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际化之路_ibm论文

联想的国际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及产业转移加速的形势下,运用全球化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的必然选择。企业国际化是企业产品、技术、组织体系与创新资源在全球化平台上配置,并最终形成全球消费者认可的全球化品牌的过程。联想国际化表现在技术服务与产品国际化、组织体系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等方面。

联想的国际化历程

联想公司于1984年开始创业,1988年香港联想成立,1990年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以资本要素国际化为起步的联想国际化的开始。在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时间里,联想从要素国际化入手,经历了技术服务国际化、产品区域国际化、产品全面国际化、产品多元国际化,通过品牌国际化,逐步实现了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进而使联想国际化经营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97年,联想与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标志着联想实现技术服务国际化。1999年,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标志着联想实现了产品的区域国际化。2000年,联想成为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标志着联想实现了产品全面国际化。2002年,联想成立手机业务合资企业,宣布进军手机业务领域。标志着联想实现产品多元国际化。2003年,联想宣布使用新标识“Lenovo”,标志着联想实现了品牌国际化。2004年,联想和IBM宣布达成协议,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标志着联想向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迈进。联想的国际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联想创新资源国际配置的实现使联想国际化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体现在海外销售中,1988-1993年联想开展跨国经营阶段初期,联想的海外销售比率在20%~30%左右。2004年完成了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后,连续5年海外销售占比达60%以上。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联想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第一家中国企业。2008年,联想为北京奥运会独家提供台式电脑、笔记本、服务器、打印机等计算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目前,联想已成长为一家国际性企业,总部设在美国罗利,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146亿美元,并建立了以中国北京、日本东京和美国罗利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架构。

联想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一是从1988年4月到1994年香港联想的上市,大力发展跨国经营阶段。二是从1994年到2003年,业务发展转向以国内为主、兼顾海外市场阶段。三是从2003年开始至今,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大力发展跨国经营阶段(1988-1994年)

1984年成立的联想(当时名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通过给国外公司做代理,积累了市场渠道。1988年4月,联想在香港合资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初期主要以电脑及配件贸易为主要业务。同年8月,在香港收购具有生产能力的Quantum公司,成立研发中心,并在1989年3月研制成功Q286 I型个人电脑主机板。1989年6月,香港联想公司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持股70%,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此,香港联想公司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机板。到1994年,联想主机板出口500万套,占全球市场的10%,进入最大生产厂商前5名之列。

第二阶段:以国内为主,兼顾海外市场阶段(1994-2003年)

1994年以后,联想的业务发展走上了重点关注国内市场,兼顾海外市场的道路。1993年联想集团推出我国第一台586电脑,1996年,联想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并持续6年稳居榜首,更于1999年以8.5%的市场占有率荣登亚太市场PC销量榜首。同年,联想战略路线第二条明确提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为主,决定集中精力经营国内市场。到2000年,联想电脑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到达29%。从2001年4月,联想宣布实施多元化战略,从原来的单一PC业务逐步扩展到消费类信息技术设备、商用类信息技术设备,手持设备,信息运营,IT服务,部件合同制造等六大领域,但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联想最终在2004年7月采取收缩战略,联想多元化的六大领域,除了PC与手机,全面放弃。

第三阶段: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阶段(2003-至今)

2003年,联想集团改换了它沿用15年的标识,由“Legend”换成“Lenovo”,并将其进行了全球注册。作为积极推进国际化的重要一步,2004年,联想做出决策,收购IBM全球PC业务。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迈出了其全球化的关键一步。2005年,一个国际化的新联想正式诞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发展成为在全球160个国家开展业务,海外收入超过总营业额60%的一家全球化企业。

联想国际化的经验

联想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式,具体表现为:通过技术服务与产品出口推进产品(服务)国际化,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实现组织体系国际化,通过品牌提升与扩展推进品牌国际化,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

通过技术服务与产品出口推进产品国际化

技术服务与产品的国际化表现在两个层面:与国际顶级软件与计算机公司微软签订知识产权协议实现技术服务国际化;拓展联想产品海外业务推动出口推进产品国际化。1990-2000年,联想在欧洲销售的产品主要以主板为主。2001年起,除主板以外,开始在欧洲拓展联想品牌业务,如笔记本、信息家电产品等,同时还在亚太国家销售信息家电和PC产品,在美洲开展主板销售业务。为推进产品出口,联想特别成立了联想海外业务拓展部负责国际市场的拓展工作。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联想为客户提供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机,并配备了ThinkVantage Technologies软件工具、ThinkVision显示器和一系列PC附件和选件。

通过设立海外机构实现组织体系国际化

为更好拓展国际市场,联想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组织体系的国际化布局。1990年上半年在美国洛杉矶设立分公司,下半年在法国德斯多夫设公司。1991年,联想德国公司成立。1992年,联想英国公司成立。1993至1994年,联想荷兰、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分公司相继成立。2001年联想美国分公司成立。在技术研发方面,联想于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及时获得电脑行业和电脑技术的最新情报和信息,形成了由美国硅谷、香港、深圳、北京组成的研发体系;生产方面,拥有香港、深圳两个基地;销售方面,北京联想拥有国内销售网,香港联想拥有国际销售网。在2004年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后,联想又在美国罗利设立的联想海外总部,与北京总部一起,统筹协调联想全球机构的运作。

