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预算控制论文

俄罗斯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预算控制论文

俄罗斯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社会经济论文,发展趋势论文,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政府的经济目标和宏观调控手段

1995年俄总统国情咨文和政府《1995—1997年经济改革和发展纲领》提出1995年要成为俄罗斯从经济危机转向经济稳定的转折时期。这一年的宏观经济目标是:稳定金融、稳定卢布汇率,在控制通货膨胀前提下刺激投资,为1997 年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俄总统和政府总理强调,1995年政府经济政策执行结果将直接决定俄罗斯经济改革的命运。

与前几年相比,以切尔诺梅尔金为首的政府,改变盖达尔政府以自由放任为特征的经济政策,在继续实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的改革前提下,开始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俄政府的主要干预手段是:第一,严格控制预算赤字,改变赤字弥补办法。几年来第一次通过年度预算,制订了《1995年联邦预算法》。预算法规定,年度联合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超过5.5%。政府一方面以年度预算为框架,增收节支, 控制财政赤字;另一方面,改变弥补财政赤字办法,变印发钞票为发行公债和从国外贷款,减少通货膨胀压力。据俄中央银行数字,1995年俄发行国家债券157万亿卢布,通过发行国家债券转入预算的收入为26.8万亿卢布,从国际金融机构贷款68亿美元。第二,加强对金融领域的控制。主要手段有三:一是,实行更为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取消对企业的价格补贴。二是,控制货币投放量。三是,公布卢布汇率“走廊”,把卢布汇率浮动范围控制在4300—4900之间。第三,加强对进出口的宏观管理。提高进口税,减少进口;降低出口税,加速出口,增加外贸顺差。第四,为刺激国内外投资,1995年6 月通过《俄联邦支持小企业法》。1995年9月通过了《联邦新投资纲领》。

二、稳定金融取得初步进展

从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经济指标看,上述调控手段产生了初步效果。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速度明显减缓,财政赤字大大减少,通货膨胀速度下降,卢布币值相对稳定,经济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外贸顺差加大。

1995年按现行价格计算,俄国内生产总值为1659万亿卢布,工业产值为989万亿卢布,比1994年分别下降4%和3%,大大低于1994年的 13%和21%。按联合国国际比较纲领计算的卢布对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01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9%(1994年为 619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56美元,比上年减少3%, 高于独联体其他国家、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低于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捷克。出口导向的燃料、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和石油化工等原料部门出现增产。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其中25个地区工业产值减少15%以上,18个地区低于俄平均水平,14个地区超过上年水平。

各个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年发电量8620亿千瓦小时,减少3%; 石油开采量3.07亿吨,减少3%,石油加工产品1.83亿吨,增长1%;煤炭开采量2.620亿吨,增长0.1%;钢材3910万吨,增长9%。 主要化工产品增加11%;水泥3640万吨,减产3%;木材9320万立方米,减少3%;纸浆173.6万吨,增长33%;纸张277.1万吨,增长25%。轻工和食品工业继续下滑。与上年相比,纺织工业减产25%,服装减产41%,皮革、皮毛和鞋类制品减产30%。食品工业除鱼和糖分别增产8%和15 %外,其他食品都继续减产:面包减产2%,植物油减产15%, 肉和奶制品减产22%。

财政赤字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压力。据俄财政部统计,1995年1—11月,俄联合预算赤字为40.6万亿卢布, 为国内生产总值的2.8%;联邦预算赤字为38.2万亿卢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占预算支出总额的15.6%,大大低于《1995 年联邦预算法》规定的联邦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5.5%和占预算支出21.2 %的指标。联合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3.1%, 其中, 联邦预算收入占14%,联邦主体预算收入占13.9%。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7%。联合预算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2%,其中,联邦预算支出占15.3%,联邦主体预算支出占13.7%。

通货膨胀速度下降,卢布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1995年,俄罗斯消费价格总水平增长131%(1994年增长223%),其中,食品增长123 %,非食品增长116%,劳务价格增长232%。消费品价格月增长率从1 月份的17.8%降到12月份的3.2%,月均通货膨胀率为7%。

