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地理课堂_地理论文

构建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地理论文,生活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材融入生活,将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亲历科学、主动思维、大胆探索,将学习活动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

一、联系生活实践,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构建生活中的地理课堂,是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和追求。地理教材本质是一个“生活世界”,其知识源于生活,对它的再认识过程也不能是沿袭式、翻版式的,要将书本知识激活,让学生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去求知、探索。

1.结合本地实际组织课堂教学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重塑教材内容,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营造极具亲和力的学习场景,使课本知识不再生疏、僵硬,有利于缩小学生和教材之间的距离、师生之间的距离、知识之间的距离。

例如:“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这一单元,条理性识记内容多,学生常常感觉枯燥。笔者将天津市相关实例引入教学,结合点见表1。

联系本地实际时,要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准确,选择材料恰当合理。

2.教学中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学科内知识融合以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渗透交叉进一步增强。教学中要注重学科内部知识交融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学生获取综合的知识,理解现实的科学世界。

例如,在学习合理充分利用日照资源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天津市某生活小区,南北两幢东西向楼房的楼间距与楼高相同,从保证建筑物底层居室(南面)全年都有良好的光照条件角度,思考此设计是否合理。

表1

解析:天津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纬度约40°N,建筑物的日照条件最小值是看冬至日的日照情况,而天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40°+23°26′)=26°34′。楼间距与楼高相等,则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而天津市的26°34′小于45°,说明光线斜射严重,所以在冬至日前后,北面楼房的底层居室日照不足,因此楼间距设计不合理。

此题不但与学科内知识紧密结合,也渗透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学科渗透的侧重点不同:自然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结合得较密切。

3.关注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组织教学

使课堂教学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才能体现出教学的活力和价值,热点问题是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

例如:高一“新兴工业区”的教学,涉及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的发展历史、地理与历史的结合、工业区特征及差异,课本条框多,内容零散,教学有一定难度。我在教学中,结合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改革,并以天津经济开发区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新兴工业区的特点;让学生查找资料,剖析课本中这两个新兴工业区的个性和共性,最终总结出新兴工业区的发展特征。

二、变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纽带。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方式分成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寻求创新和发展。

1.引用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设疑导思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挑战意识的特点,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设疑导思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具有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提高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季风气候时,我曾设计这样的问题:

(1)天津市季风气候的主导风向和成因?

(2)实际生活中,天津市一年中各种风向都具备,为什么称为季风气候区?

(3)天津市临渤海,为什么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4)在大气三圈环流位置中,天津市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对天津的气候有什么影响?

(5)天津市冬、夏季风哪个季节风力强劲?为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课本知识相融合,高中和初中基础知识相结合,旧知和新知相联系,在疑问中思考、分析、求解。通过多维度的设疑导思,引领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学到来源于生活中的知识。

2.引导学生亲历实践、探究创新

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积极摄取信息。学生的探求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处于兴奋状态,并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例如:“土壤”的学习,由于学生们长期生活在城市中,对于土壤的肥力、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形成,知之甚少,学习难度大。我在教学中采取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们课下积极搜集信息,有的去农科院黄瓜研究所等部门实地调查,有的去附近农村采访、调查、拍摄照片。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以课件上传的形式利用教室中多媒体大屏幕,图文并茂地讲解,在交流和探求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更多地尝试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这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

3.创设开放性课堂氛围

构建生活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超越。我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大气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教学内容上曾采用过“辩论会”的教学形式;在“城市化”“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国际贸易和金融”等教学内容上采用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气象灾害”“电子通信”等内容上使用过“写小论文”的教学方式等等。

课堂教学离不开现实生活,构建生活中的地理课堂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综合素质。

标签:;  ;  

构建生活地理课堂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