图1 联想创新资源国际布局

通过品牌改换与新品牌打造推进品牌国际化

国际化需要有一个可以在全球使用的品牌标识。联想品牌国际化包含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原有品牌的改换,完成国内品牌国际化的转换;二是扩展并打造全新国际品牌。

联想产品进入海外市场后,联想英文品牌“Legend”在多个国家已被注册,无法使用“Legend”标识进行销售及市场推广。2003年,联想由“Legend”换成“Lenovo”,并进行了全球注册。

在国际化品牌打造过程中,联想相继推出全新国际化电脑品牌与手机品牌。2008年,联想推出针对全球消费个人电脑市场的品牌“Idea”,用于笔记本电脑时使用“Idea Pad”,用于台式电脑使用“Idea Centre”。笔记本电脑品牌Idea Pad是由联想北京设计中心全面负责,并针对全球消费者推出的产品。为提高品牌国际化影响力,联想积极参加国际品牌评选活动,电脑产品Idea Pad U110获得2008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ideapad U1双模笔记本电脑荣获CENT颁发的电脑和硬件类“CES最佳产品奖。201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上,联想推出全新手机品牌“乐phone”,再获殊荣。

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创新资源国际化配置

2004年,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实现其全球化的业务整合。并购后联想将IBM总部由纽约郊区迁至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将IBM的台式机业务从生产制造到研发的整个链条从美国搬到全球台式机供应链成本最低的中国,实现了创新资源国际配置。通过与IBM在日本、美国的两大科研团队密切合作,联想的技术有很大提高。国际并购使联想实现了创新资源国际化配置。

联想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联想实现了国际化整合,但在国际化经营中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产品进入主流市场面临的渠道挑战,品牌价值的保护和提升的挑战,国际化资源配置与组织体系融合面临管理与文化差异的挑战,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型面临的挑战等。

产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和商用大客户面临渠道障碍

在欧美发达国家,PC的供应链已经非常成熟,分销渠道已经被英迈等大分销商垄断,零售渠道则是BestBuy等强势连锁巨头的天下,以PC厂商为龙头整合弱小渠道商的“大联想”体系难以实现。而且,高昂的销售成本拉低了联想的整体利润水平。实现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后,联想的平均总利润率为13%,而戴尔为18%,惠普为24%。但在欧美主流市场及商用大客户市场中,成本高昂的销售令联想的平均营运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不到1%,而戴尔和惠普分别为6%和8%。渠道障碍使联想产品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和商用大客户面临巨大挑战。

ThinkPad品牌面临价值的保护和提升问题

联想从IBM手中购得了ThinkPad等品牌,按照IBM原来的设计思路,ThinkPad品牌专门针对高端商务机市场,但联想却强调推广这一品牌的简化版产品。联想的策略带动了ThinkPad品牌在中低端商务用户中的号召力,并依靠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提升了销售业绩。然而却伤害了ThinkPad的品牌价值,失去了中高端市场。联想更多考虑了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但对利用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表现不足。品牌提升与价值实现成为ThinkPad品牌经营面临的严峻挑战。

国际化资源配置与组织体系融合面临管理与文化差异的挑战

联想目前已实现国际化资源整合。整合后的公司来自于两家公司,虽业务背景类似,但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如何促进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主要问题。2009年初,联想进行人事调整,一些“老联想人”在新联想中承担了更为重要的角色,联想前期聘用的很多外籍管理人员纷纷离职。虽然联想在跨文化融合方面作为许多的努力,但文化与管理理念、方法的冲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在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利用国际化管理上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

联想面临由制造型向移动互联网服务型转型的挑战

2010年1月7日,联想在美国CES上提出了新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开始了又一次转型。按照联想的设想,未来5年移动互联网业务将占收入的10%~20%。联想作为制造业企业,在挺进移动互联网,做大做强服务业方面,如何有效的整合近20年来所获得的国际资源为移动互联网战略服务,将是联想由制造业向服务型转型面临的又一挑战。

政府在企业国际化中的作用

联想作为我国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其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既有成功经验,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如营销渠道拓展、品牌提升、文化融合、业务转型等,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除了联想,其他企业也会不同程度的存在。在上述问题,有一些问题,如文化融合,更多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而有一些问题,如渠道拓展、品牌提升、业务转型等,政府则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

针对产品国际营销渠道,打造有利于企业产品国际化的政策环境

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的外贸政策;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与主流市场渠道商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政策性银行向总行申请开办买方出口信贷业务,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对重点出口企业进行融资担保等,为企业拓展营销渠道提供金融支撑。通过加强产品国际认证与科技交流,鼓励利用各类国际、多边、双边互认机制,推动重点产品领域认证结果的国际互认,减少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技术性障碍。加大对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支持力度。

针对品牌价值提升,打造一个有利于品牌国际化的环境

加大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宣传推广。充分运用政府信用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利用各种政府国际交流活动推介企业品牌,如政府出国访问带领企业随同前往,政府举办各种国际展览、文化节、博览会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宣传与提升力度等。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创新扶持力度,支持企业通过创新提升品牌价值。加强对企业相关技术及品牌推广的法律服务,保护企业利益。

针对高附加值服务转型,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环境

大力支持与推进研发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行业的整体发展。对制造企业发展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与科技服务业给予税收鼓励和支持。鼓励企业应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参加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及标准制定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开发项目提供支持,促其早日取得成果,进入国际市场。

标签:;  ;  ;  ;  ;  ;  ;  ;  ;  

联想国际化之路_ibm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