到1995年12月,外汇市场相对稳定。美元汇率月增长1.4%, 年增长30%。由于规定了外汇“走廊”,美元对卢布汇率增长速度大大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速度。货币市场也出现很大变化:经济的美元化趋势向货币市场非美元化转化。目前,俄市场流通的外汇额(主要是美元)已和卢布额相等。

1995年,货币发行量比上年增加1倍,低于通货膨胀速度。 到1995年10月1日,信贷投入比年初增长51%,但其中长期信贷比重从13.4 %减少到12%。

外贸出口急剧上升,外贸顺差大幅度增加。1995年,俄对外贸易额为13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出口额为778美元,增长18 %,大大高于上一年(11%),进口额579亿美元,增长15%(1994 年增14%)。1995年外贸顺差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994 年外贸顺差159亿美元)。估计,全年外国投资2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约1倍。

俄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表现之一是,企业私有化和非国有化使经济的微观基础继续发生变化。1995年,非国营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70%(1994年为62%),私人企业占俄企业总数的63.4%,国营企业占10.7%,市属企业占8%。 作为经济自由化和企业私有化的直接结果是小企业数量大大增加。目前,俄小企业已有95万个,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完成建筑承包工程的1/3, 零售贸易企业零售商品总额的20%。直接或间接在小企业工作的职工有2500万。建筑、贸易、公共饮食、电子计算机信息服务领域,在小企业就业的职工占一半左右;在不动产交易、买卖中介服务、有价证券、外汇、营销和广告领域,有85—95%。小企业是联邦和地方预算税收入的来源之一。1995年,又有1万多企业私有化,建立了2770个股份公司,其中77 %是以前的联邦和联邦主体所属企业。1995年,各地区委员会和财产基金会私有化收入2.8万亿卢布,比上年增加1.7倍。由此可见,企业的主体部分已不是中央计划体制下单纯的计划执行者,而主要是面向市场,接受市场调节的经济主体。表现之二是,国民经济运行基本机制发生根本变化,市场作为经济的调节者已替代中央计划体制。企业和组织机构的自有资金已成为基本建设投资的主要来源,占总投资额的62.5%。预算投资占23%,呈减少趋势。非国营贸易部门的零售商品额已占零售商品总额的87%,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斯塔夫罗波尔等地区达90%以上。同时,自由市场贸易比贸易企业更为活跃,其零售商品额占零售商品总额的27%。目前,居民购买的商品有很大部分来自自由市场贸易:购买的服装占服装售出总量的76%,针织品占68%,鞋占61%,水果占44%,肉、植物油、蔬菜、马铃薯占30—34%。自由市场贸易不仅是商品供应的补充渠道,而且是居民需求的指示器。它的价格变动灵活,更有竞争性。

三、社会经济中的突出问题

严格预算、稳定金融手段未像预计的那样,刺激生产投资,抑制住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仍居高位。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下滑,特别是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仍不稳定,社会问题尖锐化。当前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是:

第一,高通货膨胀与生产和基本建设投资继续下降并行。1995年,通货膨胀速度虽较上年减缓,但月均通货膨胀率为7%,仍居高位。 12月月通货膨胀率3.2%,1996年1月物价增长4%。与改革前几年一样, 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减缓主要是靠提高价格实现的,实际产品和劳务总量继续下降。而且劳务价格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商品价格增长速度,劳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继续增加,已达51.5%。基本建设投资虽较上年下降速度减缓,但又减少13%,幅度仍很大。有10个地区下降30%以上。全年工业、运输和通讯领域仅完成联邦投资纲领的18%。

第二,重型产业结构薄弱环节继续加剧。与前几年相比,1995年工业总产值下降3%,是个进步,但原有的过重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剧。 主要以出口为导向的燃料、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和石油化工工业增产,居民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和消费品继续以大大超过工农业生产下降速度在减产。与上年相比,农业产值减少8%,粮食减产22%,轻工减产31 %,食品减产9%。

