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论文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
——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

宫 平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136)

〔摘 要〕 文章通过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工具,对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主题变迁与研究热点等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以跨学科视角对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概况与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审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视角多样化,受到多个学科共同关注,且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存在交融,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旅游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旅游信息化 图书馆

1 引言

旅游信息服务是以旅游信息和旅游信息产品为对象,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信息整合与增值,用于解决有关旅游问题的活动[1]。因此,旅游信息服务引发旅游学、计算机科学及图书情报学等多个学科的关注与介入。随着智慧旅游的提出,旅游信息服务研究随之快速发展,然而尚无学者对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文章对现有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厘清其发展脉络和学科概貌,着重研究跨学科发展的概况,以期在旅游信息服务总体发展框架基础上,探讨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为来源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旅游信息服务 或者 题名=旅游信息服务”,发表时间截至2017年12月31日,得到文献686篇。笔者将所得文献进行去重、勘误与选择等数据清洗后,得到657篇文献作为本文分析数据源。

文献计量方法能够对学科领域各个方面和整体进行定量化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发展规律。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学科知识图谱描绘,能够动态清晰、直观形象地全面解读学科的发展趋势、研究进展、热点前沿、知识结构及其动态演化关系。文章利用SATI、CiteSpaceIII等工具对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相关论文的时间分布、高频关键词、主题变迁与研究热点等进行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

3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发展脉络

3.1 时间分布

学术论文数量时序的变化能够衡量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通过统计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能够有效评价该领域所处的阶段、预测发展趋势和动态[2]。图1显示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量的时间分布。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有关旅游信息服务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虽略有波动,但整体仍处于上升状态。1985年,孙幼舵在《联邦德国的简便信息服务》一文中介绍了联邦德国各城市均设有城市问讯处,能够为游客提供简便信息咨询及旅游预订服务[3]。该文虽未明确提出旅游信息服务,但是展示了旅游信息服务的雏形,引入了旅游信息服务意识,是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思想发源。2005年以前,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相关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相关研究并未引起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是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萌芽期。随后几年,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急剧增长,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进入起步阶段。2013年虽然出现了小幅下降,但之后有关研究的论文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说明此阶段国内学者高度关注与重视对旅游信息服务的研究。2014年之后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开始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增长态势可能会伴随智慧旅游的兴起与发展持续下去。

用阿维菌素乳油有效成分含量3.2%的6 000倍液和螺螨酯悬浮剂有效成分含量34%的3 000倍液混合液喷雾。隔3~4 d再喷1次。这样能将新孵化的幼虫杀死,使防治更为彻底。

图1 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数量的时间分布曲线

3.2 内容分布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如何在理念上整体把控,真正认识新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如何掌握新会计制度并能真正的去使用它。人们接受新事物而摒弃旧事物总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会计工作人员的会为衔接工作带来困难。

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中心内容的核心词汇,是论文的精髓。通过SATI对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去除“旅游”“旅游信息”“旅游信息服务”等不具分析意义的关键词,合并意义相同的中英文关键词(GIS和地理信息系统),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有:信息服务(40)、智慧旅游(31)、旅游信息化(25)、旅游信息系统(24)、GIS/地理信息系统(24)、Web GIS (19)、图书馆(16)、旅游资源(16)、旅游网站(12)、旅游公共信息服务(11)。这反映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重点主题集中于信息服务、智慧旅游、旅游信息化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

4.2.3 新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通过对关键词网络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真实关系网背后的关系网络,探究一个研究主题的成熟度、知识结构、研究规模等状况[4]。在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关键词网络中,核心关键词分布较为分散,彼此联系不够紧密,且是各自形成小团体。这说明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概貌,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以旅游信息、信息服务和旅游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类群呈向外延伸趋势,不断产生新的关键词,说明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将会持续产生新理论与新知识。

