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临床分析论文_周丽霞,殷圆

(1.苏州市中医医院肾内科 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糖尿病是诱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虽然由糖尿病引发终末期肾病患者经腹膜透析死亡率已大幅下降,该方式下的死亡率仍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各项临床指标,,为提高糖尿病诱发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法研究,抽取从XX市XX医院信息数据库收集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信息,筛选病历,并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和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统计。结论:相对于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更易患上营养不良、水肿、微炎症及腹膜炎等并发症。临床可通过改善患者营养情况,控制好患者血糖水平,阻断微炎症及降低腹膜感染率来提高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9-0042-02

终末期肾病是指各种原发性或者多发性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肾功能衰退最终发展至终末阶段的病症[1]。近年来,由糖尿病已经成为引发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发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截止2017年1月,国内终末期肾病患者约250万人,其中由糖尿病引发终末期肾病患者100万人,占比高达40.4%[2,3]。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医疗方法包括肾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其中肾移植受到器官来源紧缺、配型困难、移植后机体易产生排斥反应、费用昂贵等特点限制,临床应用并不广泛。而相对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以设备要求低、费用相对低廉、操作简单方便、患者痛苦感低、对同时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为适合等特点,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并符合目前医学的发展模式。然而糖尿病肾病患者更易产生营养不良、微炎症、腹膜炎、等并发症,成为进行长期腹膜透析治疗的阻碍。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与分析,为糖尿病腹透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4,5,6]。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纳入标准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XX市XX医院信息数据库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被诊断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病历信息,并从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历信息共108例。并按照糖尿病是否为终末期肾病原发病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患者66例,非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组患者5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标准为:1.确诊糖尿病时间≥3年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 持续性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0μg/m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0μg/min或尿白蛋白定量>300mg或尿蛋白定量>0.5g/d。3. 确诊排除其他肾脏疾病。4.病历信息资料包含年龄、性别等患者基本情况、临床生理指标完整等。

1.2 数据处理 采用横断面观察方法,反映两组患者营养情况、透析充分性、

微炎症状态、容量负荷及生化指标,得到相关结果,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

及出现差异的临床意义。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统计描述,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相对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患者组(平均年龄43.52±11.13周岁),糖尿病腹膜透析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平均年龄49.79±13.18周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X2为0.59,P值为0.56,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透析时间分别为16.81±5.41月、 14.78±5.12月,X2为1.02,P值为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膜透析时间在7-25个月,非糖尿病腹膜透析组较与糖尿病腹膜透析组的年龄、性别、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钙磷乘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有分组比较的意义,详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合非糖尿病组患者一般情况表

本文的临床容量负荷评估主要考察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水肿情况。病历信息统计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腹膜透析患者总体水肿发生率92.9%,轻-中度水肿发生率为72.7%,重度水肿发生率为14.3%。而非糖尿病组总体水肿发生率在50.0%,轻-中度水肿发生率为45.6%,重度水肿发生率为4.5%。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轻-中度水肿发生率、重度水肿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水肿情况更为严重。

论文作者:周丽霞,殷圆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腹膜透析临床分析论文_周丽霞,殷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