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论文_王超,龚丽,王燕玲

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论文_王超,龚丽,王燕玲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 要】目的探讨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复查在胃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在内镜下完全切除术前的情况。完整记录病变部位、形状和大小、病灶的来源、主要回声特征和内镜下黏膜下分离术(esd)治疗情况,最终结果18例胃异位胰腺中,14例胃窦,3例胃体,1例胃底,多数临床病例显示中央脐部黏膜高度隆起。在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下13例显示低回声,3例显示相等的回声,2例显示高回声。主要表现为内部不均匀混合回声,其中部分表现出明显的管状回声特征。18例患者接受ESD治疗,无出血和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普通胃镜检查结合超声胃镜检查可以有效持续地诊断异位胰腺,为术后操作者提供可靠的频谱相关信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关键词】胃异位胰腺;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9年6月,18例经胃镜及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检查,并经ESD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异位胰腺的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1-67岁,平均46.5岁。临床表现为腹痛10例,反酸2例,腹胀1例,恶心、呕吐2例,3例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程从3d至4年不等,均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排除出凝血系统疾病,术前2周未服用抗凝药物,所有患者均签署ESD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放大染色

胃镜检查术前1天晚8时后,禁食禁水。术前10min口服胃镜胶,行咽喉部麻醉及胃内祛泡。先在胃镜头端装上塑料帽,进镜,逐一检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球降部。冲洗干净胃腔黏液,从内镜活检孔送入喷洒导管,用0.2%靛胭脂对黏膜染色后放大,观察图像,进行pit分型。

1.2.2超声胃镜检查

对pit分型pitⅢ以上随机的患者行超声胃镜检查。准备操作同前,患者术前30min肌注安定5.0mg和阿托品0.5mg。用小探头(UM2R)对可疑部位进行检查。对于不易注水的部位及较大病变用大探头(UM200)进行检查。超声扫描时采用水囊法与水浸法联用。

1.2.3小凹分型

将黏膜小凹(pipattern)分为5型:Ⅰ型为圆形;Ⅱ型:短小棒状或星芒状;Ⅲ型:呈管状或类圆形,可相互连接呈树枝状;Ⅳ型:呈斑块状、脑回状或沟回状;Ⅴ型:为绒毛状,排列不规则,大小不均,或无结构。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本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以间质瘤和平滑肌瘤为主,其中,超声胃镜在诊断平滑肌瘤、息肉、间质瘤、脂肪瘤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胃镜。结果显示:常规胃镜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符合率为71.8%,明显低于超声胃镜符合率的9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1,P=0.001)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不良反应

常规胃镜发生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12.7%;超声胃镜发生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为2.7%;超声胃镜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胃镜,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14,P=0.005)

3讨论

胃异位胰腺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及时准确的术前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有明显影响。通常胃平坦型病变或微小病变在普通胃镜下难以发现。而联合超声胃镜进行观察,可使病灶显示清晰,同时可观察pit分型。而pit分型可大致判断是否有胃异位胰腺及癌前病变,并可对pit分型可疑部位进行定点活检,提高胃异位胰腺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利用放大染色胃镜结合超声胃镜,可以进一步发现早期微小病灶及判断病灶侵犯胃壁的深度、累及的范围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并结合病理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以及术前分期。有研究显示超声胃镜对胃异位胰腺有特殊的声像学征象,大多数患者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与术前分期。超声胃镜的优点是能够观察胃壁及壁外病变,同时根据超声胃镜声像图特点区别增厚的胃壁是否具有破坏性病变并推测其性质。本研究发现早期胃异位胰腺超声胃镜声像表现为第1~2层结构紊乱,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患者有第3层结构呈不规则狭窄、缺损和模糊,病灶以低回声为主。进展期胃异位胰腺超声胃镜声像表现为内部不规则的低回声或回声不均匀,胃壁全层明显增厚,胃壁正常的5层结构破坏,胃壁外可见低回声区。放大染色胃镜及超声胃镜组异型增生及早期胃异位胰腺检出率明显增高,研究分析可能与活检的大小和深度有关,对于超声胃镜声像表现为胃壁增厚的部位进行重点活检,尤其是在同一部位进行重复加深活检,本研究有1例患者活检病理提示:胃黏膜高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小区癌变。手术切除后标本反复检查,未发现癌变组织,提示此患者为早期胃异位胰腺中的“一点癌”。此外,对于超声胃镜声像表现为胃壁增厚及回声异常的部位,部分患者采用局部胃黏膜内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使局部黏膜隆起,与肌层脱离,用圈套器高频电切局部隆起黏膜,进行大块组织活检,提高了早期胃异位胰腺的检出率。但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注射1∶10000肾上腺素盐水不易过深,尽量少用电凝,功率不宜太大,一般不超过40W,这样可以减少穿孔及出血。对于进展期胃异位胰腺患者,建议术前行上腹部CT或MRI检查,了解病变有无远处转移。有许多文献报道:选择病变范围较小的早期胃异位胰腺及癌前病变可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均较高。最好有双通道治疗胃镜、注射针、抓取钳、高频电发生器、圈套器以及黏膜切除用玻璃帽。术前需常规做超声胃镜检查,以明确病灶深度及有否淋巴转移;用放大染色胃镜了解病变侵及的范围,完整切除病灶。因此,放大染色胃镜结合超声胃镜检查对EMR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善明,田强,尉欣,等.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联合靛胭脂染色在早期胃异位胰腺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2):134-136.

[2]姚国和,林海,孙小明,等.放大染色胃镜结合胃蛋白酶原在早期胃异位胰腺中的诊断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4):382-383.

[3]田永刚,曹贞子,辛瑞娟,姚丽,冯雅宁,杨珍,杨金芳,游颜杰,白飞虎.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09):915-917.

[4]孙丕绛,于燕华,刘船,隋国龙.回肠异位胰腺并肠套叠一例 .中华普通 外科杂志 2012;27:140

[5]李智宇,崔修铮,王一澎,张慧明.胃肠道肿瘤样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0 37:1O09-1O11,1019

论文作者:王超,龚丽,王燕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普通胃镜联合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的价值论文_王超,龚丽,王燕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