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张然然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张然然

上海傲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将从土壤污染的相关概述入手,对农村地区土壤治理的现状及治理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加强我国的土壤环境。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为文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的分析得知,农村地区土壤污染具有许多危害,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治理水平提供参考性意义。

关键词: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污染治理

前言

近年来,人类社会活动的开展使得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这从根本上加大了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其不仅会危害农业生产,而且还会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通过制定政策方针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土壤的治理力度,既加强了农村地区土壤治理的效率,也为农村地区的土壤治理指明了道路,对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

1土壤污染的相关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土壤污染具有以下四种特点:(1)隐蔽性。通常情况下,人能够通过感官察觉到大气、水及废弃物的污染,但是人却无法通过感官直接发现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只有通过样品化验、物质分析、人畜健康研究等方法才能够确定,因此,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2)滞后性。由于人无法对土壤污染予以及时发现,这就决定了土壤污染的滞后性,当人发现土壤污染时,土壤污染通常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3)累积性。与大气或水体不同,土壤的扩散性与稀释能力并不好,这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较难迁移,且极易积累于土壤中,导致有害物质超标,加大治理困难;(4)不可逆性。土壤污染分为许多类型,其中,重金属污染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重金属污染具有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在土壤中大约需要耗费200年才能够被完全降解,从而消除污染[1]。

2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现状

2.1土壤污染的现实情况

众所周知,人类必须赖以土壤才能够获得生产与发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集约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壤的污染情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废弃物的堆积与转移是导致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一般情况下,土壤污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性质区分为无机物污染、有机物污染以及生物污染,二是以污染物状态分为单一污染、复合污染以及混合污染。现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加大了对于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但是我国土壤污染的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整体形势异常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近半数地区的土壤污染较为严重,甚至某些地区的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高风险污染的程度,这从根本上加大了我国土壤污染治理的难度。

2.2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农作物的危害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具体如下:(1)对农作物的危害。当农作物种植于被污染的土壤中时,该农作物的吸收及代谢能力便会急速下降,轻则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速度,重则直接导致农作物的死亡[2]。另外,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污染物会被吸收进农作物体内,并在其体内做不同程度及不同时间的残留,通常情况下,污染物在农作物根部的残留量最多,残留时间也最长;(2)对人体的危害。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食物链传播,即食用被污染过的农作物,二是皮肤侵害,即直接接触被污染过的农作物,三是呼吸侵入,即长时间处于土壤污染的环境中,这三种方式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中,呼吸侵入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伤害虽然是隐性的,但却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

3针对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治理策略

3.1清理土壤

要想有效的治理土壤污染,就需要从土壤污染的源头入手,而土壤污染的源头即为土壤,只要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清理,那么土壤中的污染物便无法进入到农作物体内,从而保证农作物与人体的健康,然而事实上,清理土壤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该方法又称为物理还原法,即通过清理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区域及有机物污染区域,从而使重金属及有机物在土壤中的含量大幅降低,以此恢复农作物的正常种植。土壤的清理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将未污染过的土壤换填到清理过的污染区中,降低重复污染的概率,促进土壤结构的恢复,二是在污染土壤上进行水泥的浇筑,使污染物得以固定,之后对污染土壤进行测试,合格后继续种植农作物,这主要是为了阻止污染区的转移与扩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化学处理

与物理方法相比,化学方法对于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治理更为有效,其既利于土壤污染问题的彻底解决,对土壤修复过程中的环境破坏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污染治理[3]。现阶段,较常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化学方法共有三种,一是化学氧化法,二是化学还原法,三是化学淋洗法,具体治理原理如下:(1)化学氧化法与化学还原法的治理原理是相同的,两者都是利用化学溶剂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污染治理的,此两种方法既能够降低污染物的毒性,也能够彻底降解污染物;(2)化学淋洗法是通过污染物的转移而实现土壤污染治理的,该方法利用化学溶剂对污染物进行统一转移,这样不仅方便污染物的集中处理,而且还利于土壤结构的快速恢复。

3.3微生物治理

何谓微生物治理技术,微生物治理技术即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进行降解的一种治理方法,该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但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微生物具有两种特性,其一为较强的分解能力,该能力能够有效的去除土壤中的目标污染物,其二为可生长性,该特性要求利用微生物治理技术时,首先应在污染土壤中进行微生物的培养,这样微生物便能够长期存在于污染土壤中并对其进行分解,治理效果较为长效。另外,由于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较为复杂,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但微生物治理技术能够保证土壤污染治理在无须投入大量资金的基础上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如若微生物含量超标依然会对农作物产生影响,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应当对微生物的含量加以控制。

3.4种植植被

植被的种植是所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中最好实行,且最为有效的,其不仅能够降低土壤的污染程度,而且还能够加快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一般情况下,植被应种植在农作物种植的空闲区域,植被类型也应严格根据污染情况进行选择,使受污染土壤的植被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这样的种植方式更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除此之外,植被的种植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主要赖于植被根系的作用,具体如下:(1)植被根系具有稳固土壤的重要作用,即使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只要土壤种植了植被,那么该片土壤便不会流失,营养物质也能够得以良好保存;(2)植物根系能够分泌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能够有效加快污染物质降解速度,从而提升土壤污染的治理水平。由此可知,植被种植对于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3.5改良污染土壤

除上述四种治理策略外,对已经污染的土壤加以改良也是治理农村土壤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具体策略如下:(1)改革耕作制度。一般情况下,农村土地多用于耕作,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土壤受到一定的农药污染,且农药中的有毒物质较多,极容易威胁到种植物的生长健康。据相关调查显

示,土壤污染中的农药污染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性质,比如有机氯农药能在旱作土壤中保留数年,而其在水田中最多只能保存三个月,而砷在水田中的毒性却要比旱作土壤还要大,因此,通过改变土壤环境条件,改革耕作制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农药污染;(2)合理利用土地。对于已经被严重污染过的土壤,可以对其进行改种,比如改种非食用的经济作物,或改种经济林木,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由土壤污染而引发的食品污染问题,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3)选择生物修复法。自然中的某些生物能够对降解土壤污染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实现污染物质的净化,比如蚯蚓能处理农药、重金属等,黄蛇草能吸附重金属。

结论

为了提升农村地区土壤污染的治理水平,本文将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土壤污染特点的基础上,对清理土壤、化学处理、微生物治理、种植植被、改良污染土壤的具体治理策略做出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土壤污染分为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具有许多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的研究,进而确保农村地区的土壤污染治理水平能够在运用以上策略的基础上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滕达.论述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J].农村科学实验,2017(3):121 -122.

[2]李昊阳,叶涛,黄悦旻,et al.“土十条”背景下农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3]赵娟娟,吴荣荣,郭继平,etal.衡水地区农业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及综合治理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6(17):68-69.

论文作者:张然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农村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策略分析论文_张然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