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两个误区_企业重组论文

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两个误区_企业重组论文

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两大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产重组论文,两大论文,乡镇企业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是资产重组,还是企业重组?是“丑女先嫁”还是“靓女先嫁”?这是当今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存在的两大误区。走出这两大误区,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将对加快乡镇企业资产重组步伐起到重大作用。

关键词 资产重组 资产优化 乡镇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79.2

1996年是我国市场经济从发育期走向成熟期的转折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多元产权主体间竞争的加剧和宏观金融政策的紧松波动,使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呈现出极其强烈的供给之势。企业在生产商品的同时,企业本身(资产、债权、股权等)也是商品,这个观念越来越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乡镇企业的“增量不足、存量闲置”在全国很多地方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传统的(主要以土地、厂房)招商引资方式已满足不了当地乡镇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的承包、拍卖、租赁和兼并等正形成一股新的热潮。因此,加快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步伐,从刚刚发育的资本市场中找到新的融资渠道,抓住增量资本与存量资本流动整合的历史性机遇,使乡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走出困境,迈上新台阶,这是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

但是,在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存在着两大误区:第一,重组的是资产,还是企业?或者说,到底应该是资产重组还是企业重组?第二,在重组的策略上是“丑女先嫁”还是“靓女先嫁”?这两点解决不好,乡镇企业的资产重组前景不容乐观。

第一大误区:是资产重组?还是企业重组?

在组合企业的各要素中,传统的分法是将要素分为两大类: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不是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前者包括物(财),后者包括管理、市场网络、企业文化等等。资产就是指“物(财)”的这部分,它又具体划分为固定资产(多次转移实现价值)、流动资产(一次转移实现价值)、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商标、专利、专有技术、商誉等)。企业中的“物”或“资产”是企业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构成了企业的核心,企业重组的本质或核心就是企业的资产重组。资产重组代表了狭义的企业重组,但不等同于企业重组。显然,企业重组的外延比资产重组要宽泛得多。那么,这种区分有意义吗?

区分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只说资产重组很容易把我们的视野变窄,把很重要的企业要素,如产品、市场、企业发展定位、管理者等排除在视野之外。尤其是把人力资本这个企业至关重要的问题排斥在视线之外,也就是说企业的资产重组如果不和人力资本、人的重组结合起来,都是无效的。现在乡镇企业很多问题表面上看是资产结构问题,如负债率过高,存货增加、应收帐款增加等,其实它真正的问题可能是产品问题(如质量不过关、产品面临换代),也可能是市场竞争问题,也可能是经营者问题等等。显然,资产重组并不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不用资产重组的办法,可能换一个经营者或提高产品质量就可以解决了。拍卖、兼并、租凭和托管都是用企业外部性力量来解决企业自身问题,虽然有时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决不是唯一渠道,更不是万能的。

区分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意义的另一方面,是可以让我们不把眼睛只盯在资产(净资产)上。其实企业的资产(净资产)的多少只是企业价值的一个方面,企业价值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市场网络、市场占有率、企业信用等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波音公司,其价值肯定不只体现在它们的净资产上。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也绝不仅是它们的“净”资产。上市公司的“市值”是企业价值的最终体现,对非上市公司而言也应有“市值”(可以叫“潜性市值”)。按照现代会计方法衡量,这个“市值”是可以用公式计算出来的:股票价格=市盈率×每股收益。这一点在实践中可以解决兼并企业的价格定价问题。一般而言,企业净资产的多少只是企业价值的下限,对具有稳定盈利企业来说,如果仅以“净资产+博奕”来商谈资产重组中的企业价格,出卖方一定会吃亏,也就是说有可能造成企业的资产流失(这里不说人为的黑、灰交易,只是订价方法的差异)。对长期亏损企业来说,当然净资产就接近其价值了。不过这里强调的是,净资产的多少绝不单是帐面价值,而是评估的结果。有些企业经营者想通过高估资产(净资产)的办法(如高估存货价值,应收帐款不打折等)来“招商重组”,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仅是一厢情愿的。现在在资产重组中,很多企业一说就是资产多少多少,而不谈销售收入,不谈利润,甚至有些资不抵债企业还想借这股资产重组热把企业“卖”个好价钱。我们曾对产权转让企业进行过个案调查,按严格的会计准则来计算,该企业净资产被高估50%以上。高估企业资产(净资产),扭曲流动企业的价格,增加购并方交易成本,有悖资产重组初衷。

所以,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一大误区,是简单地将资产重组等同于企业重组。前者将人力资本等企业重要因素排除在重组视野之外,“净资产+博奕”的方法可能会造成“资产”流失或高估,使购并双方都加大了谈判成本,对资产重组是不利的。资产重组是企业重组的核心。认清两者的区别,不仅减少我们的盲区,也有现实的操作意义。

第二大误区:是“丑女先嫁”?还是“靓女先嫁”?

近年来,乡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宏观金融政策不宽松的背景下,出现了效益低下,亏损面扩大,存量资产闲置,破产企业增多等现象。传统的以土地、厂房为主的招商引资方式满足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以至一大批乡镇企业经营主体和地方政府产生了甩掉包袱、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的想法。但是,在如何进行资产重组的策略选择上,目前多数地方政府(企业)选择的是“丑女先嫁”,而非“靓女先嫁”。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或经营主体为地区或企业利益,搞“假重组、实逃债”,那么,这种策略的选择显然进入了一个误区。

作为一个企业如果连续没有稳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从功能上讲这个企业已经濒临破产了,长期的亏损和资不低债更是实实在在的破产了,只不过在当前作为企业最大的债权人——金融机构改革的滞后,才使这种破产没有显现出来。对出让方而言,资产重组的最直接目的不外乎引进增量,盘活存量。但是亏损或破产企业,其企业价值已极低甚至为负值了(虽然它们可能还有“净资产”)。出卖这类价值极低的企业怎么可能会获得收益呢?这也就是各地搞的产权交易或资产交易效果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个企业如同其它产品一样也有生命周期(生成期——成熟期——饱合期——衰落期——放弃期)。在它最“辉煌”的时候,也是它最有价值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交易的时候,你不出卖它,等待何时?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靓女”也可能“靓”不了多久,就有更“靓”的出现了。这在没有行业壁垒和资源约束的领域更是如此,对此我们可以称之为无形损耗。显然,正确的思路应该是“靓女先嫁”,先盘活自己的优质资产,在产生增量的基础上再反哺、消化劣质资产。

目前,在中国资本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的约束下,在需求和供给极不平衡的条件下,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选择“靓女先嫁”策略,无疑比“丑女先嫁”策略富有效率。

中国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曾得到国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乡镇企业负债率高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随着中国金融机构与当地政府的条块矛盾日显突出,贷款难是近年来困扰乡镇企业的重大难题。因此,加快乡镇企业资产重组步伐,大力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推动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流动和整合无疑是乡镇企业当前一个迫切而正确的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上,还要“因地制宜”,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千万不要一哄而起,掉进误区。唯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工作健康地向前推进。

收稿日期:1997-04-05

标签:;  ;  ;  ;  

乡镇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两个误区_企业重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