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MRI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应用论文_杨朝梅

杨朝梅

建水县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建水 654306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分别采用X线、MRI、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5例R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MRI、CT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方法诊断早期腕关节病变的结果。结果:本次35例患者腕关节共70个,CT检查病灶数(9.7%)、MRI检查病灶数(15.8%)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腕关节病变率(100%)、CT检出腕关节病变率(69.6%)显著高于X线28.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MRI、CT检查诊断RA早期腕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价值,但是CT、MRI检查效果相对于X线检查更优,假如临床采用X线片检查无法确诊可进一步采用CT或者MRI检查。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X线;CT;MRI;应用价值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多系统自身免疫病,以慢性、多发性、浸蚀性关节炎为主,并可累及全身个器官,幼年类风湿病称为Still病。目前临床上并没有明确该种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近年来发现与人白细胞抗原HLA-DR4和HLA-DR1抗原与本病有关,以及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1]。检查RA早期病变具有一定困难,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片检查诊断,但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上也开始引入CT检查、MRI检查,这使得RA早期病变的诊断率有明显升高的趋势[2]。为了有效提高RA早期病变诊治水平,本文对比分析了我院35例RA早期腕关节病变患者分别采用X线片、MRI检查、CT检查的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3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RA患者,同时将晚期患者、X线多发骨侵蚀患者排除。35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最大63岁,最小23岁,平均(42.1±2.4)岁。

1.2 方法

本次35例患者中只有23例患者进行CT检查,其余患者均分别采用X线片、MRI检查。

1.2.1 X线片检查。 取患者双手腕正位进行摄片。

1.2.2 CT检查。检查仪器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产的多排螺旋CT。先对患者左、右手腕进行扫描成像,根据定位像从患者尺桡骨远端背面开始扫描,一直到患者的掌腕关节层面。

1.2.3 MRI检查。仪器采用1.5T Signa Horizon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由美国GE公司生产),取患者俯卧位,指导患者平放双手,在患者手背上固定正交头圆形线圈。采用SE T1W1序列,TE为15ms,TR为400-500ms。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T2W1进行扫描,TE为100ms,TR为3500-4000ms。采用梯度回波(GE)T2W1进行扫描,层厚4mm,TE为35ms/35°,TR为600ms/35°,矩阵为256×192,视野20mm×15mm,采集2次,连续成像。先平扫患者双腕,然后对明显病变手腕处进行增强扫描。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处理所有数据,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P<0.05说明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各RA早期腕关节检测点的结果。本次35例患者腕关节共70个,CT检查病灶数(9.7%)、MRI检查病灶数(15.8%)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示。

3.讨 论

RA患者早期软骨的影像学特征主要会表现出关节软骨表面出现缺损,表面高低不平,信号显示异常,整个软骨表面不够光滑、完整[3]。一般手腕关节是RA患者最早受累的部位,因此应该检查RA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情况。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RA患者早期腕关节会表现对称性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骨侵蚀起始于关节软骨边缘(即边缘性侵蚀,可与骨关节结核鉴别),晚期关节间隙狭窄,骨性关节面骨质破坏,肌肉萎缩,关节半脱位。通过CT检查可以将X线片显示不清的早期骨质侵蚀病变症状显示出来,特别是CT可以从横断面将X线片显示不清的早期腕关节软组织肿胀,关节囊肥厚、关节积液和软骨下囊状破坏显示清晰,对类风湿性滑囊显示较清楚。而MRI成像检查的优势更为突出,能从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显示其大体病理改变,是其它影像检查无法比较的。检查过程中可以对比优良的软组织,这在检查骨关节系统疾病上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MRI检查RA早期腕关节病变,可以清晰的显示出类风湿关节炎的大体病理改变,在侵蚀灶出现之前即可出现炎性滑膜的强化,比X线平片、CT要敏感得多,主要能显示充填在侵蚀灶内的血管翳,Gd-DTPA增强后,血管翳和肉芽组织明显强化则可与水肿、积液、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强度区分开来,因此MRI对类风湿炎显示最佳,对滑囊炎显示最好。虽然影像检查加化验检查可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确诊,但本病应与骨关节结核、痛风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鉴别。Reiter综合征常有泌尿系感染的病史,侵犯关节不对称,肌腱和韧带附着部增生为其特征。

本次研究表明,CT检查病灶数(9.7%)、MRI检查病灶数(15.8%)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2%),而且MRI检出腕关节病变率(100%)、CT检出腕关节病变率(69.6%)显著高于X线28.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4]。由此可见,X线、MRI、CT检查诊断RA早期腕关节病变都具有一定价值,但是CT、MRI检查效果相对于X线检查更优,假如临床采用X线片检查无法确诊可进一步采用CT或者MRI检查。

参考文献

[1]李萍,刘吉华,徐文坚,等.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病变超声与MRI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4):363-366.

[2] 孙媛芳,付旷,郭丽丽,等.磁共振显微线圈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2):262-264.

[3] 商涛.探讨X线平片、CT和MRI在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早期腕关节病变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2123-2123.

[4]李真真.X线、CT和MRI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腕关节病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5).

论文作者:杨朝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  ;  ;  ;  ;  ;  ;  ;  

X线,CT,MRI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的应用论文_杨朝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