(t)=F″(t)。

2.实践意义

(1 )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有助于深入分析综合国力变动的动因。综合国力的变动意味着国家的兴盛、停滞和衰退。综合国力变动的直接动因是贡献性产业,当贡献性产业扩张时,综合国力就增强,贡献性产业扩张的速度快则综合国力增强的速度就快;当贡献性产业停滞时,国家就要发生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或金融危机,综合国力就停滞;当贡献性产业收缩时,综合国力就衰退,贡献性产业收缩的速度快则综合国力衰退的速度就快。

综合国力变动的间接动因是消耗性产业,消耗性产业不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它通过影响贡献性产业来影响综合国力,当消耗产业对贡献性产业产生正作用时,贡献性产业就扩张,综合国力就增强,正作用的力度越大则贡献性产业扩张的速度就越快;当消耗性产业对贡献性产业产生负作用时,贡献性产业就停滞或收缩,综合国力就停滞或衰退,负作用的力度越大则贡献性产业收缩的速度就越快。

由此可以得出,贡献性产业决定综合国力变动的方向,消耗产业决定综合国力变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2 )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有助于确定国家财政收入或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由于贡献性产业决定着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决定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国家财政支出的规模又决定着消耗性产业的规模,从而,贡献性产业决定着消耗性产业的规模。因此,这一比例也就决定着贡献性产业与消耗性产业之间的比例。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只有合理的比例才最有利于综合国力。

(3 )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有助于确定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内部各产业的比重。根据综合国力的要求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可以找出发展过大和发展不足的产业,从而可以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倾斜配置资源,实现综合国力的最优增强。

总之,贡献性产业和消耗性产业分类法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这对于研究和科学规划产业结构、分析与增强综合国力都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标签:;  ;  ;  ;  ;  

浅谈会费产业与支出产业的分类_综合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