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探索_爱国主义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探索_爱国主义论文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教学论文,思想道德修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学时代,学生要完成专业知识的储备、智力潜能的开发、个性品质的养成、思想道德塑造、就职择业的准备等人生重大课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目的正是帮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扬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帮助他们提高道德文明水平,形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他们培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谦虚好学的求学品德、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格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健康顺利地成才的一门重要课程。因此,我们说“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前应进行两个研究、一个调整

(一)对教材研究

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研究它的内容,它的结构,把握好章、节的关联性、交叉性、整体性,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安排好自己的教学内容,才能做到因材适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进行研究

研究教学对象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只有研究好了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有地放矢。当今大学生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他们从中学到大学一直生活在老师称赞、家长夸奖、同学羡慕,自我感觉良好的环境中。2.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使他们形成以我为中心,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等心理特点。3.他们具有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和认识能力、思辨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特点。4.他们处于青年时期向成年时期的过渡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发展时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为人处事带有明显的两极性。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人际交往困难,不能对自己做出客观恰当的评价等等,导致他们在新生活矛盾面前迷惘、失望、不知所措。他们的这些矛盾及问题是与他们生活所处的不同阶段是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一年级是大学生的过渡适应阶段,表现对大学生活的多方面的不适应,而四五年级是大学生的毕业准备阶段,表现为紧迫感、责任感、焦虑感并存。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表现,要求我们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应针对他们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理论是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思想想道德修养”课做到有地放矢。

(三)调整教材内容

要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除了研究教材和大学生群体思想状况外,还要遵循大学生在校思想发展规律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大学生入学后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相结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中的部分章节、先后顺序、章节内容的多少,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基本上都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由于新生刚从中学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可安排讲授第一章“大学是人生道路的新阶段”,让他们了解身心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矛盾问题及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第八章“树立崇高理想和科学信念”,也应向前提,因为在中学阶段许多同学把考大学做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眼睛盯着高考,不敢或极少设想上大学以后的事情。进入大学后,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经变成了现实,新的目标又未确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或空虚,进入了“理想的间歇期”,如不尽快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由原来的鹤立鸡群,变成平庸的落伍者。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信念”一章应提前讲,放在入学初期讲授。再如,第六章“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这一章最好放在12月份中旬左右讲比较合适,因为进入12月份,学校、院、系、班级活动开展的比较多,这时是新年活动的准备阶段,又是期末考试总复习开始的重要时期,如何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摆在每个同学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讲授“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不仅使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新年的准备活动,而且对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既有鲜明的针对性,又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艺术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是关键。政治思想教育课首先是要让人爱听,只有爱听才能使被教育者受到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否受欢迎的前提。为此,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精选教学章节、内容

目前“思想道德修养”课,总学时36学时,还要抽出三分之一的学时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理论讲授只有24学时,24学时要全面讲授12章、28万字的教学内容,对每一名负责任的教师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就是要精选教学内容,由传统的从头到尾讲授,变为有重点地选择部分章节讲授。教师应根据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本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依据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精选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内容进行讲授,对其它章节只能一带而过或提倡自学。如:第三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学习”和第十二章“坚持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等章节,教学中就可以考虑提倡自学。这样就能从仅有的24学时中抽出一点学时,保证重要章节的讲授。

