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少斌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豫西智慧旅游研究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 旅游扶贫是贫困山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处于“万山丛中”的河南省卢氏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扶贫任务极其艰巨。本文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对卢氏县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卢氏县旅游扶贫策略选择,以期通过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助推卢氏县农户脱贫致富。

[关键词] 旅游扶贫;可持续生计;卢氏县

2019年2月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指出要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也是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第一项重要工作。2019年4月15—17日,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习近平在重庆市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形势,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1]。河南省三门峡市现有43个旅游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重点旅游贫困村、5113户贫困户及其涉及的17606名贫困人口,其中90%以上集中于卢氏县。卢氏县旅游扶贫任务非常繁重,如何通过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助推卢氏县农户脱贫致富值得研究。

1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

1.1 自然资源保存较好,但缺少科学规划,村容村貌亟待改善

卢氏县自然资源丰富,景观众多,被誉为“中原绿宝石”“豫西后花园”“天然氧吧”。卢氏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旅游环境又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但地广人稀的乡村地域一直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个别村做了一定的规划,但有的规划前瞻性不足,规划方案欠合理,其中针对旅游发展的旅游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脏、烂、差的村容村貌也是乡村缺乏合理规划的体现。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污水乱流和畜禽乱跑的现象在一些村庄仍有存在。没有制定发展规划的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阶段负面影响并不明显,但在中后期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会制约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1.2 交通有较大改善,但其他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设施容量有限

古县志记载“卢氏乃四塞之邑,处万山丛中,不通孔道”。2016年以来,卢氏县借助交通扶贫,实现了全县352个行政村(2018年行政村区划调整之前)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解决了151个村、313个自然组通达问题,使213个行政村、1456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2]。道路的改良基本上满足了当地人的交通需求,但是如果到了旅游旺季,蜂拥而至的游客聚集在乡村旅游地,势必造成交通相当拥挤。另外,卢氏县缺乏道路景观设计,道路景观美感不足。卢氏县地处万山丛中,险峻的地形地貌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诸如停车场地、垃圾处理、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严重缺失或者十分简陋。

(2)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国际化经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遵循一系列管理制度,有的是人本原则,有的是严格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也造成了企业文化的冲突.跨文化管理者之间的文化冲突会使管理团队缺乏凝聚力,导致决策效率降低,企业目标无法顺利达成.

1.3 乡村集体经济贫乏,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短缺

资金支持是乡村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如果仅靠政府拨付资金发展乡村旅游,资金缺口仍然很大。2018年9月,卢氏县官道口镇新坪村、双龙湾镇西虎岭村、文峪乡庙沟村、横涧乡碾盘村4村被授予首批“三门峡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2019年9月,瓦窑沟乡耿家店村、五里川河南村、汤河乡汤河村、横涧乡淤泥河村、范里镇新庄村和碾子沟村又荣获“2019年度三门峡乡村旅游特色村”,成绩喜人。但是,卢氏县仍然有很多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投资开发乡村旅游的资金缺乏,既无法进行大型乡村旅游建设工作,又直接导致乡村旅游活动开展质量较差。

1.4 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乡村旅游人才急缺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而乡村有效治理主要依靠农村基层组织。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目前,卢氏县部分乡村基层组织亟待进一步加强,主要原因是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间接弱化了基层组织素质。一些村干部年龄大,干劲不足,号召力不强,影响了乡村旅游扶贫的顺利开展。

1.5 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卢氏县的人力资本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非常突出,有劳动能力的旅游脱贫主体缺失是该县旅游扶贫的最大障碍。孟媛曾对卢氏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结论是因交通条件差致贫比重最大,占38.14%,因缺劳动力和技术致贫的占7.30%,因病、因残、因学致贫也占有相当的比例[3]。另外,目前卢氏县乡村旅游的从业者多是当地的农民,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技能较低,营销经验不足;而优秀的旅游人才因为工作地点不便、薪酬不高等原因而不愿意到山村发展,这就导致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才紧缺。

2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策略

2.1 科学规划乡村旅游,改善村容村貌

卢氏县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因此,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和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高标准谋划、高标准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整治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要在各乡镇掀起环境卫生大整治新高潮。标和本要兼治,贫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是其自然生计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要深入贯彻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思想理念,尽管目前少部分贫困居民没有参与旅游经营的意识或难以实现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但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惠及所有贫困居民[4]

