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_新能源论文

近期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_新能源论文

近期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业发展论文,近期论文,能源论文,措施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问题

按照统一口径,中国常规能源的探明可采储量,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能资源(按千瓦时耗350克标煤折算100年)等合计折合标准煤1918亿吨(1990年)。中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在中国能源矿产中,煤炭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石油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8,天然气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20。

2.能源效率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粗放经营,能源效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目前,能源效率(从加工、转换、运输、贮存到最终使用)约30%,比国际先进国家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当前,中国提高能源效率、节约能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节能意识淡薄;二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三是节能资金不足等问题。

3.运输问题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与工业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能源运输长期以来存在着运输能力不足、运输紧张等问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严重影响能源的生产和供应,影响能源开发布局的展开。

4.环境问题

能源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一个对环境有着很大影响的污染源。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将有较大的增长,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将更加严峻。

二、能源供需平衡措施

根据中国能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近期要达到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要从能源生产、节约能源和发展能源贸易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1.充分发挥国内资源和生产能力,增加能源产量

从挖掘能源资源和生产能力的潜力分析,中国适当增加能源产量,实现到2000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5亿吨标准煤的目标是有可能的。

中国的油、气资源是丰富的。而从经济实力和现有的石油勘探装备水平分析,近期要大幅度增加石油的探明储量和产量是困难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迅速增加油气的探明储量,提高储采比,以确保油气增产有足够的后备工业储量。但是,根据需要和可能,2000年原油产量应尽可能安排在1.6-1.65亿吨,即比《纲要》确定的目标增产原油500-1000万吨。《纲要》确定的2000年天然气生产目标为250亿立方米是可行的,并应尽力增加到3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我们建议在增加天然气资源的可采储量方面加大投入的力度,特别要重视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力争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超过800亿立方米。这应该列为弥补石油产量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的重要对策之一。

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至1995年底,已开发利用的水电站装机容量5170万千瓦(当年水力发电量1906亿千瓦小时),按电量计算,仅占可开发水能资源量的9.91%。今后,中国水电建设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建设方针上要实行大中小结合,高低水头电站结合,干支流结合,梯级开发,综合利用。到2010年,水能资源的开发程度应超过25%,可发电量达到4808亿千瓦小时。

中国核电建设正在起步发展,浙江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两座90万千瓦核电站已于1992年和1994年先后投入运行,核电总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1995年核电量为120亿千瓦小时,预计到2010年核电量可超过150亿千瓦小时。发展核电是解决中国沿海经济发达而能源资源短缺地区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秦山核电站第二期工程两个60万千瓦机组已在1996年开工建设,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都要按进度确保建设任务的完成,力争到2010年核电总量超过1000亿千瓦小时。

综合上述,原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的生产量合计,到2000年,为3.62亿吨标准煤,仅占能源需求量(15亿吨标准煤)的24%。因此,“九五”期间中国增加能源产量的基础仍然在煤炭。“八五”煤炭生产量,从1990年的10.80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3.61亿吨,年均增长率4.73%,年均增加量5617万吨。而《纲要》安排2000年的原煤产量只有14亿吨,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须加快煤炭工业的发展,增加煤炭产量。

根据有关部门所作的预测,今后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能够适应和保证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2000年的煤炭需求量大致在15.5-16亿吨,只要措施得当,煤炭生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为了确保煤炭消费和出口增长的需要,我们建议原煤生产量按高限安排,即2000年为16亿吨。煤炭是中国唯一可以依赖的能源,为了满足能源总量的需求,要确保原煤的年均增加量达到4780万吨,必须对煤炭工业的发展采取鼓励政策。从煤炭产量增长的组成来分析,地方煤矿的发展对确保达到煤炭产量目标,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必须积极开发利用国际能源资源和市场,适当增加原油进口

在由于资源、资金和技术等因素影响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生产能力的扩大的情况下,中国应积极在国际能源市场寻找解决国内能源供不应求问题的出路。根据能源供需平衡的要求,中国到2000年国内石油供应缺口约5000万吨;与此同时,为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应安排净出口煤炭3000万吨,我们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进口原油的国际条件是良好的,经济上也是合理的:

首先,国际原油贸易资源充裕。世界石油剩余可采资源量仍相当可观,约有1369亿吨,可供开采45年左右,提高开采强度的潜力也较大。预测到2000年世界原油生产量将达36亿吨,贸易资源量在16亿吨以上。届时,中国原油进口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2.5%,进口量远小于美国和日本,也小于意、法、德诸国。因此,中国原油进口对于世界原油市场的影响是不大的。

其次,国际原油价格比较稳定。据预测,2000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将从目前的每桶21-23美元,上升到每桶25-30美元(折为每吨183-219美元)。这个油价的货币面值虽较1987-1993年油价高出近70%,但仍低于1980-1986年平均油价的25%。这个价格水平,对中国来说,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从外汇支付能力来分析,到2000年,全国净进口原油5000万吨,按预测的价格每吨220美元计算,需外汇100亿美元。届时,中国外汇的年收入估计将由目前1000亿美元增加到2000亿美元以上,进口原油所需外汇仅占5%。1990年美国和日本进口原油所付外汇占外汇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和11%。因此,中国进口原油所需外汇,应是能承受、有能力支付的。

3.必须落实各项节能措施,降低单位消耗,减少能源消费量

“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是《纲要》提出的要求,也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长期战略方针和任务。从测算的“九五”期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49来分析,完成经济目标的任务,节约能源实际上起着主要作用。因此,大力节能是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突破口,同时要把广义节能放在战略的重点地位。“九五”节能的目标和任务是明确的,关键是如何实施,采取哪些有效的节能措施。

三、节能措施

1.增加电力等优质能源的生产和供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纲要》在要求进一步增强能源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力的同时,提出了要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任务。中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的特点,决定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改善能源结构的含义,一是要尽力增加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等优质能源在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二是要在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上做文章,即要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总之,要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结构优化,提高能源经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能源、经济和环境保持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要强调煤炭的有效转换,发展电力和城市煤气是重要的节能途径。在电力发展中,应注意在有供热需要的地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热电联产的比例。在提高供热机组参数与容量,发展区域性大容量热电联产机组的同时,结合中小火电厂中低压机组的改造和工业锅炉的改造,发展中小型热电联产厂。同时,要注意调整火电厂机组的结构,提高大型高效和机组的比例,大力降低发电煤耗。此外,还要注意减少输电线路损耗,以提高电厂供电率。

中国的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因为城市是工业、人口、能源消费比较集中地区。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能源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城市能源应向优势化方向发展,发展城市煤气和集中供热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与煤炭相比,热值高、污染少,利用效率高。增加优质能源的生产和供应,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整体效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强调煤炭的转换,发展电力、热力和城市煤气。

2.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中国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约为45%,比发达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民用能源利用效率约为43%,比发达国家低7-12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后技术节能的难度越来越大,要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必须增大技术节能的投入力度。

中国促进节能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有:鼓励、支持节能新技术开发,实施节能示范工程;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节能技术市场;新建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继续公布节能机电产品目录和淘汰机电产品目录;加速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高耗能设备。

3.加速结构调整,促进节能

“八五”期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的降低,约有2/3来自经济结构调整。如前所述,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应提高产值能耗低的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工业部门要加快电子、机械、轻纺、食品等高附加值行业的发展;产品结构要向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着力解决企业经济规模问题,对高耗能的小企业加以引导或限制,逐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在缺能地区,要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4.制定促进节能的经济政策

国家充分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企业节能,支持和鼓励节能技术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引进。当前中国能源价格不尽合理,不利于能源的开发,不利于企业的节能,因此,要加快能源价格改革步伐。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能源价格的理顺和向国际价格体系靠拢,企业将面临着竞争的挑战,节能降耗则是重要的竞争手段。

四、近期各能源工业的发展措施

1.煤炭工业发展措施

第一,调整煤炭工业建设方针,搞好综合开发和重点煤炭生产基地建设。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根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改变过去重外延轻内涵、重产值轻效益以及单一开发的格局,充分考虑外运条件和经济效益,实行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突出重点。在充分发挥现有国有重点煤矿4000多万吨闲置能力的同时,安排新增生产能力。

第二,搞好技术改造,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发展道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对现有煤炭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并由矿井技术改造转向矿区综合技术改造。

第三,扶持、改造、整顿、联合、提高乡镇煤矿。要认真贯彻执行《乡镇煤矿管理条例》、《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采取措施扶持乡镇煤矿技术改造,搞好乡镇煤矿的清理整顿,逐步解决无证非法开采、威胁国有大矿安全、资源回采率低、伤亡事故多等问题,提高乡镇煤矿的素质,实现健康发展。

