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石漠化(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途径探讨论文_谢海燕

(涟源市林业局,湖南 娄底 417100)

摘要:涟源市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隶属娄底市,是沟通湖南省内外经济走廊的重要咽喉要道。虽然涟源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但它却是省内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规模石漠化所造成的难造林地植被面积较大。所以本文探讨了涟源市石漠化及其难造林地的基本现状,并探讨了具体的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途径。

关键词:石漠化;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途径;效益

涟源市石漠化严重,其中岩溶地区面积133679.1公顷,占全市总面积69.92%,其中石漠化土地30153.4公顷,占岩溶区面积的22.56%,其中还有潜在石漠化土地18608.0公顷,站13.92%。整体来看,当地石漠化土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重度和极重度占比也相对较高,其中重度石漠化面积5538.2万公顷,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8.37%。这些数据的存在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大片难造林地,植被恢复工作推进相当困难。

一、涟源市石漠化植被恢复项目建设模式概述

如前言所述,涟源市各个地区石漠化严重,以下给出当地的石漠化地区占比情况示意图,如图1。

图1涟源市石漠化地区占比图

根据图1结果现实,涟源市是需要展开针对难造林地的植被恢复作业的。在2016年,全市就已经开始筹划就建设林草植被工程项目恢复体系,项目以发展局牵头,乡镇为项目实施主体,各个施工单位指定账户展开,全面开展难造林地的恢复工程。2016年全年当地林业植被恢复工程的总面积达到635.5公顷,其中包括了人工造林(389.4公顷)和封山育林(246.1公顷)两大部分。而2017年、2018年分别完成林草植被恢复建设规模734.2公顷和432.2公顷。以2018年为例,涟源市封山育林9个村和13个小班,其中最大面积达到14.1公顷。主要补充种植的树种包括了香樟,其栽植密度为33株/亩,树高大约为0.4~0.8m。另外当地还种植柏木、栾树等等。不过考虑到涟源市属于松材线虫病灾区,因此原设计的树种马尾松被调整为其它阔叶林树种,其它区域则不作调整[1]。

二、涟源市石漠化植被恢复项目建设模式中的基本原则

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结合涟源市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展开难造林地植被恢复工作。具体来讲,石漠化植被恢复造林应该针对不同的石漠化破坏类型与程度展开,统筹兼顾当地石漠化地区三面环山、中部隆起的地形地貌,同时适应匹配当地亚热带气候条件,将石漠化植被恢复与地方退耕还林政策结合起来,在长江中下游位置大量建设防护林,积极开展全国石漠化治理工程。具体来讲就是在中幼林方面做到抚育间伐,确保大部分森林植被都能从2008年遭受当地特大冰灾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一)合理选择树种苗木

首先是树种选择,涟源市当地的植被选择范围相当之大,在符合绿化功能要求的基础之上,还希望栽培管理那些容易栽培种植的树种,同时充分考虑到苗木市场的供应价格因素,确保种苗供应充足。另外,还要根据涟源市林业生产条件实际情况展开调查,保证石漠化恢复区域的立地条件良好,发挥土地利用率,主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以乔木树种为主进行造林恢复,另外还选择了四照花、黄连木、清香木、冬樱花、火把果、车桑子、苦刺等等。在树种之间采用“品”字型鱼鳞坑进行布置,而树种部分则采用块状配置,确保每个造林地块都至少有2~4个树种。总体来讲就是要结合当地造林地块自然条件与特征进针对性播种,体现出层次景观效果,满足植被恢复有效性要求。

(二)积极展开苗木管理

种苗生产管理可保证造林任务高质量完成,所以在种田管理需要保证在完成造林任务的大前提的基础之上准时、高质、高产完成种苗管理工作。在种苗管理过程中要体现种苗优良的遗传特性,都是满足速生、优质、丰产要求,并展示出良好的适应性与抗逆性。

(三)有效规范苗木标准管理

在苗木标准管理规范工作原则方面,需要优先根据《营造林标准》以及《绿化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等展开,保证选择壮苗,壮苗的具体标准就是主根粗壮、根系发达、根系苗木不弯曲、且侧根与须根生长繁茂,苗木基干可基本挺直发展,高粗比例适当。在苗木标准要求方面,还要求其苗木木质化充分,不存在任何徒长现象,满足顶芽健壮、饱满且无虫害以及机械损伤等等特点。除订制上述规范标准及管理要点外,还需要结合以下两点明确造林树种苗木标准:第一,要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到位,在苗木标准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苗木检验工作,结合苗木出苗圃前后做好苗木的分级工作,且建立把控苗木出圃质量关,进一步提高苗木造林水平;第二,在苗木检验过程中需要做好“四证一检”工作,准备好苗木检验资料,以准备后续调查[2]。

三、涟源市石漠化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途径研究

涟源市石漠化虽然严重,但是在针对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方面下足功夫,提出了若干点关键恢复技术,为植被恢复发展战略推进增添砝码。

(一)整地技术应用

首先是整地技术应用,确保造林成或与幼树生长关键技术被合理应用。主要是结合造林地地块的基本立地条件确定新的植被树木栽种准则。例如擦采用块状整地技术开挖鱼鳞坑(规格为40cm x 40cm x 40cm),大约在每年3~5月份时选择定植,并在植穴底部添加一层熟土,再覆盖一层细土,最后将树苗栽植到穴中,以表土、湿土的顺序分层填入并踏实,最后再覆盖一层虚土部分,浇足定根水即可。

(二)种植点配置技术应用

在种植点配置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在种植点位置排列树种,保持树种间距,并在每株树苗之间采用“品”字结构进行布局配置。在树种之间则采用块状配置,确保每个造林地块都能至少栽种2~4颗树种。

(三)造林地管理技术应用

由于涟源市石漠化地块较多,且附近分布了大量自然村庄,人畜活动相当频繁,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安全保护措施加以管护,避免牛马羊等牲畜直接进入田块危害幼苗,同时避免出现人为造成的森林火灾情况。具体做法就是专门设置管理人员配合护林员展开造林地封闭保护,定期做好对林木病虫害、鼠害的防治工作。且不断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都能积极参与到涟源市的林地管理与改造工作当中[3]。

总结:

涟源市石漠化难造林地的植被恢复不但为地方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它增强了农民的生态意识,提高了农村农民生活收入与生活品质,为农民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稳定了脱贫致富成果。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涟源市希望走出石漠化困境,通过植被恢复打造这样一片金山银山,为地方林农经济蓬勃发展搭桥铺路。

参考文献

[1]张志宏.昆明市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初探[J].绿色科技,2016(24):112-113.

[2]潘足姣.石漠化地区植被快速恢复技术[J].吉林农业,2013(12):64-65.

[3]侯远瑞,申文辉,陈金艳, 等.石漠化地区珍贵树种柚木的育苗造林方法[Z].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

论文作者:谢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涟源市石漠化(难造林地)植被恢复途径探讨论文_谢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