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论文_胡新飞1,邢宁2

(1新疆昌吉市人民医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2阜康市人民医院 新疆 昌吉 831500)

【摘要】目的:观察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8例青光眼患者(44眼)入组,选取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利用抽签法分组,研究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对照组19例患者(22眼)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0.90%、眼压(15.66±1.24)mmHg、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例数20例、术后形成Ⅲ、Ⅳ型滤过泡例数2例。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素C;疗效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147-01

青光眼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且主要利用手术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进展[1],但是,临床实践发现,术后患者易出现滤过通道堵塞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不良,可导致手术失败。然而给予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可获得理想临床疗效。本组选取38例患者并深入分析了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青光眼患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随机选取38例青光眼患者(44眼)入组,利用抽签法分组,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组19例患者(22眼)年龄范围是21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55.65岁,男、女患者分别为12例、7例;对照组19例患者(22眼)年龄范围是22岁至76岁、中位年龄为55.21岁,男、女患者分别为11例、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球周麻醉满意后实施以上方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球筋膜,巩膜面烧灼止血。做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0mm×3.0mm梯形巩膜板层瓣,厚度为1/2巩膜厚,基底线达到角膜缘内0.5mm;在距巩膜瓣基底线1.5mm处,平行基底线,水平剪除3.0mm×1.0mm小梁组织。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后唇,虹膜镊子轻夹虹膜根部,平行切除虹膜。整复虹膜,瞳孔圆,虹膜根部三角形剪洞可见。10-0尼龙线间断缝合板层巩膜瓣2针。10-0尼龙线连续缝合结膜瓣。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阿托品注射液0.1ml球结膜下注射,涂典必殊眼膏,包扎术眼。

研究组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丝裂素C治疗方法:实施球周麻醉满意后,实施以上方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分离球筋膜,0.04%丝裂霉素棉片做成略大于巩膜瓣大小置于巩膜瓣及周边结膜下2分钟至5分钟[2],将棉片取出,利用200ml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手术区并实施小梁切除术,方法同上。

术后,需要每天观察患者一般临床情况(视力、角膜、晶状体、前房、眼压、眼底等),住院时间是7d左右,检查间隔时间是1周,待1个月后,间隔时间更改为1次/月,随访时间持续半年。

1.3 疗效判定

手术成功: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且眼压保持在8~21mmHg。部分成功:需要使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一致两种眼压才能控制在21mmHg以下。失败:需要给予患者实施进一步抗青光眼手术或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总成功率=手术成功率+部分成功率。

滤过泡分型:分为Ⅰ型(理想的弥散型滤过泡)、Ⅱ型(囊性滤过泡)、Ⅲ型(包裹性囊性滤过泡)、Ⅳ型(扁平滤过泡,缺如),其中Ⅲ型、Ⅳ型非功能性滤过泡。

1.4 统计学办法

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方法是(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χ2检验、表示方法是(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结果

见表。

对比对照组,明显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更佳,差异明显(P<0.05),组间数据包括: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眼压、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例数、术后形成Ⅲ、Ⅳ型滤过泡例数。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眼压)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梁切除术作为青光眼常规滤过性手术仍是当前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建立房水向眼外引流的新途径,以使眼压降至正常水平。但是,失败率较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区球结膜下和巩膜之间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化、形成无功能的滤过泡,出现滤过通道堵塞,导致术后眼压增高,手术失败。丝裂霉素C作为一种烷化剂可对DNA结构和功能起到破坏作用并可对RNA合成起到有效抑制作用,最敏感时期是DNA合成前期及合成期,可对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物质产生起到有效阻止作用并可有效防止瘢痕形成。部分研究发现,丝裂霉素C可促使某些术后并发症增加,例如,术后早期伤口渗漏、持续性低眼压等,1周内可自行缓解。

本组研究结果:研究组术后6个月总成功率90.90%、眼压(15.66±1.24)mmHg、术后形成Ⅰ、Ⅱ型滤过泡例数20例、术后形成Ⅲ、Ⅳ型滤过泡例数2例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研究组患者疗效更佳。

综上,给予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素C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陈红,田爱军.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25(2):236-238.

[2]程莹雪.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1):14-14,15.

论文作者:胡新飞1,邢宁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论文_胡新飞1,邢宁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