图2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网络

3.2.2 主题变迁

时区视图( timezone) 是侧重于从时间维度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它可以清晰展示主题的更新和相互影响[5]。关键词共现时区图(图3)反映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主题变迁与演化过程。2000年之前,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一直围绕着信息服务、旅游服务及旅游资源等主题,旅游信息服务仅作为信息服务、旅游服务的分支,是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之一。2001—2004年,旅游信息服务开始受到深入关注,旅游信息系统、图书馆、信息不对称等主题开始出现。2005—2012年,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信息服务研究主题集中在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信息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自助旅游。结合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图可知,这一阶段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处于起步时期,说明旅游信息服务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自助旅游等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信息的作用和需求日益凸显,旅游信息服务也越来越受关注。2012—2017年,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主题转向智慧旅游、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体验、云计算等,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这个阶段旅游信息服务的研究更加深入,学者从需求侧、供给侧和供需双方的视角不断探索旅游信息服务需求、服务内容、服务模式与服务体系构建等问题,并结合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体验提出更为具体的对策。

教师培训项目中培训目标的确定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明确培训课程与培训目的的衔接关系,明确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2]培训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具有定位与指导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关注论”和嬗变学习理论,可以为确定新任教师培训目标提供一定的启示。

图3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关键词共现时区图

突现词(Burst Terms)是通过考察词频,从大量主题词中探测出某段时间内频次变化率高的词,预示着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的涌现。由于突现词可能成为学科新的增长点,因此它可用于分析学科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的发展脉络,笔者利用Cite Space软件中突现词探测功能,获得智慧旅游、旅游信息系统和图书馆三个突现词,见图4。由突现词的起始时间,可以明确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方向的转变与发展趋势。突现词“图书馆”的起始时间为2001—2008年,出现在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萌芽阶段,结合研究论文内容可知,旅游信息服务在国外图书馆是信息与咨询服务的一个方面,旅游信息服务源于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不断深化与发展带动了旅游信息服务的发展。随着公共信息服务的出现,图书馆在旅游信息服务中逐渐弱化,随之而产生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成为主要关注点。突现词“旅游信息系统”的起始时间为2007—2009年,我国旅游信息服务应用经历了从“金旅工程”到“数字旅游”的过程,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理论界与实践中共同关注的焦点,该阶段国内建成许多以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架构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以GIS技术与 Web 技术为支撑,提供各具特色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服务。突现词“智慧旅游”出现在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发展阶段,是目前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新增长点,是未来研究的趋势。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起源于信息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旅游形式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朝多学科方向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和游客需求密切相关。

图4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关键词突现词分析

4 多学科视野下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热点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表明,旅游信息服务是一个交叉研究领域。本文以图2关键词共现网络为基础,结合主题分布与变迁,对研究论文进行研读与定性分析,并以多学科视角梳理热点研究问题,分析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状况。

由图5(a)可知,当min{intervali} 和S一定时,asp随n的增大而减小,表明可通过增加入侵者在单条入侵路径上所必须顺序攻击的脆弱性数量来提高动态防御有效性.

4.1 旅游学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研究

坝基基岩渗漏主要是变质岩风化层的渗漏。经估算,坝基渗漏量约为479 m3/d,建议对坝基特别是强风化层进行帷幕灌浆处理。

4.1.1 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是旅游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热点。李云鹏等从旅游信息服务视角构建智慧旅游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逐层递进揭示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认为智慧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通过有机结合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服务,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6]。有学者认为,将智慧旅游的应用主体限定为旅游者具有一定片面性,对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智慧化提升缺少关注[7]。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众说纷纭,尚未统一。笔者认为,从旅游学视角来看,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服务是一种交叉重合关系,两者密切相关。在旅游理论与实践的推动下,两者交叉融合互相促进,且因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通过突变词检测可知,智慧旅游是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热点与重要发展趋势。

4.1.2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研究

3.2.1 主题分布

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服务与管理对信息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旅游信息服务随之成为研究热点。作为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主要阵地,旅游学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呈现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智慧旅游、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目的营销、旅游体验等多个方面;研究层次既有微观应用探讨也有宏观体系构建;研究角度不仅关注需求侧,同时也关注供求双方的协同。

4.2.2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研究

4.2 计算机科学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研究

在传统旅游逐渐转向现代旅游的进程中,旅游信息化、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等新概念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应运而生。计算机领域的学者更加注重新技术应用,以期通过先进技术优化配置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旅游信息需求,搭建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智能化平台。