2.2 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满足旅游配套需求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能只有观光旅游思维,还要统筹考虑、科学规划。卢氏县应以《三门峡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编制好本地区旅游扶贫规划,对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聘请专业团队做好乡村旅游开发规划。在做旅游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田园风光的保持,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坚持以特取胜,提升乡村游的文化品位。

最后,整个混凝土浇筑的过程,最好可以连续完成。一般而言,没有掺合剂的混凝土浇筑时,温度超过30℃时,间隔时间不超过90min,气温10℃左右时,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50min。一旦超过规定的间隔时间,混凝土凝固后出现裂缝,此时应做好标记,进行掩埋处理。

金融资本是贫困山区居民顺利实现生机转型的关键因素。三门峡市政府在2017年10月29日所印发的《三门峡市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三政办〔2017〕57号)中指出,要用好财政资金。加大资金倾斜力度,每年上级拨付的旅游专项资金,用于旅游扶贫的比例要在50%以上,但仍存在旅游扶贫资金不足的难题。因此,要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吸纳外界投资商、政府及本地经济条件好的居民入股,尝试成立乡村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农家乐、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要落实税收、土地、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要多方举措,共解旅游扶贫资金不足难题。

2.3 创新投融资机制,破解旅游扶贫资金不足难题

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主要指的是向游客提供食、住、购、娱等方面服务的设施。对于乡村旅舍,一定要突出乡土特色和乡村味道,就地取材,如将卢氏剪纸贴在旅舍门上、窗上,制成镜框挂在墙上,营造出民俗氛围。在乡村餐厅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卢氏绿壳鸡蛋、卢氏香菇、卢氏羊肚菌、卢氏蜂蜜、卢氏板栗和卢氏野生猴头等为原料制作现代城市人钟情的绿色佳肴。乡村旅游项目采用乡土气息浓厚、游客参与度高、文化传承度强的卢氏锣鼓书、舞狮等。

选择该院收治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4例,对照组:男患38例,女患16例,年龄51~73岁,平均年龄(62.4±5.8)岁,结肠癌 39例,直肠癌15例;研究组:男患 36例,女患 18 例,年龄 52~75 岁,平均年龄(63.7±5.9)岁,结肠癌38例,直肠癌16例,排除心脏、肾、肺功能衰竭者,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4 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最为基础的生计资本。因此,一定要加强卢氏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当地人力资本。其具体措施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促进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就地成才”。经营乡村旅游的主体人员一般是当地村民,因此最理想的乡村旅游人才建设途径是当地村民经过教育培训后的“就地成才”。一方面,可以结合三门峡市政府实施的“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种子工程”,强化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在经营服务、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加强对农户服务意识、经营理念、卫生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旅游专业人才对指导贫苦居民家庭高效利用生计资本的重要作用,结合本县《关于专项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人才引进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推荐理由:宪法上的基本权利,是有效力的法规范。建构基于宪法文本的解释方案,厘清基本权利条款的规范结构和规范内涵,使之在技术层面上成为可以适用的规范,是宪法学的基本任务。《基本权利的规范建构(增订版)》是基本权利总论领域的体系性著作,围绕基本权利的功能,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基本权利的保护范围、限制、竞合、冲突等问题进行了教义学建构,并回应了中国法治实践中的众多基本权利问题。

2.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旅游互助组织

习近平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实施扶贫工程的实践证明,凡是扶贫工作搞得好,基层组织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卢氏县在旅游扶贫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选出一批号召力强、能起到引领作用的党支部委员,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农村资源优化配置和扶贫产业综合开发,为旅游精准扶贫高效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在乡村旅游扶贫中,基于系统性、专业性的考虑,尚需一个非政府组织来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得到健康蓬勃发展,因此,建立旅游互助组织很有必要,可以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帮助村民进行乡村旅游的决策及运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9-08-15)[2019-11-05].http://www.cpad.gov.cn/art/2019/8/15/art_61_101883.htm l.

[2]河南卢氏:交通扶贫铺就康庄大道[EB/OL].(2019-04-03)[2019-11-05].http://hn.ifeng.com/a/20190403/7324486_0.shtm l.

[3]孟媛.河南省卢氏县精准扶贫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4]白培培.旅游干扰下贫困山区居民可持续生计资本研究:以河南省嵩县白云山周边乡村旅游地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 F592.7;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4-39-2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GGJS293)。

作者简介: 李少斌(1976—),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

标签:;  ;  ;  ;  

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卢氏县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