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长坑路庆潮大厦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做好成本管理工作才能促进施工建设顺利进行,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首先分析了造价预结算审查的内容,然后指出当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了几点成本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成本管理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单纯从工程造价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利润、税金等内容,造价预结算审查和成本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指导,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当前施工项目中成本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提示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以下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1、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内容
1.1 工程量
工程量审查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是完整性,二是准确性。首先,完整性指的是项目编制过程中,是否出现重项、漏项等情况,以便对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1]。如果工程量计算套用了预算定额,结果囊括了设计图样中的内容,说明没有漏项;如果设计图样中的部分内容计算重复,说明出现重项;如果计算中没有完整囊括设计图样中的内容,说明出现漏项。审查时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应该及时纠正处理。准确性则是要求项目编制按照设计图样、规范标准执行,审查时应该对图样尺寸、内容等进行核对,看是否存在纰漏。
1.2 定额套项
针对定额套项的审查,主要是和工程量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保持一致,看材料应用是否合理,看项目套用有无重复等。以换算定额单价为例,除了以上内容,还要注意材料、人工、机械等换算内容是完整的、还是部分的;要保证换算过程的准确性,从细节部位入手,尤其关注工程量数据的小数点位置。
1.3 费用记取
费用记取审查的内容较多,除了直接费用、间接费用,还包括利润、税金。实践经验表明,该项审查工作的重点是材料,对比预算价格和市场价格,看价格的制定是否合理、准确。其中,合理性要求落实造价部门制定的统一价格,并且采购价格获得建设方的批准;准确性要求正确选择材料预算价格选项。
1.4 工程资料
工程资料是结算审查中的一个重点,工程施工完成后,技术措施并没有体现在实体中,而是通过施工资料得以体现,因此资料是否准确完整,影响到造价管理[2]。举例来说,施工现场的场地标高和设计比标高不一致,就要通过数据资料的形式,对实际标高进行补充说明;土方工程中如果开挖时遇到地下水,就要在资料中明确降水方法,以及使用的机械设备;基坑开挖完成后,采用何种支护方案,支护所用材料等,均应该体现在资料中。而且,这些资料要得到各个参与方的签字确认,并加盖印章,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成本管理不重视
成本管理工作应该具有全面性,首先树立正确的认识理念。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将施工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上,因此忽视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重视相应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此造成的后果,是施工过程中成本问题频发,不仅导致成本支出增高,还会延长工期,为企业带来较大损失[3]。
2.2 审查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预结算审查制度,是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以审查监管为例,能够对审查活动进行监督,避免审查人员违规操作,避免形成预结算审查问题。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建筑企业针对预结算审查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为审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可能出现违规操作的行为,继而产生审核问题。
2.3 工程量计算不准确
分析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的原因,一是编制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施工单位抛高计算,因此没有严格按照编制内容进行计算。出现问题后,项目负责人可能推诿责任,对于工程量的真实性、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有研究指出将计算过的定额项目归属到工程量编制中,也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4]。
2.4 预算定额有偏差
预算定额不准确,或者定额计算方法有误,都会影响定额计算的结果,和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偏差。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工程项目预算编制期间,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例如材料价格、市场变化等,会导致预算金额超出实际金额,继而导致偏差形成。
3、造价预结算审查视角下的成本管理对策
3.1 完善审查机制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应该分析工程项目特点,由预算决策、规划、执行、管理、考评等部门,共同组成预结算审查工作小组,通过分工协作加强部门联系,对审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决策和规划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的决定工作,应该由施工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担任;执行和管理部门是对各项工作进行组织、分配、调整,由施工单位的基础人员担任;考评部门则对预算的编制、执行、成果进行评价,以便成本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身上。
3.2 核实材料价格
造价预结算审查过程中,会面临材料价格变动的情况,要求建设方、施工方加强沟通,关注市场价格变化。材料采购期间,应该核实价格,保证物价部门价格和购买价格之间没有明显出入[5]。以钢材为例,要分析市场价格走向,结合地域特点,和供应商之间签订合同,实现定单招标、定量采购的目标。
3.3 严格工程计量
工程量的计算,首先要求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设计图纸、预算定额、计算细则,以设备材料表为依据,对工程量计算表进行审查核对,看是否存在错算、漏算、重算等情况。审查过程中,重点在于工程量尺寸来源,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加签工程量为例,要求施工企业提供材料证明,保证加签工程量属实。如果和实际工程量不相符,就应该和材料供应商、施工方及时联系,严格把关,提高预结算编制的准确性。
3.4 审核预算定额
从审核人员的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对重点部位、重点项目加强审查力度,和预算方案进行比对,从中明确编制方案中的不足之处。相关研究指出[6],采用分部工程预算编制,能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在减少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
3.5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成本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才能建立一支创新性、综合性的人才队伍,促进业务技能水平的提升。具体来说,现有工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技能培训,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开展技术竞赛,并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造价预结算审查视角下,审查内容包括工程量、定额套项、费用记取、工程资料等。针对当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完善审查机制、核实材料价格、严格工程计量、审核预算定额,并提高人员素质,以此促进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郝永珍.浅析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J].门窗,2016,(9):65-66.
[2] 夏晓雪.试议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视角下的成本管理对策[J].门窗,2016,(11):54,58.
[3] 王子玲.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跟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278.
[4] 陈清华.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查看建筑施工成本管理[J].房地产导刊,2014,(33):231-231.
[5] 王鑫,姜晶.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683.
[6] 杨德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7):104-104.
论文作者:郝情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工程量论文; 定额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预算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成本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