第三,与前两个原因相联系的是,消费品市场对进口食品和其他大量日用品依赖加剧。市场的供需平衡一靠压缩国内需求,减少对独联体国家出口,二靠扩大向西方国家出口资源,增加进口食品和消费品,而不是靠增加生产来扩大供给。应当说,经济自由化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俄罗斯商品和劳务市场,解决了原来市场短缺问题。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需引起重视的方面是,市场虽然扩大,但商品实际供应量减少,许多国产品被进口商品挤出市场。1995年,零售商品总额553 万亿卢布,比上年增长1.6倍,而实际供应的商品和劳务总量减少7%,进口商品占商品总周转量的一半。许多日用品、家用电器、服装、鞋、化妆品、烟的进口供应量大大超过国产商品。糖果、甜酒、饮料、禽类、柑桔等进口比重更大。1995年,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比上年增长25%,创近20年来最高纪录。而对独联体国家减少出口9%,增加进口21 %。俄全年出口的燃料动力资源,80%出口到非独联体国家。

第四,紧缩财政和金融政策伴随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需求萎缩,特别是社会矛盾尖锐化。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居民人均月名义货币收入53.3万卢布,比上年增加158%,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和必要支付,实际下降13%。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艺术领域职工的月均工资比工业职工还低70—110%。1995年12月,最低生活费为32.7 万卢布(约70美元),3700万居民平均货币收入低于最低生活费。全年,平均19%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给职工。到1996年1月1日,拖欠工业、建筑、运输和农业职工工资13.4万亿卢布,预算领域欠5500亿卢布,有4.2 万企业拖欠工资,月平均增长10%,广大居民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下降。到1995年底,有劳动能力的人口7300万,其中,就业人口占91.8%。按国际劳工组织标准计算,有600万人失业,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8.2%,其中,在就业局登记的失业者230万人,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3.2%。全年,有8856个企业、组织机构罢工,参加者有48.9万人,损失136.7 万个人日。罢工次数最多的是教育和燃料工业部门。

俄政府在取得稳定金融初步成果的同时,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有三:

第一,在改革指导思想上,仍不加批判地生搬西方国家经济自由化和货币主义的理论和建设。1995年,国家虽加强了宏观调控,但手段仅限于金融领域。为实现稳定金融目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是,用年度预算框架和紧缩货币信贷政策对生产和市场进行限制,企图通过这些手段自发形成更有效的经济机制。但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俄罗斯,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生产垄断程度还很高,20%的工业产品是由占工业企业总数2.2%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学和石油化工、 机器制造部门的500个企业生产的。市场对企业还缺少有力的约束,经济总量很不稳定。俄政府仅靠控制预算,紧缩货币信贷,单纯依靠市场力量稳定经济,结果是,资金短缺替代了商品短缺。到1995年12月初,工业、运输、建筑和农业企业债务总额已达554.6万亿卢布,其中,逾期债务占45%。

第二,与第一个原因相关联的是,为渡过政治和经济难关,政府过于指望国际金融机构有条件的贷款支持,所以,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受国际金融机构制约,这是俄政府忽视对国内生产者支持的重要原因之一。1995年俄罗斯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向俄提供贷款协议。贷款条件是,俄必须使年度各阶段经济指标控制在协议范围之内。每提供一批贷款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使团都亲临俄罗斯,检查俄经济情况,提出报告,提交基金会董事会审议批准,研究提供下一批贷款问题。问题是,在贷款尚未达成协议时,这笔款项已纳入联邦预算。因此,为获得新一期贷款,把预算赤字控制在规定的指标内,财政部不顾企业资金困难,不顾多数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尽力增加税收,压缩开支;中央银行为控制卢布汇率,不惜美元迅速贬值。这样,对俄宏观经济调控机构来说,实现协议规定的经济指标是硬任务,导致企业和机构财务困难,生产缺乏资金,发不出工资和退休金等。

第三,政府对机器制造和消费品等薄弱产业没有提供财政信贷支持,没有制定国家保证的战略性部门发展纲领。经济部的任务只是,对年度联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测,按照政府旨意制定的新投资纲领也因无资金保证而半流产。

标签:;  ;  ;  ;  ;  ;  ;  ;  ;  ;  ;  ;  

俄罗斯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预算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