4.2.1 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与系统研究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与信息中心,承载着弘扬地方文化,保存特色文献的职能。开发利用旅游信息资源既能实现信息资源增值,又可推动旅游文化事业发展,因此可作为图书馆的特色服务[27]。杨小风调查了全国62所公共图书馆和187所高等院校图书馆网站,发现37所公共图书馆和7所高校图书馆有自建地方旅游文献信息资源,说明图书馆尤其公共图书馆比较重视地方旅游文献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开发,并开展了旅游信息服务相关工作[28]。图书馆学领域的学者倡导发挥地域优势和馆藏特色,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与旅游信息服务有效融合,以个性化资源吸引更多用户,同时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图书馆及当地的社会影响力。他们还对旅游信息资源深度开发与挖掘的方式、具体措施与策略,旅游信息资源整合与管理系统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以期从供给侧优化旅游信息服务,提升服务质量[29]

(2)外部融资举步维艰。目前世界范围内,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银行贷款、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三种方法,但是在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和背景之下,企业债券发行制度和债券市场都还非常不完善,因此就中国企业而言,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贷款和上市融资两种。然而结合小微企业自身的现状,小微企业希望通过外部方式进行融资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PC端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由于产生较早,技术应用相对成熟。GIS技术是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技术,实现了有效管理空间数据、显示地理空间信息、为游客提供准确信息咨询服务、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所需信息。在互联网技术和旅游信息需求驱动下,基于Web 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12]。计算机领域学者不断探索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与系统的设计、实现与优化,如基于Geo Server、Flex、SOA等技术框架与软件的具体模型设计和应用探索,结合各地区旅游信息服务实际,形成了诸多各具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实例[13-15]

移动端旅游信息服务系统起源于手机信息服务,通过与电信业结合为旅游者提供手机旅游信息服务。随着智能手机与移动设备的泛在化,基于微信公众平台[16]和APP[17]等新型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不断出现。融入Lib技术后,能够通过移动端为游客提供多种实时信息服务如导航、电子地图、预订系统等。这促使游客主动触发旅游信息服务,改变了游客的信息搜索行为。基于地理位置的APP,能够实现旅游信息定制服务,实现个性化推送旅游信息,以及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分享。移动端的旅游信息服务更趋于个性化,旅游信息获取更快捷,信息交流更便利,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旅游活动呈现大众化、散客化、个性化趋势,游客迫切需要及时准确且完整的旅游信息以保证旅游过程顺畅,旅游活动的安全及舒适,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引起旅游学领域的持续关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是旅游目的地发展成熟的标识之一。研究多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旅游空间结构理论、新空间理论为理论依据,界定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概念,系统解析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内容,构建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与机制模式,并从区域出发提出相应的实践发展对策[8-10]。另有学者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分析旅游者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与评价,从旅游者角度探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价值[11]。文章从需求侧出发考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及旅游者满意度情况,使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并基于供求双方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是公共信息服务的一个方面,也是旅游信息服务的大众化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是能够提供旅游信息的汇集、传播、检索和导航,旅游产品(服务)的在线销售和个性化定制服务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平台。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门户网站、专业旅游网站、传统旅游企业创办的旅游网站三种形式,将网络虚拟经营与实体经营有机结合,以网上旅游信息发布、网上促销等形式实现旅游信息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架构、关键技术应用与界面优化等是计算机学科一直关注的问题。它在系统设计上不断追求易维护、架构开放、生存周期长、可重用性好,并且代码量小、性能稳定、执行效率高的目标。J2EE技术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主要实现技术[18],其系统架构由统一的数据服务层、门户应用服务层及门户展现层构成,通过三层体系架构满足旅游电子商务涉及的不同主体的信息需求与管理需要[19]。随着电子商务服务模式(B2B/B2C/C2C)的不断发展,游客对核心旅游信息搜索的需要也随之改变。学者积极探索针对不同服务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及不同地域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在系统设计上更加注重用户体验(UE),加强感官、交互、浏览、情感与信任方面的提升[20]。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也逐渐受到关注,如微信如何应用于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及旅游电子商务APP的设计与应用[21]