(二)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永恒的主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对“思想道德修养”课不重视的现象。比较普遍的表现是上课不爱听、看专业书籍、外语书籍,个别同学看校外书籍和小说等。大学生也是嘴里说重要,心理不重要,明确区分什么是专业课、什么是非专业课,只不过有考试压力不得不学罢了。改变思想道德修养课现状,使“思想道德修养”课引起学生的重视,除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授外,更重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讲授艺术,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道德修养”课成为大学生爱上、爱听、看不进其它书籍的一门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这一点对“思想道德修养”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成败的标准。如果我们的讲授不能使学生爱听或是根本没有听,又怎么能谈到育人呢?教师只有在讲授过程中改变讲授方法,把抽象、疆硬的政治思想教育寓于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中,使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听课中接受政治思想教育,获得真善美的启迪,才是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德育教师累,德育教师难,就在这里。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德育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要多吃苦,多下功夫。要从众多资料中选择出适合自己讲授的方法、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又能吸引同学注意力的资料,这是我们思想道德修养课特殊性所决定的,只能如此。如第七章“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一章的讲授,首先,讲述爱国主义概念、内容。其次,讲授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形成发展,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表现。此时应重点讲授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中华民族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中遭受了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可是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吞掉我国把我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遭受侵略而没有被吞并的根本原因所在。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我们民族道德传统上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祖国和民族危亡时,爱国主义犹如一面旗帜唤起中华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此时,例举“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两次挽求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运动。如“五·四”运动中社会各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学生、商界乃至丐帮、小偷、妓女、狱中犯人是怎样参加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的,全国怎样实现三罢,又是怎样拒绝了“巴黎和约”签字,使“五·四”运动成为翻开历史新一页的第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非要把我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危亡,爱国主义旗帜又一次唤起中华儿女为挽救民族危亡而斗争,实现了国共合作,坚持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另一方面,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上是衡量评价人物的标准,其表现就是热爱祖国光荣,不热爱祖国可耻,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人民就永远怀念他;相反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人就没有好下场,最终将被人民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如现代史上的巨奸汪精卫,早年参加反清斗争被报纸称为“少年英雄”,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之一,在孙中山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由于出卖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成了现代史上的巨奸,被孙风鸣用枪击中脊椎骨,最后死在日本,成了现代史上断了脊椎骨的赖皮狗的可耻下场。他由一名“少年英雄”成为现代史上的巨奸。还可以例举,现代史风云人物的曹汝林、章宗祥、陆征祥这些人物。同时例举,爱国诗人屈原、文天祥等历史上爱国人士的英雄事迹。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看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民族历史发展上的伟大作用,启发他们做一名祖国和人民怀念的人。配合教学,组织学生看些爱国主义影片和录像,组织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讨论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爱国主义这一章的教学内容,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例举人物事迹时,还应根据不同专业,选择出他们专业的英雄人物,效果更好。如农学专业人物袁隆平,体育专业方面的体育英雄人物等。切不可在教学中引例什么“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等学生们熟知的东西。这样讲授不仅解决不了“思想道德修养”课没有吸引力的问题,反而引起同学们的反感。上述讲授方法不仅解决了“思想道德修养”课没有吸引力的问题,而且通过丰富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对文科知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目的。

三、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外学习活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这不仅解决了德育课时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进一步延伸,解决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论问题。

(一)结合教学内容和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成立专题理论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生中间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了解他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事非问题是什么,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又是什么。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成立专题理论学习小组,如结合教学内容成立“中日关系学习小组”、“大陆与台湾关系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清除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解决理论是非问题,加深对党中央方针、政策的进一步理解。

(二)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首先,成立以教师和班委会同学组成的学习领导小组,指定出小组学习的负责人、记录员、学习地点和各项分工。如审稿负责人对发言制定具体要求和对发言稿的审阅工作,以确保发言质量和学术水平,严防走过场,敷衍了事。纪律负责人负责制定学习小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先进小组、个人的评选条件。使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在有组织、有领导、有纪律约束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其次,详细制定学习计划,如学习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听专家专题讲座,看电影、录像,拟定出学习讨论题目,参考书、思考题,以保证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第二阶段,自我收集整理发言稿、小组讨论和典型发言阶段,并把阶段的日程安排发放到每个成员手中,使学员对学习安排做到心中有所准备。第三阶段,评模选优和总结表彰阶段,对活动中表现好的要给予表扬、鼓励,对表现差的要给予批评。总之,活动要有始有终,切忌虎头蛇尾。

(三)开展活动要选择好时机

选择好时机很重要,现在执行的是双休日,无疑给我们开展好这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由于学生对考试成绩非常重视,因此,切忌组织这一活动与学生考试发生冲突。临近考试开展这一活动,学生顾虑多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也达不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所以,这一活动最好选择开学初或期中,并把活动成绩记入德育考试成绩。这样既不影响学生复习考试,又有充足的时间参加这一活动,使理论学习收到更好的效果。总之,课外理论学习是丰富教学内容、弥补课时不足、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有效方法,除教师、同学认真组织、有计划开展学习外,还要争得各级领导的支持。

总之,“思想道德修养”课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需要全体德育教师艰苦努力,需要由上到下各级领导大力的支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体教育工作者应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探索_爱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