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合肺间质病变临床研究论文_于佳妮,孙占娟,刘惠杰(通讯作者)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连云港 222002)

【摘要】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特征,为早期发现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最大呼气中段流量、一氧化碳弥散功能。放射学检查为肺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合并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HRCT有明显的小叶间隔增厚、蜂窝肺等影像学改变,肺功能示弥散功能下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受损。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规作胸部CT、肺功能等检测,可早期检出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肺部疾病进一步恶化,阻止肺间质纤维化的关键。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肺高分辨CT;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30-02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并可以出现发热、贫血、类风湿结节等关节外表现[1]。肺部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及血供,是最常受累脏器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因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而被忽略,晚期出现肺纤维化,预后极差,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而危及生命[2]。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我院2015-2016年住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其中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现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以指导其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来自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32例合并肺间质病变,其中男性5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1.4±12.8岁,平均病程9.4±4.6年。病例诊断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规定的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标准。RA—ILD的诊断参照2000年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ATS/ERS)提出的IPF的临床诊断标准。合并以下疾病者除外:(1)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患有肺结核及结核感染患者;(3)有结节病、肺部肿瘤者。

1.2 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观察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胸闷、气短、Velcro啰音、活动后呼吸困难等。

1.3 放射学检查采用Somatom DR3 CT机做肺部高分辨率扫描,层厚为lmm,层隔为2mm,扫描条件为137kV,275mA。所有图像均以肺窗(窗宽1200Hu,窗位500I-Iu)和纵隔窗(窗宽300Hu,窗位40I-lu)拍摄CT片。

1.4 肺功能检查

用我院肺功能检测仪(德国Jaeger公司)。指标包括:潮气容积(VT),最大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

大呼气中段流量(MMFF)。采用单次呼吸法测定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LCO)。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分析在SPSS 13.0统计软件上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呼吸系统表现

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呼吸音改变、Velcro啰音、活动后呼吸困难等,其中以咳嗽及胸闷最常见。

表1 RA-ILD患者主要呼吸系统改变

2.2 肺部高分辨CT扫描结果如下

主要表现为叶间胸模增厚(12例)、小叶间隔增厚(18例)、胸壁胸模肥厚粘连(10例)、支气管壁增厚(11例)、马赛克征(9例)、支气管扩张(15例)、肺气肿(2例)、磨玻璃样改变(10例)、斑片状阴影(8例)、蜂窝样改变(9例)、小结节影(6例)、纤维瘢痕(12例)等。病变多分布于双肺中下野,晚期发生广泛纤维化。

2.3 RA-IDL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0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弥散功能障碍26例,小气道功能受损14例。与RA相比,RA-IDL患者存在明显的弥散功能下降、限制性通气障碍、小气道受损等肺功能异常。结果见表2。

表2 RA 和RA-ILD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预计值,x-±s)

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甚至畸形。临床上除关节炎症状表现外,亦可引起皮肤、肺、眼睛、心脏、神经系统等脏器受累[3-4],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从收集的病例来看,RA-ILD可出现多种呼吸道症状,但无明显特异性。

肺HRCT对于RA-ILD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5]。从HRCT上可以监测RA-ILD病变的结构改变。RA-ILD可出现肺磨玻璃样阴影,以中下肺为主,严重时可进一步发展成网状、条索状、网状结节影。晚期结节状阴影增粗,形成蜂窝肺。本研究结果显示RA-ILD可累及两侧多个肺野及多处胸膜,以两侧中下肺野发病最为常见,呈多发性、多样性特点。主要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叶间胸膜肥厚、马赛克征、支气管扩张等征象,基本可反映RA-ILD的病理发展过程。

RA-ILD患者肺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肺顺应性降低、肺活量减少,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杜永成等检测32例无呼吸道症状的RA患者的肺功能时发现12例患者肺功能有改变,早期改变以弥散功能损害为主。肺功能检测可了解呼吸动力学改变,对判断预后有不同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RA-ILD患者可表现为弥散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受损等。监测RA-ILD肺功能变化对判断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HRCT结合肺功能检测,对于RA患者合并肺损害的检测和治疗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帮助,可作为RA-ILD病情变化的一项基本诊断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Brown KK.Rheumatoid lung disease.Proc Am Thorac Soc.2007,15;4(5):443-448.

[2] Gauhar UA,Pulmonary manifestation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28(4):430-440.

[3] Carmona L,Rheumatoid and arthritis in span:occurrencr of 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s of disease severity[J].Ann Rheum Dis,2003,62,:897-900.

[4] Young A,Extra-articular manifestationgs and complication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1)Best Praet Res Clin Rheumatal.2007:21(5):907-927.

[5]杜永成,类风湿关节炎引起肺功能损害的早期研究[J].中华风湿病杂志,1999,3(3):175-176.

论文作者:于佳妮,孙占娟,刘惠杰(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类风湿关节炎合肺间质病变临床研究论文_于佳妮,孙占娟,刘惠杰(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