通过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我们可以利用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来分析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主题。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节点表示关键词的词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词频越高,节点越大,关键词关系越紧密,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通过我国旅游信息服务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2)可知: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核心关键词是智慧旅游、旅游信息服务与旅游信息化。其中,与智慧旅游联系紧密的关键词有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与旅游信息服务联系紧密的关键词有旅游目的地、自助旅游、旅游体验;与旅游信息化联系紧密的关键词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产业、旅游电子商务。由此可见,旅游信息服务研究与旅游信息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密切相关,研究热点为智慧旅游与旅游信息化。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旅游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多扩展空间。从技术应用角度,计算机科学领域探索了如何提高用户体验、挖掘与分析旅游数据以及满足个性化旅游信息需求。在用户体验方面,为了吸引旅游,增加旅游信息宣传的全方位立体感和动态感,虚拟现实技术被引入。通过构建旅游景点虚拟现实环境,游客借助人机对话工具能够漫游于具有视听功能的三维效果环境中。创设真实的旅游情境给予游客逼真而多样的感观刺激,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旅游宣传模式,激发了游客的兴趣,而且提高了旅游信息服务质量[22]。面对日益变化的游客信息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旅游云的解决方案出现并被广泛应用。该方案以满足旅游全过程为出发点,借助计算机、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工具,以智慧服务为表现形式,构建更加智慧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23];应用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旅游数据挖掘、旅游信息重排序和旅游信息推荐[24],通过数据关联技术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升旅游信息资源的价值[25]。在旅游信息推荐系统中引入上下文感知技术,通过建立上下文模型,构建上下文感知下的个性化旅游推荐系统,将用户感兴趣的旅游信息主动推荐给用户,实现个性化旅游信息推荐[26]。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与个性化发展。

4.3 图书情报学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

从信息的角度看旅游,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服务实践、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旅游相关活动都离不开信息。从信息的角度看图书馆,图书馆是社会信息中心,是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主体。因此,图书情报学与旅游学产生了交叉结合点。

4.3.1 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其中, λ为初始扰动波长, 无量纲Atwood数A=(ρh-ρl)/(ρh+ρl), ρh和ρl分别为重流体和轻流体密度. 当重流体密度远远大于轻流体密度时, 即A=1时, 非线性饱和阈值大约是扰动波长的0.1倍. 也就是说, 在Atwood数为1的情况下, 当基模的幅值达到扰动波长的1/10时, RT不稳定性就已经进入非线性阶段. 在进入非线性阶段之前, 高次谐波的作用已经不可忽视. 当基模的幅值接近扰动波长的1/10时, RT不稳定性正在经历弱非线性阶段, 高次谐波迅速增长, 和基模共同作用决定着界面的演化发展.

2000 年,中国旅游网作为国家旅游局正式的国家旅游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它建立了一套旅游办公自动化系统,预示着我国现代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初步建成。随后,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区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纷纷出现。目前,我国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与系统依据服务对象,可分为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和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前者主要为我国的旅行社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保证旅游信息的完整性;后者是面向游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服务,主要介绍旅游景区与特色,旅游产品和当地服务设施,供游客进行相关旅游知识的查询以及检索。按照服务终端,又可分为PC端和移动端。

4.3.2 文化旅游信息服务

图书馆界一直在积极探索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从内容上看,涵盖了面向旅游决策层的服务、面向导游的信息服务、面向旅游的信息咨询服务以及面向旅游教学的服务,覆盖整个旅游业主体;在方式上,图书馆根据其类型、资源优势与所处地域,探索特色化方式[30-31]。随着旅游质量的提高,游客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享受,文化旅游信息服务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关键所在。图书馆与文化旅游产业实质都是以“文化产品”为读者或旅游者提供服务,这种同构性激发了图书馆在文化旅游信息服务方面的积极发展[32]。在对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策略和实践的探索中,学者提出拓展图书馆自身旅游休闲功能,将图书馆旅游发展成为有着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的活动,让游客从了解旅游胜地的历史开始,将领略各地历史人文信息与领略自然风光相结合,以期获取知识、启迪智慧和开阔眼界[33]。图书馆已经尝试融入旅游信息服务产业链之中,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4.3.3 旅游信息需求与搜寻行为研究

在探索旅游信息服务的同时,图书情报领域也关注旅游信息需求和搜寻行为,认为旅游信息用户就是旅游信息的使用者。旅游信息用户依其职能不同,主要分为旅游消费者、旅游从业者、旅游行业管理者、旅游科研人员4类。不同类型用户对旅游信息的内容、深度的需求各不相同[34]。旅游信息服务也要依需求的不同而提供不同的内容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旅游信息搜寻是用户使用多种不同信息源满足其旅行计划与活动等各类信息需求的动态过程。其中包含旅游信息源、旅游信息需求、搜寻动机、搜寻内容偏好、搜寻行为特征等内容[35]。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个体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的特点和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了解不同群体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信息服务[36]

