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临床对比论文_杨琳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 553100

【摘 要】目的:对比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5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91例采用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记录并分析数据。结果: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时期下的裸眼视力及平均角膜散光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中切口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稍好,但两组视力恢复及角膜散光方面差异不大,均可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小切口;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高发于老年人群的致盲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药物,故在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小、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3]。本文就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86例患者分别进行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86例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5例,男41例,女54例,年龄45y-70y,平均(34.9±20.2)y,老年白内障43例75眼,外伤性白内障25例46眼,高度近视27例47眼。观察组91例,男35例,女56例;年龄46y-69y,平均(34.7±20.6)y,老年白内障39例72眼,外伤性白内障24例41眼,高度近视28例51眼。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白内障患者均进行为期2w的治疗,均进行术前检查,包括眼部常规检查及入院常规检查,术前3d滴抗生素眼药水,术前1h使用托吡卡胺进行扩瞳。

对照组予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眼角膜缘后1mm处做3mm-4mm长的一字形巩膜切口,并向前做1mm的角巩膜隧道,隧道后做环形撕囊,向前房及核下方注入黏弹剂,将前房皮质抽吸后植入人工晶状体。灌洗前房及囊袋,对前房增加压力指正常范围内行结膜瓣烧黏。

观察组予以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做一个以穹隆为基底的结瓣膜,并烧灼止血,在角膜缘1.5mm处作6mm长、深约1/2的反眉型切口,使用隧道刀向前分离角膜缘内的透明角膜区,并做两个侧切,使用穿刺刀进入前房后注入黏弹剂,进行水分核分离,根据核实际大小将切口扩大至核脱出,吸取残余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并调整位置。

两组手术后局部滴普拉络芬,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服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 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 )例数表示,采用 检验比较组间率( ),以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术后裸眼视力

术后,2d、2w及2m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略好,但两组者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下平均角膜散光情况

术后1d、1w及1m,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情况分别是(0.89±0.38)、(1.95±0.54)及(1.75±0.48),观察组分别为(0.78±0.32)、(1.91±0.43)及(1.71±0.34),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恢复略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为:因核硬度与晶状体纤维代谢有关,白内障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晶状体纤维也在不断生长,并逐渐将老纤维压缩,最终在晶状体中心形成人核,同时,核硬度也因年龄增长而增强。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利用侧切,在抽吸皮质时可清楚了解患者前房深度,避免抽吸过度对后囊膜产生损伤,同时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可根据患者核实际大小将切口扩大至核脱出[4-5]。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情况较对照组患者的轻,但两组无明显差异。分析原因为:小切口与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在术中,因在操作过程及时向前房注入黏弹剂,可保持前房稳定,减少对后囊膜的干扰,术后,由于其具有的小创口,在眼压下,切口会呈现自闭状,无需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小切口的创口是距离眼角膜缘后1mm处做一字型巩膜切口,切口距离眼膜稍近,患者恢复后不能有效控制散光出现;观察组采用的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切口位于在角膜缘1.5mm处,切口为反眉型,并且由于切口距离角膜较远,可有效控制术后出现散光。

综上所述,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或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两种术式术后创口均闭合良好,且视力恢复效果良好,有效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参考文献:

[1]吴柄成,戴红梅,李兰,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对比[J].国际眼科杂志,2015,15(5):883-886.

[2]黎昌江.超声乳化与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6):1064-1067.

[3]张兰定.不同术式治疗老年白内障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6):50-51.

[4]祝卫中.中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基层医院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1):84-85.

[5]郑培新,杨秀云.两种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17-19.

论文作者:杨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  ;  ;  ;  ;  ;  ;  ;  

小切口和中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临床对比论文_杨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