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护理个案论文_伊亚平,张晴

一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护理个案论文_伊亚平,张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100191

摘 要:目的 通过学习研究老年抑郁症的护理要点,针对其特点更好的开展护理工作。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帮助病人很快适应医院环境,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 通过学习老年抑郁症的护理,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和综合护理水平。

关键词:抑郁症, 护理 ,老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老年抑郁症指首次发作时年龄60岁以上、以持久的抑郁心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尤其在75岁以上老人中更加普遍[1].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脑功能将逐渐减退,心理也逐渐衰老,加上因退休、丧偶、经济来源、家庭不睦等因素所导致的悲观、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变化,诱发老年抑郁症[2].据调查,我国老年抑郁症患者占调查人口的0.3%,占老年人口的3.4%,而且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65岁以上人群中,有自杀观念者高达10%[3].抑郁症且大多伴有焦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应根据其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老年抑郁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因此,重视老年抑郁症的宣教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年护理没有统一的概念,其特点是尊重老年人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个性,注意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身体三者合一,强调回归自然,贴近自然;对护理人员强调更多的是耐心和献身精神[4]。

病例资料

患者,女,60岁,高中文化,退休。退休后,与老伴独自生活,开始时不愿与外人接触。近3年出现情绪低落,失眠,整日愁眉苦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总感觉一无是处高兴不起来,消极悲观,自罪自责,活着是受罪,死了一切都解脱。经常烦躁,坐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意志活动减退,生活懒散,不洗漱,怕见人,求治愿望强烈,定向力、自知力完整。未发现错觉、幻觉及感觉综合障碍。患者既往体健,年轻时性格外向,但胆小怕事,无主见,做事谨小慎微,追求完美,诊断为抑郁状态,并住院接受治疗,入院后给予奥氮平,瑞美隆及MECT治疗,抑郁症状完全缓解。

护理措施

1.基本护理

生活护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24h不应该离人。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让患者的生活有一定规律,并注意合理安排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久坐、久立、久卧。

饮食护理

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饮食应有规律,并注意合理搭配,保证营养供给让患者吃平时喜欢吃的食物,应注意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密切观察患者的食物和水分的摄取,要观察记录患者的排便情况。

用药护理

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药后必须做到看服到口,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防止发生意外

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自杀企图,故不可疏忽大意。事故多半发生在一刹那,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将患者安置在离护士站近的房间,加强巡视,十五分钟巡视一次,专人看护,妥善保管好药物,防止患者藏药,服药后检查口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心理护理

沟通

尝试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地做心理说服、解释鼓励工作。让患者自己联系病情,找出自身发病的因素、病前性格弱点、从思想上认识并了解自己的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

鼓励

引导和鼓励患者与现实接触和起床活动,并指导其参加集体活动及简单的劳动。当患者任务完成时,应给予真诚的赞赏,使其感到自己是对社会家庭有用的人。逐渐增加其工作量及工作的复杂性和与其他人的合作性,其完成后都给予表扬,避免患者长时间隔离于房间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它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证接触患者时,护士要态度和蔼、举止端庄,主动热情地介绍病区环境、病友、病区工作人员、床位、作息制度;做安全检查时,要尊重患者,说明道理,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与患者交谈时要用亲切的目光,鼓励患者说出最担心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给予积极意义的语言刺激,诱导和启发患者努力倾诉内心的想法,耐心倾听患者的有关心理问题,了解致病因素,同情其挫折,关心其痛苦,使患者感到尊重和理解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医护人员要经常和患者建立身体上的接触,如握手,将手放在患者的肩膀上,对患者做治疗时动作要轻柔,充满关心和爱护。

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

对于面临逆境的患者,应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渐忘却不愉快的事情,心情逐渐开朗起来。还可鼓励患者做一些平时感兴趣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淡忘烦恼,心境好转。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安慰,对于不顺心的事尽量从环境、机遇等客观方面寻找原因,不要过分内疚、自责,这对调节心理平衡大有裨益。引导患者从多角度看问题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少从消极的一面去看。这样,心情就会变得平静、开朗。

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进入老年后,各种生理功能都进入了衰退阶段,如形态的老化、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功能缓慢、记忆力减退等,而对衰老的症状的自我感受和认识,反过来又会影响衰老的进程。有的老年人察觉或意识到衰老,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就容易焦虑多疑,心情沮丧、颓废,从而加速衰老。对这些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1)首先要识老、服老,合理、实事求是地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避免过分劳累和紧张;但又要不畏老、不服老,切忌忧心忡忡、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老朽感、末日感。实际上,人到老年,虽然生理功能多有减退,但就整体心理能力而言,多数老年人在完全衰老以前,不仅继续保持学习的能力,而且智力水平还可以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所提高,不少70~80岁的科学家、政治家还能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所以,离退休老年人应克服人为的自我颓废心理,振奋精神,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2)人到老年,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性疾病的增加,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疾病的态度,一是要警惕,二是不要怀疑忧虑。在身体有变化或感到不适时,要重视,及时检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但是,也不要稍有不适就终日忧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以致让疑虑忧郁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因此,培养健康的情绪,注意情绪的紧张适度,使情绪有适当的稳定,保持心理平衡,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平和淡定的心境,学会适当的自我调节,使自己能够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大的情绪起伏而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正确对待衰老和疾病,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进入老年后,各种生理功能都进入了衰退阶段,如形态的老化、感觉器官功能下降、神经运动功能缓慢、记忆力减退等,而对衰老的症 的自我感受和认识,反过来又会影响衰老的进程。有的老年人察觉或意识到衰老,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健康,就容易焦虑多疑,心情沮丧、颓废,从而加速衰老。对这些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

保持良好的情绪,增强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因此,培养健康的情绪,注意情绪的紧张适度,使情绪有适当的稳定,保持心理平衡,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王立娜.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 (04) .

[2]熊新英,王国相. 抑郁症的整体治疗[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07) .

[3]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60.

[4]陈来生,潘建雄,俞云,等.上海农村地区老年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老年杂志,1994,14(5):270.

论文作者:伊亚平,张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  ;  ;  ;  ;  ;  ;  ;  

一例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护理个案论文_伊亚平,张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