以降解反应动力学为基础,重复上述催化氧化降解实验,考察催化剂用量(0.05 ~1.0 g/L)、H2O2用量(0.2 ~1.5 mol/L)、pH(3.5~10.5)、和温度(25 ℃、35 ℃ 和45 ℃)对催化氧化降解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

5 多学科视野下的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综合分析

5.1 研究特点

纵观我国旅游信息服务,其研究内容多元化,研究视角多样化,受到多个学科共同关注,且学科之间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存在交融,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信息服务研究主要是伴随着自助旅游、散客旅游、自驾旅游等个性化旅游方式的兴起而逐渐发展起来。旅游学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起源于旅游服务,随着旅游服务模式的改变而不断改进,当下主要集中于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研究,从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体验等角度对旅游信息服务进行探讨。计算机学科视角下的旅游信息服务侧重于旅游信息需求侧与供给侧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关注技术应用与系统实现,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模型架构,并根据旅游目的地特色探索具体应用。在功能上,从旅游信息系统的单一旅游信息管理与服务,逐步融合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旅游信息推荐服务,向智慧旅游服务的方向快速发展;在用户体验上,从单一的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发展为三维效果的虚拟现实环境动态体验。图书情报学科视野下的旅游信息服务侧重于供给侧,关注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试图了解旅游信息用户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而旅游信息需求与旅游信息服务现状是各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研究者均采用定量方法研究,从各自学科角度提出可行性对策。

综上所述,加味桂枝茯苓丸在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中具有明显疗效,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5.2 研究不足

我国有关旅游信息服务的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深度不够,缺乏理论建构,研究根基不扎实,探讨问题多是现象分析与实践对策,尤其侧重技术的应用和实现,对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相关概念、供给机制、运行模式、框架构建等问题尚未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对旅游信息服务应用研究引导作用不够;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旅游信息系统构建,基于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探索较少,学科之间的借鉴与融合程度不够;在旅游学和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方法以定性分析居多,定量分析较少,描述性研究居多,探索性研究较少。总的来说,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相关理论研究有待深入。

6 启示与展望

6.1 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框架

旅游信息服务是为了实现旅游供需双方之间信息的有效传递,所有活动都围绕供需双方开展。据此本文提出基于供需双方的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框架(图5),揭示旅游信息服务中供需双方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关系,并融入旅游信息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旅游信息服务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提供者(供给侧)和旅游信息需求者(需求侧),旅客、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在不同的信息需求条件下不断转变其供需角色,相互提供所需旅游信息。以技术为支撑的平台与系统构建是沟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桥梁,实现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智慧旅游和信息集成度高、覆盖面广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发展。

图5 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框架

6.2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展望

旅游信息服务作为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在未来还存在许多新的增长点,需要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探索与挖掘。根据上述研究框架,本文认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旅游信息服务理论体系构建。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分布在旅游学、计算机科学与图书情报学,过分注重应用研究,缺乏基本理论探讨,有必要基于供需双方界定旅游信息服务及其内容和体系的基本问题,借鉴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相关理论,构建旅游信息服务理论基础,夯实研究根基。其次,加强对旅游信息服务供需双方的深入研究。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多为现状与问题分析,研究层次较浅。我们需要从需求侧角度,对旅游信息需求、信息搜寻行为、信息服务满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从供给侧角度,加强旅游信息质量和信息能力评价、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综合考察等方面研究;基于供需双方,探索构建旅游信息服务的供给机制、运行模式及体系框架等问题;最后,实现跨学科研究协作。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在不同的学科分野下形成了各自特色,但是交融性较差。面向智慧旅游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旅游信息服务,是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互相借鉴研究成果能够扩展研究思路,有效解决问题,跨学科协作能够发挥学科优势形成合力,摆脱传统限制,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起源于信息服务,伴随着旅游服务与信息服务的不断发展,在实践与理论中受到多个学科关注。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为旅游信息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个性化、智慧化的旅游信息集成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文章以跨学科视角梳理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的脉络与热点,基于供需双方构建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框架展望未来研究,尚存诸多不足之处,抛砖引玉,以期对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所有启示。

1.1.3 主要仪器 微量加样器10~100 μL、50~300 μL、100~1 000 μL、1 000~5 000 μL八联排,深圳市优米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莱伯泰科仪器有限公司;智能生化培养箱,郑州生元仪器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JJ-CJ-2FD医用洁净工作台(100级),吴江市净化设备总厂;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101-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光明医疗仪器厂;一次性96孔V型灭菌反应板,江苏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冬晓.我国旅游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 2011(16):96-97.