第四,强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煤炭工业要摆脱目前经济困难局面,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主要靠自己的努力。要振奋精神,转变观念,深入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将企业逐步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五,以市场为导向,搞好供需总量平衡和煤炭运销。要在煤炭行业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生产经营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研究,以销售为龙头,大力开拓国际、国内煤炭市场,搞好对全国和地区性煤炭需求的预测和供需总量平衡。提高煤炭产品质量,根据用户及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积极探索煤炭流通领域的改革。

2.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措施

第一,树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二,迅速为石油工业准备必要的后备资源,增强发展后劲。2000年要达到16000万吨的原油产量,“九五”期间必须新增生产能力6000万吨以上,其中近5000万吨的能力是为了弥补递减的生产能力,相应的需新增石油探明可采储量4.32亿吨,需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3.92亿吨。

第三,认真贯彻执行“油气并举”的方针,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天然气是一种优势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应该列为中国弥补石油产量不足、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的重要对策之一。为此,要加快陕甘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下游利用项目的建设;加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保持四川天然气工业的持续发展;加快南海天然气勘探开发和下游利用,充分利用南海天然气,在海南建设中国另一个大型化肥基地。此外,要继续加强东海海域的天然气勘探,尽快探明较多的天然气可采储量。

第四,改革油气价格体制,由国家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九五”期间,应在国内油价并轨基础上,逐步向国际油价靠拢,为石油企业走向市场创造条件,创造石油工业完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

第五,要实行石油天然气工业上下游一体化。中国石油工业是陆上与海上、开采与加工分开的,分别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负责,而石油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又主要由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负责。这种石油勘探、开采、加工和进出口分离的体制,已不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为解决勘探开发资金不足,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提出要重建石油加工业。但随着油田炼油厂扩张,炼油能力增加,已影响到现有石化行业的油源供应。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尽快恢复上下游一体化的体制,以下游的利润支持上游的发展,以上游的发展促进下游的繁荣。

3.电力工业发展措施

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总方针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架构,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协调一致: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电力工业的客观实际出发,符合电力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真贯彻执行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努力改善环境和保护生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眼睛向内,挖掘潜力,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电源、电网的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并积极开发新能源;下大力气落实产业政策,调整电力工业的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要继续坚定地贯彻执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省、因网制宜”的办电方针。继续坚持能源建设以电力为中心和“开发和节约并重”的能源发展方针,认真贯彻“因地制宜,水火并举,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国家能源产业政策,优先发展水电,继续发展火电,支持热电联产,在沿海缺能省份发展核电,同步建设电网;实行节煤、节电、节水、节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电力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鼓励多家办电,规范、有序、有效、合理地利用外资,加强城市电网、农村电网建设,加速农村电气化,贯彻“三为”方针。

4.农村能源发展措施

第一,各级政府要把农村能源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并作为农业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给以政策扶持,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农村能源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持作用。

第二,强化法制建设,促进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在认真贯彻《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九五”期间争取有一批省、区出台农村能源管理地方法规,把农村能源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第三,制定促进农村能源发展的经济政策。从根本上看,当前农村能源自我发展能力差,科技基础更为薄弱,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给以必要的扶持。要在稳定和适当增加现有农村能源专项事业费及1亿元农村能源技改贷款的基础上,按照环境保护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的现行政策,对农村环境治理、生态农业、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农村能源产业发展项目(包括科研项目)给以政策性专项贷款,促其发展。

第四,加强研究开发工作。积极推广现已成熟的技术,不断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科技含量。

第五,积极争取国际支持。环境保护和农村能源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国际组织支持的优先领域。要努力争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国际援助,加快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

5.新能源发展措施

第一,加大投资力度。国家要将新能源建设纳入规划,统筹考虑,每年要按规划安排一定数量的建设资金。部门、地方和企业都要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新能源发展。

第二,加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科研、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强产业化建设。

第三,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虽然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于一体,但近期尚处于产业化的起步阶段,还不能形成适度经济规模,因此,对这项产业要在财政、信贷、税收和价格等方面区别不同地区予于政策支持。

第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资金。为促进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要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国产化步伐。要有目的、有选择的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在高起点上发展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加快和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步伐和水平,并为外商来华在该领域投资创造条件。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近期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_新能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