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李忠奇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李忠奇

李忠奇

新疆中佳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现浇模式建筑施工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建筑业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绿色发展为方向的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航标。与传统建筑业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点,施工周期短、环境负荷低、资源利用率高等。近几年,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装配式建筑,同时出台了很多政策和相关文件来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转变生产方式,充分满足建筑业发展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研究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影响因素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种环保型施工方式,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具有着节能降耗的特点,但是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较为缓慢,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发展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从发展现状、制约发展的因素、发展对策三个方面入手,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发展政策、技术条件、市场资源提出了具体可靠的发展对策,以此为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1装配式建筑概念与特性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或部品、连接件等通过施工现场进行安装,最后通过浆锚或后浇混凝土的方式连接形成的建筑产品。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工艺相比较,有污染小、资源浪费少、质量高、生产效率高等优势。装配式建筑大体分为两个阶段,预制阶段和装配阶段,预制阶段包括预制构件的生产及养护,以及后期的运输;装配阶段涉及吊装方式、构件调正、灌浆套筒连接等施工工艺。总体来说,因装配式建筑涉及生产、运输与吊装等诸多环节,其具有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所以装配式建筑多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方式。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发展问题因素

面对现阶段国内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首先要了解造成问题的原因,然后要找出症结的所在,然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具体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政策、技术、经济这三个方面对制约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虽然国家建筑行业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相对较好,可以说处于空白阶段,很多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性,很多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施工工艺。首先装配式建筑行业缺少完善的政策,关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屈指可数,政策的落实性较差,缺少约束力。其次,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漏洞,装配式建筑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实际上,国家并没有长效的激励政策,大部分建筑企业在面对高风险的经济问题时,往往不会选择装配式建筑工程。最后,相应的质量认证监管政策也不够完善,装配式建筑缺少统一的质量标准,建筑质量无法保证,装配式建筑工艺也就无法推广。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也是制约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在设计、生产、安装以及配套工艺上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术上的缺失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得到全面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对策

3.1创新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标准

在完善了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还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技术继续拧全面的创新,设定相应的标准,以此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创新,从源头处提升装配式建筑技术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首先要创新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设计工艺,继而要建立起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集成体系,形成全新的技术标准,最后,要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让装配式建筑得到全面的发展。随着国家装配式建筑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必须要得到全面的升级优化,才能够更好服务于装配式建筑发展。一直以来,国家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缓慢,装配式建筑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都是装配式建筑技术的问题。在装配式建筑中预制件的质量控制工作尤为重要,想要让装配式建筑在未来得到推广和应用,就要全面提高对预制件的质量要求,实现一体化发展。比如,可以对预制件的尺寸、质量、外观等多方面因素做出具体的规定,并且结合国家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科学提高对预制件的标准。

3.2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我国已进行大量装配式建设试点,产生了一批拥有强大装配式建设能力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若能对全国各试点项目进行相关信息收集、鼓励龙头企业分享装配式关键技术等方面信息,对完善我国装配式建设的技术体系、促进预制件标准化,从而控制装配式建筑质量、降低成本、培养更多具有装配式建筑建造水平的企业,为形成产业链奠定基础。当前预制装配式建造模式推行程度不高,对市场的把控还不够准确,以提升标准化程度为目的,建立官方装配式建筑信息收集平台。对已有装配式建筑信息进行收集、分类、归纳总结,以得出普适性的部品部件信息、施工方法,加快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经验积累,从而形成建设类型、建设构部件应用方面的共识,促进标准化。

3.3轻板框架建筑。

这种建筑构成部分为预制骨架以及板材,能够用木、钢制成骨架与板材的组合,然而大部分采取钢筋混凝土构造来用作承重骨架。其中承重结构包含两种:①框架构造,承重框架主要由梁和柱构成,然后配合非承重的楼板以及内外墙板板。②板柱结构,楼板与柱子进行承重,内外墙板都属于非承重。骨架板材构造能够降低建筑自重,其内部空间的分隔较为灵活,非常适合多层建筑以及高层建筑。这种结构的装配形式包含两类:全装配型、现浇与预制互相结合的整体装配式。确保骨架板材结构刚度要求以及整体性的要点在于构件之间的连接,板、梁与柱之类节点的连接非常关键,详细施工过程中应当将结构需求以及施工条件作为前提,采取什么方法必须通过计算之后选择。

3.4整合装配式建筑工程市场资源

市场因素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装配式建筑项目必须要形成完善产业链,才能够真正的项目管理问题。首先要扩大市场产业链,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的的优化配置,其次要扩大生产需求,提高生产效率,继而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式,不断的推广装配式建筑。比如,应该适当的提高行业生产标准,扩大行业生产需求,落实严格的项目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当装配式建筑的生产速度得到提升,而成本却随之下降后,市场需求自然而然会不断扩大,装配式建筑也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化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政府政策和地区发展条件,落实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工作。

结语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逐渐变成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装配式建筑成本、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工程项目管理绩效需要一个系统、完整的评价体系。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不少先进的预制装配建筑工程以及示范项目,装配建筑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符,将会成为我国建筑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吕青.装配式节能建筑经济评价体系模型[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03-306.

[2]吴水根,柏建韦.装配式建筑结构部品施工的质量评价[J].建筑施工,2013,35(2):116-117+123.

[3]齐宝库,王明振,赵璐,等.PC建筑建造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J].建筑经济,2013(11):108-112.

论文作者:李忠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的分析论文_李忠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