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论文_赵一洁

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论文_赵一洁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一个国家的的经济实力如何,还要看这个国家在金融领域方面是否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去发展。这足以说明,金融领域方面的发展对国家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金融行业以及金融事业起步还很早,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以实行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现状,因此,国家对金融专业教育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从概述金融学专业的主要内容开始,然后分析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发展现状,最后就金融专业教育现状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教育问题;我国金融学专业

引言:

金融学专业目前是我国一个群类比较庞大的专业系,有很多的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填写关于金融领域的会计专业等专业。较浅显的比喻,金融专业的工作包括与经济息息相关的货币行业、银行行业等,这些职业在部分家长眼中是被称为好职业的工作。再者,金融行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起到筑基的作用,支撑着国家发展,给国家发展提供材料与工具,以此可见,金融领域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为更好地发展经济,建设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我国要重视对金融领域的发展。对此,为金融领域可持续、科学性发展进步,国家应该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促进金融学专业的自我调整与升级,解决金融领域发展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概述

金融学专业是一个涵盖范围广的专业,是对各种经济体系的有效分析。笼统说来,金融学专业是通过研究货币资金变化状况以及货币流通现象得出一系列经济支出、收入、变动等活动。与金融挂钩的行业非常多,穿插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银行、汇率、投资公司、债券市场以及维护人类各方面安全的保险企业等,都是金融领域中的一部分[1]。除此之外,金融学专业并不是一个单一学科,它联系了多个专业,是它们的有机结合体。因此,作为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的金融知识,还要对相关外语精通,使能够对金融学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学习与了解。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大层面概括主要有市场发展与企业发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涵盖了一系列银行、投资企业、债券交易等专业分析知识。由于金融领域是对价值流通规律的研究,而价值的流通范围是十分宽阔的,即,无论是小国本身还是世界总体,都有经济价值的流通现象。金融学专业教育,不仅应该面向国内经济主体,还要面向世界。

二、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高等院校对金融学专业分配模糊

金融学是一个多种类合成专业学科,包含了对经济发展的细化研究以及金融领域市场管理分析,而两者之间,在部分人看来应该是同一个模块,但实质是不一样的[2]。在国外,金融学相关的高等教育院校明确地将金融学专业下设置经济管理研究与商务管理研究两大板块发展,准确地对金融学专业教育进行定位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形成了一种教育模式,对各国的金融学专业教育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国情的不相统一,应付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融学专业教育模式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金融学教育中,并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目前的部分高等院校下的金融学专业教育分配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传统教育模式下,全面发展的观念始终占据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思维。而这样的发展模式适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如此看来,西方的金融学专业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金融学专业教育模式的定位能够对金融学教育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金融学教育方要谨慎思量对教学方式的确定,以免造成不良影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高等院校中得金融学培养方式不够完备

我国经济在二十一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种金融领域产业纷纷出现并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金融领域行业在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各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报考招生人数也在短时间内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扩大了高等院校中金融学专业的教育规模,使金融学开始得到重视。但由于人数的突然性增长,部分高等院校中的金融学专业教育方式等基础教育构造还不能赶上科目的发展,导致高等院校中对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部分缺失,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不够全面。总体上看来,金融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足社会所需,即使受教育的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庞大,但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还是欠缺。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相关院校对金融学专业培训模式不够标准。利用大范围教育模式,不能因人制宜,会对金融学的教育效果产生副作用。

(三)金融学专业性书面知识缺乏系统规划

随着国家发展,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变化。金融学专业各方面教育条件更是得到了大大改善。但部分高等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学科教学分配还不够系统化、科学化,过于注重主干金融学课程,导致学生金融学理论知识认识有限。金融学专业是一个牵连性强的行业,如果金融学各课程之间的设计联系不强,很有可能无法全面了解金融学专业知识。除此之外,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因以学分为重,而忽略实践课程的现象出现,使金融学专业知识无法与现实社会发展对接,极大的影响了金融学教育效果。

三、论述解决金融学专业教育问题措施

(一)加强金融学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体

任何一个高等院校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金融学教育中,促进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可以大大提高金融学教育效果。我国金融领域行业发展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高等院校在金融学教育中,要使金融学专业教育更加有效,应当更加重视让学生到相关单位实习。如,在教学了新的金融学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安排部分能够熟练作用理论知识的优秀学生去金融单位进行相关知识实践运用,加深记忆,收到教学成效。

(二)组建专业素质高,具有深厚实践经验教师团队

人才的培养与教师本身教学方法、态度等密切相关一群优秀的的学生背后有优秀的教师进行教育。部分高等院校的金融学教育在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师资力量比较分散,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完善的、有力量的教育团队[4]。或者,由于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规模扩大,而选择金融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导致在各院校金融学的教师数量相对欠缺,加上社会金融发展需求,有经验的资深金融界教师投入到社会发展中。就此看来,金融学相关院校组建一支质量保证的、团内分配合理的、科学性高的金融教师团队十分必要。而组成的教师团队成员,应该拥有金融学各专业中优秀教育者、具有金融领域实践经验者以及中心领导人等。这样的团队,将会给金融学教育带来不可估量得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金融学专业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学府、一个国家以及世界性的重要学科,能够培养出促进国家、世界经济发展的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科。金融学专业教育要实现创新教育,时刻观察时代国家、世界的新形势,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发展金融学,使金融学更加有利于金融领域的发展进步。我国的金融学专业还不够成熟,并且拥有社会主义经济这个特殊经济模式,我国的金融学专业教育要在吸纳国外优秀金融学专业教育经验时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郭怡萱,朱芹.基于能力培养模式下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3).

[2]吕志平.国内外高校对我国民办高校金融学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8).

作者简介:赵一洁(1996-),女,回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学。

论文作者:赵一洁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论文_赵一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