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编辑出版图书综述_类图论文

近20年来编辑出版图书综述_类图论文

编辑出版类图书二十年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二十年论文,编辑出版论文,类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辑出版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至1998年的二十年,中国的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除得益于国家政策、优越的社会环境外,还与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密不可分。同时,编辑出版工作的图书也反映了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笔者通过国际互联网,对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图书进行了联机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二十年编辑出版工作的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试图发现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轨迹,并且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和信息网络化传播日益广泛的今天,探讨编辑出版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方向。

一、书目分类分析

1.编辑方面的图书

1978年以后,我国出版有关编辑方面的图书107部。 根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简单分类,将编辑方面的图书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编辑、编辑工作和编辑学。各类书的各阶段出版情况见表1。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分类仅为借阅提供方便,不十分确切。

表1 1978~1998年编辑方面的图书出版情况统计

图书分类1978~1985 1986~1990 1991~1995 1996~1998 数量 占总数(%)

编辑 数量 2 6 10 2

占该类 (%) 1030 5010

2018.7

编辑 数量 1218 3511

工作占该类(%) 15.8 23.7

46.1

14.4 7671.0

编辑 数量

3 2 24

学 占该类 (%) 27.2 18.2

18.2 36.4 1110.3

出版 数量 1726 4717

总量各阶段比例 15.9

24.3

43.9 15.9107100

图书分类 合计

从表1可以看出,编辑方面的图书的出版总量从1978 年开始逐年提高,到90年代初达到高峰,这期间,编辑方面的各类图书几乎占其总量的一半,说明这是一个编辑活动研究的活跃期,也是一个图书出版高潮期。从书名的重复性看,图书出版也比较混乱。值得一提的是,进入90年代后期,出版热明显降温,但出版质量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编辑学方面的图书出版所占比重增加,也标志着编辑研究的理性思考。

在各类图书中,辞书、人物、档案和地方志、编辑家、辞书编辑、杂志编辑学研究等内容的编辑类图书,仅占整个编辑方面的图书总量的18.7%,说明编辑研究的范围较广,但有些方面的内容研究得不够深入;编辑工作方面的图书主要包括编辑出版知识、编辑工具和编辑杂谈等内容,编辑工作类的图书占比例高达71%,而编辑学研究的仅占10.3%。不同研究内容的极不平衡,说明了编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尚需在以后的时间里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编辑理论的研究。

2.出版方面的图书

1978年以后我国出版的有关出版方面的图书171部。为简单起见,笔者将出版方面的图书分为六类,分别是出版、出版工作、出版家(包括出版工作者)、出版法、出版发行(包括出版发行、出版发行机构和出版发行目录)和其他(包括出版事业、出版物、出版说明、出版学等具体情况见 表2)。

表21978~1998年出版方面的图书出版情况统计

图书分类 1978~1985 1986~1990 1991~1995 1996 ~1998 数量 占总数(%)

出版 数量 03 6 7

占该类 (%)0

30 6010 10 5.8

出版 数量 11 12 4832

工作 占该类 (%) 10.7

11.6

46.6

31.1103 60.2

出版 数量 2 1 18

家 占该类 (%) 16.78.38.3

66.712 7.0

出版 数量 1 0 20

法 占该类 (%) 33.3 066.7 0

3

1.8

出版 数量 3

6 1512

发行占该类 (%) 8.3 16.7

41.7 33.336 21.1

其他 数量 12 31

占该类(%) 14.328.6

42.9 14.37

4.1

出版 数量 18 24 8445

总量各阶段比例 10.514.0

49.1 26.3171 100

图书分类

合计

从表2可以看出, 我国出版的出版方面的图书同编辑方面的图书一样,在90年代初期达到一个高峰。出版和出版工作方面的图书出版情况符合这一规律,单就出版家方面的图书来讲,出版数量虽然少,但明显出现了与其他类图书出版情况不同的现象,在90年代后期出版数量最多。这表明了编辑出版从业人员地位的逐步提高,并在社会上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就出版法研究、出版发行研究、出版物研究、出版学研究等方面,图书总体数量极少,说明我国在这些方面尚需做很多工作。

二、图书内容评价

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图书的数量和内容质量是某一领域研究状况的标志。图书的数量反映的是该研究领域的外在表现,而图书的内容和质量则决定了该领域研究的真正地位和成果水平。从我国二十年编辑出版类图书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内容全面,精品少

编辑出版工作包括的方面很广,它既包括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印刷和发行工作。同时,还包括与编辑出版有关的语言文字、逻辑修辞、情报资料、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在二十年出版的编辑出版类图书内容中,几乎涵盖了上述所有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编辑出版史、出版杂谈、编辑出版家(工作者)、国外编辑出版概况或译著、编辑出版经营管理等方面。

在编辑出版类图书中,有关编辑出版知识类的图书最多。在105 部编辑类图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名称来谈论编辑出版知识的书籍有35部,大多为基础知识、手册、指南、技巧、教程、实用×××,占整个编辑类图书的33%。作为学术研究成果的编辑类图书,应包括编辑学的研究,该类图书仅占整个编辑类图书的不足10%。出版类图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171部出版类图书中,有关知识讲座、业务知识、 基本知识、知识问答、编辑出版词汇(词典)和业务手册方面的图书就有27部、占16%。精品包括学术价值较高的专著,它是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的积累和认识升华的标志,综观二十年编辑出版类图书的出版现状,像1997年出版,由王立名主编的《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这类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图书较少。另外,编辑出版类图书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图书更少,这与我国在编辑出版方面的立法较晚和有关法律少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编辑出版界呼唤法律、依法编辑出版的意识不强。

普及类图书多的另一表现是书目的内容重复。譬如编辑(纂)学为主要内容的就有图书、档案文献、档案史料、省志、杂志、现代杂志、期刊、书籍编辑(纂)学等几类,从书名,我们不难看到以上几种图书存在大同小异的问题。

2.历史性研究的图书多,发展探讨性研究少

如果把二十年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当作季节来看的话,它是在春天的喜悦中播种、经过了80年代漫长的生长发育以后,又经过90年代这个火热的生长季节,已经到了收获完毕的深秋季节。在这二十年中,编辑出版的研究基本上可总结为上述的季节性变化。先是春暖花开,我们在回忆过去的岁月的同时,面对百废待兴的现实,注重基础和基本技能,慢慢地达到了高潮。可以毫不愧疚地说,编辑出版工作在二十年发展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编辑出版业的数量规模已经建立起来。现在,编辑出版在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移的时候,编辑出版工作的研究,以及代表研究进展和水平的该类图书的出版应该走在前面。从二十年编辑出版研究的图书情况看,基本反映了上述实际状况。具体地讲,就是历史性研究的图书、现实问题的图书比较多,而发展方向的探讨和学术性研究的图书则较少。正像如上所述,编辑出版业正经历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移,同时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网络通讯技术的日益普及,期刊、图书的电子化(光盘、网络)传播的新要求,一个发展时期即将到来。编辑出版的研究应该作一定的回顾,然后确定目标和发展方向。

3.实践性研究多,有关编辑学理论研究的定论少

在编辑出版研究的图书中,有一定数量的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内容,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停留在实践的基础上。在编辑学论著中,表现为大同小异的重复现象,具体表现为,在一个较大的出版范围内,不同的编辑内容产生了不同的编辑研究理论。如报刊编辑学、图书编辑学、期刊编辑学、杂志编辑学概览、实用编辑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编辑学的研究理论在许多方面尚未形成共识。

标签:;  ;  ;  

近20年来编辑出版图书综述_类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