2.邱均平,杨思洛,宋艳辉. 知识交流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2):78-89.

3.孙幼舵.联邦德国的简便信息服务[J].国际问题资料, 1985(1):26-27.

4.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5.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 [J].科学研究, 2015, 33(2):242-253.

6.李云鹏,胡中州,黄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5):106-115.

7.刘叶飙, 吴儒练, 陈楠.智慧旅游:概念界定与实践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11):56-60.

8.黄超.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9.唐洁仪.区域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提供机制研究——以长三角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张国丽.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以浙江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 2012(3):41-44.

11.潘虹.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评价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2.

12.李骏.基于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2007.

13.张德健, 林巧莺.基于GeoServer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J].三明学院学报, 2015(6):60-64.

14.曾德贵, 熊一君.基于Flex GIS Viewer的泸州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J].无线互联科技, 2012(6):51-52.

15.李永锋, 盛步云.基于SOA的旅游资源信息服务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 26(1):39-40.

16.周源, 刘禹鑫, 林富明,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智慧旅游系统的开发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12):77-79,81.

17.刘丽, 殷晓翠.基于地理位置的APP定制旅游服务研究[J].电子制作, 2014(21):126.

18.郭文生, 杜军平, 尹怡欣.基于J2EE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 24(2):118-120.

19.于平, 逯燕玲.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与平台设计 [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1(7):179-182.

20.王冬云, 何志忠, 胡志仁.县域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融水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为例[J].大众科技 , 2014(9):1-3.

21.王天擎, 张文军.微信在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 2014(8):37.

22.赵丽央.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前景探析 [J].福建电脑, 2007(2):54.

23.石宇良, 栗璞.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旅游信息化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4(12):87-89.

24.高新波,沈钧戈.基于社会媒体的旅游数据挖掘与分析[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6(1):18-27.

25.金晓.旅游数据关联化及语义相似度计算并行化研究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6.张伟伟, 赵飞, 王敦.上下文感知下的个性化旅游推荐系统初探[J].地理空间信息, 2014, 12(2):24-27.

27.黄雁湘.地方公共图书馆开发利用旅游信息资源初探[J].图书馆论坛, 2009, 29(2):115-117.

28.杨小凤.图书馆地方旅游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2(1):69-71.

29.郑红京.区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旅游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与优化研究[J].图书馆, 2015(8):90-93.

30.周立飞.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法[J].图书情报知识, 2001(2):40-41.

31.陈艳.图书馆开展旅游信息服务探微[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 26(1):68-70.

32.何松.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的策略思考——以贵州公共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刊, 2012(3):6-8.

33.孟娅萍, 郑海保, 温晓红,等.图书馆开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探索——以我馆开展晋商文化旅游信息服务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08(S2):48-50.

34.陈月华.旅游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满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34):3-5.

35.刘爽.旅游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1):88-89.

36.梁颖殷.国内年轻旅游者信息搜寻的行为调研与分析——以广州地区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 2008(5):23-25.

A Study on the Thread and Hot Spot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in China: Bibliometrics and Visualization Based on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Gong Ping

( Histor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measurement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the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time distribution, high cited papers,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subject change and research hot spots of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Comprehensively examining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The research content of China's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is diversified,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diversified, and it receives mutual attention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disciplines are intertwined and have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Keywords〕 Tourism information service Smart tourism 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 Tourism informatization Library

〔中图法分类号〕 G250

〔引用本文 格式〕 宫平.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J].图书馆,2019(9):085—091.

*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路径探索”(项目编号:L18BTQ001)研究成果之一。

(来稿时间: 2019年1月)

〔作者简介〕 宫平(1982—),女,博士,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评估及数字人文。

标签:;  ;  ;  ;  ;  ;  

我国旅游信息服务研究脉络与热点分析-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