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待挖掘的冰山: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回顾_现代物流业论文

待开掘的“冰山”——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冰山论文,第三方物流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激烈程度近乎残酷。于是人们开始注重核心竞争力,把不属于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外包。于是产生了第三方物流。

如果说第三方物流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是赚取利润的重要源泉的话,我国第三方物流还只是未被开掘的冰山,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

也许我们对第三方物流的概念还不甚清楚,也许对其所蕴藏的巨大的利润潜力还没有发现,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这是经济领域的又一条阳光大道。因此,让我们走进第三方物流。

快速发展的物流新业态

虽然,从形式上说,有商品交换流转,就有“物流”,但真正称得上是一类产业的现代物流,却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而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内涵——第三方物流,更是伴随网络信息化才形成发展起来的新业态。

第三方物流,既不同于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物流形式,也不同于企业的自营物流。相对于前者,第三方物流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介入商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包括运输、储存、配送、包装加工、信息交换、订货补货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相对于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是商品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者——专业物流公司,故其又被称为专业化的社会物流。

第三方物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物流模式。据统计,在美国,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规模总量中的比例为57%,在日本为80%,欧盟为76%。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传到中国。我国较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如上海友谊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是由原上海储运经过分离和改制后组建的,为国际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联合利华提供专业物流服务,业务由最初的仓储和运输服务,发展到今天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个性化服务,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3年成立的中远集团,1995年对陆上货运企业进行整合,成立了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货运网络。这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中国物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热”开始在中国出现。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的企业有几十万家。参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迅速增加,占整个物流企业数量的比重也从1997年以前的不到2%增加到目前的8%左右,约3万家。2001年,仅北京市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有120多家,截止到2002年1月31日沪深股市中总共有54家上市企业进入物流业或者与物流相关的行业。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0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规模在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时,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高于30%。第三方物流以知识化、科技化、服务综合化、个性化为特征,是一种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顺应了专业化社会分工、管理创新上的经济发展需要。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直言:“那种无序竞争、大家都在打价格战的本质,是因为它没有别的出路,没有物流。价格战打到最后是什呢?亏损,再进一步是停产。”很多企业开始认识到第三方物流服务是除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具体说来,第三方物流服务有利于企业专注于主营核心业务,有利于企业减少投资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拓展企业市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质量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的物流,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把相关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分析预测,三年后我国企业外包原材料供应物流将从现在的15%增加到35%,生产商产品销售外包物流将从目前的45%增加到80%,分销商销售物流的外包将从目前的25%增加到65%。

另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存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即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三方物流市场格局

目前,按形成途径划分,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们在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各自拥有一定的份额。

第一类就是前文所说从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在国内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中占据了半壁江山。

第二类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约25%的市场份额。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是从1992年承包铁路货物转运站开始,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州、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第三类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原有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马士基物流公司、TNT物流公司、和黄天百物流公司等。

第四类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

总体上看,传统的企业尚处在转变之中,新兴的企业尚在起步,外资企业只得到有限的发展。真正拥有可以信任的品牌、庞大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管理体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运作经验的物流龙头企业尚未出现。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还未有一家物流企业独自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从地区分布上看,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企业数量以及服务收入绝大部分是集中和来自东部地区。据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24%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了30%的服务收入;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企业的28%,获得了35%的服务收入;京津唐环渤海地区集中了企业的27%,获得了32%的服务收入。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和领域上看,目前中资及外资物流服务商在运营过程中,各有侧重。据调查,外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关注进出口物流业务,该部分业务约占其收入的70%,其客户企业98%是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中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为国内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服务,该部分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8%。

广阔的发展前景

大力发展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得到了国家领导、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应该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11月2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吴邦国同志也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商业流通形态”,“转变思想观念、摒弃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在我国逐步建立起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速物流发展,加强物流理论和技术研究,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尽快改变物流落后状况。朱镕基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推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多式联运,发展提升传统流通业、运输业、邮政服务业。”进一步确立了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001年3月国家经贸委等6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我国工商领域由企业物流向社会专业物流的转变。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服务与工商企业的生产和营销紧密融合,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具备为用户优化物流管理提供策划设计、组织运筹和实际操作等综合服务的能力。”

目前,我国已有30多个城市宣布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或建立大型物流基地。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已制定了专门的物流发展规划,将现代物流业列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加入WTO后将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的开放,国内企业面临着提高经营效率的压力,更多的企业会选择外包物流业务的方式,产生更多的第三方物流需求。

在物流方面,我国承诺所有的服务行业在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有关外国股权比例的限制,准许外国物流服务供应商进入中国市场。这些限制的解除为国外物流公司大量进入我国提供了方便。国外物流公司的进入将对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业带来影响。一方面,国外物流公司在品牌形象、管理理念、资金实力方面占有较强的优势,这些公司的进入将对国内传统物流业带来巨大冲击。国内物流企业面对竞争压力必然会从各方面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外物流公司进入我国,他们会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引入中国,而且会利用自己在资源、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国内物流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业越发达,整体经济效益越高,物流支出在GDP中的比重就越低,但同时随着物流支出在GDP中比重的下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支出总量中的比重却显著上升。美国等发达国家整个物流总支出只占GDP的10%,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支出总量中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我国整个物流总支出约在1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占GDP的比重约20%。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支出总量中的比重是10%,而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400亿元的数据推测,则只在2%左右。

目前,我国GDP规模在1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若按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推算,我国整个物流业的市场规模应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应不小于5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带动,这个市场规模还应该有进一步的扩张。显然,与目前已实现的规模相比,中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市场就像一座待开掘的巨大冰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值

问题与对策

中国物流业虽然蓬勃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已开发的市场还不及冰山一角。甚至在有些人看来,外包物流服务在中国有叫好不叫座的嫌疑,这其中有很多问题和原因。

首先,企业对外包第三方开展物流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市场需求不足。正如一位论者所指:“我国的物流着眼点不应在物流供给,而在于培养和挖掘物流需求”。著名物流专家吴清一也谈到“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缺乏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应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意识不够,从而使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

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素质、水平还不尽人意。据调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收入的85%来自基础性服务,比如运输和仓储,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及支持性的财务服务收入只占15%。这实际上反映了目前存在于第三方物流领域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服务功能手段原始单一。此中根源却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真正的现代物流服务知识及专业人才,未能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而不能真正具备提供具有现代内涵、构成第三方物流核心特征的一系列全过程增值服务能力。

另外,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在该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上谈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是与发展现代物流、完善供应链管理背道而驰的。”著名物流企业宝供物流集团运营总监肖楚雄对此感受更深:“我们这个行业或者产业缺少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不知对口在哪里。”

要开掘第三方物流市场这座冰山,实现应有的市场规模,我们就必须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来说,需按现代物流的内在要求,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增强企业素质,强化增值服务。但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全社会的推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据可依;二是,尽快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实施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使物流业务运作有章可循;三是,发挥组织、协调、规划职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端,避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正如前文所述,需求问题才是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中,只有需求才真正是市场的源动力。只有企业对外包第三方开展物流服务的需求充足,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才会有持续改善服务的利益驱动和资源支持,物流市场资源才不会浪费,同时也会推动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而要解决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就需要企业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到外包第三方开展物流服务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这一方面,当然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来吸引、培养、挖掘;另一方面,也需加强宣传报道,有赖于社会舆论尤其是相关媒体的努力;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整个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完善,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只有清晰的产权制度才能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追求经济效益的市场主体、理性的经济人,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正的动力和保障,使之放弃诸如“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和做法。

冰山已经消融,前面的路会越走越宽广。

标签:;  ;  ;  

有待挖掘的冰山: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回顾_现代物流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