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对比论文_梁效,潘铭敏,徐五,汪凌骏,毛海青(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随访我院从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之间行PELD与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共29例,其中PELD组17例,单摘组12例,主要通过电话随访,主要随访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复发,下地活动时间等内容。比较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并按照改良macnab评分将患者术后恢复分为优、良、可、差。同时收集相关手术资料,对术中资料及术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PELD组在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单纯髓核摘除组,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均得到随访,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按照Macnab对术后疗效进行评级,PELD组优良率为88.0%、单摘组优良率为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均可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其中PELD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不易受损等优点。

【关键词】PELD;单纯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24-03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问题及对于腰背部健康的忽视,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群所特有的疾病,同时随着内窥镜技术的进步,微创脊柱外科学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也趋于成熟。我院自2015年开始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后入路单纯髓核摘除术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回顾性统计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之间于我院接受PELD及单纯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其中PELD组17例,年龄范围19~58岁,平均34.9岁;L4/L5突出4例、L5/S1突出13例;术前平均VAS评分为5.1分。单纯髓核摘除术组12例,年龄范围23~51岁,平均36.3岁;L4/L5突出5例、L5/S1突出7例;术前平均VAS评分为5.3分。两组之间年龄及术前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诊断均为单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腰椎稳定性较好,因此均没有采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案。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

1.2 手术方法

(1)PELD手术方法:①病人俯卧于手术台,C臂机透视定位椎间隙,标记棘突中线。按照预定穿刺计划,标记穿刺点。②常规术区皮肤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3ml穿刺点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C臂机引导下用18号穿刺针穿至下一椎体的上关节突,再注射0.5%的利多卡因3ml。然后穿刺针继续穿入至侧位片显示的下一椎体后上角处,再用21号穿刺针穿入椎间隙,并注入造影剂和亚甲兰。尖刀片切开穿刺点皮肤约1cm。置入导丝,顺导丝旋入1-3级逐级套管,C臂机透视套管前端正位于椎弓根连线,侧位于间盘后缘,置入工作通道。台下调试影像系统至图像清晰。置入椎间孔镜观察,持续生理盐水冲洗。③术野镜下双极电凝止血,转动工作通道,使通道缺口壁将神经根及硬膜囊挡在后内侧,探查突出椎间盘,不同髓核钳交替使用钳取髓核,同时用射频消融电极消融、电凝止血。镜下观察无活动性出血。神经根松弛。硬膜囊搏动可,退出内镜及工作通道,切口缝合一针,纱布包扎。

(2)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方法:①病人俯卧位于手术台上,C臂机下定位目标椎间隙,常规消毒布无菌巾单。②取腰部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沿切口方向切开右侧骶棘肌筋膜,贴棘突切开骶棘肌,至椎板后椎板剥离器剥离骶棘肌,填入干纱布止血,分清椎间隙后,上半椎板拉钩,开窗法切除黄韧带,椎板咬骨钳咬除部分椎板,探查突出椎间盘及神经受压情况。神经根剥离器剥离血管丛,神经根拉钩牵开神经根,尖刀切开纤维环髓核钳取尽髓核,止血,冲洗术野,置入负压管,依次缝合各层至皮肤。术毕。

1.3 术后处理

PELD术均不使用抗生素,术后24h可嘱患者佩戴腰围下地活动,若无明显术后不适或并发症,患者多于术后3~4天出院。单纯髓核摘除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3天,术后3天左右可佩戴腰围活动,术后一周左右出院。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所见酌情使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

1.4 疗效评估

自患者出院起随访时间1年左右。电话随访,主要随访术后恢复情况,有无复发,下地活动时间等内容。比较术前及术后VAS评分,并按照改良Macnab评分将患者术后恢复分为优、良、可、差,其中优、良视为有效,可、差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分析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对比

相比于单纯髓核摘除术,PELD术的手术切口明显较短(0.7cm/5.8cm),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同时PELD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而PEL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髓核摘除术。各项手术指标的均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

3.讨论

单纯髓核摘除术作为传统开放手术,可在直视下摘除病变髓核、彻底探查防止髓核残留并且必要时行椎板开窗,因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明确[1]。单纯髓核摘除术后长期随访显示疗效满意[2]。但同时也存在着周围结构破坏、硬膜囊粘连、腰椎失稳等弊端。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避免上述的一些问题。PELD手术的优势主要包括:(1)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能实现早日下地活动[3]。(2)术中采用局麻并检测神经功能,可有效避免神经损伤。(3)对腰椎及其软组织正常结构破坏小,保留脊柱稳定性并减少硬膜囊与周围粘连的可能;对于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可避开原手术入路形成的瘢痕组织[4-6]。(4)住院天数较短,有较好的床位周转率并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

PELD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有:(1)由于术中视野及操作空间限制,对巨大椎间盘处理困难,有时因无法完全切除而导致突出复发。(2)术中操作不当及过度牵拉易撕破硬膜囊引起脑脊液漏等并发症。(3)对于术中出现的并发症有时不能进行有效处理,需要转开放手术。(4)对手术医师局部解剖解剖等专业知识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长。本文病例中PELD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摘组,可能与术者经验不足有关。

PELD术中及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为:(1)硬膜囊撕裂,多由术中操作不当、牵拉过度或手术瘢痕粘连等导致,常引起脑脊液漏及相关症状。(2)椎间盘切除不彻底,有文献报道切除不彻底的发生率约为2.8%[7]。该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医师的经验、突出椎间盘的大小及位置等因素有关。(3)腰椎间盘突出复发,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患者、年龄(≥50岁)、肥胖(BMI≥25)、手术医师的经验(≤200例)、外伤病史等[8、9]。(4)器械断裂,此为PELD术中较少见的一类并发症,仅见于少量文献报道[10]。

4.总结

本文中病例随访时间为1年,时间较短暂,且病例数较少,因此关于长期疗效的对比仍需进一步进行随访。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稳定的腰椎间盘突出均能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PELD优势在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易形成粘连等,单纯髓核摘除术的优势在于病变髓核摘除彻底、减压明确。因此,术者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明确不同的手术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崔维,林欣,王林,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4):60-62.

[2]马学晓,岳斌,陈伯华,等,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观察[J].脊柱外科杂志,2012 10;10(5):293-295.

[3] Ditsworth DA.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 and reconfiguration: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into the spinal canal[J].Surgical neurology,1998,49(6):588-97; discussion 597-8.

[4] Le H,Sandhu FA.Clinical outcomes after minimal-access surger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Neurosurgical focus,2003,15(3):E12.

[5] Cinotti G,Gumina S,Giannicola G.Contralateral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sults of discectomy compared with those in primary herniation[J].Spine,1999,24(8):800-806.

[6] Li X,Hu Z,Cui J,et al.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London,England),2016,27():8-16.

[7] Choi KC,Lee JH,Kim JS,et al.Unsuccessfu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of 10,228 cases[J].Neurosurgery,2015,76(4):372-80;discussion 380-1;quiz 381.

[8] Yao Y,Liu H,Zhang H,et al.Risk factors for the recurrent herniation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J].World neurosurgery,2016.

[9] Wang H,Zhou Y,Li C,et al.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of single-leve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J]. Journal of neurosurgery.Spine,2015,23(3):320-325.

[10]赵衫,张海龙,管晓菲,等.椎间孔镜手术术中导丝断裂并发症1例报道[J].实用骨科杂志,2015 9;21(9):863-864.

论文作者:梁效,潘铭敏,徐五,汪凌骏,毛海青(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对比论文_梁效,潘铭敏,徐五,汪凌骏,毛海青(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