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旧鞋”也可以走“新路”--注重新课程改革中的旧文本教学_白杨论文

穿“旧鞋”也可以走“新路”--注重新课程改革中的旧文本教学_白杨论文

穿“旧鞋”也能走“新路”——聚焦新课改中的老课文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文论文,新路论文,能走论文,新课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次,我校语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许多老师谈到教学中的困惑:现行教材中有一半以上是老课文,教龄长一点的教师已经教几遍了,由于轻车熟路,常常习惯于用老方法教。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课文怎样教出新意,闪耀出新理念的光芒?问题就是课题,我校语文教师围绕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探讨穿“旧鞋”走“新路”的方法。

一、开发课程资源,让教学内容新

【案例】 《景阳冈》教学片断(人教版第十二册)

师:同学们,《景阳冈》是根据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内容我们已经读懂了,想了解更多关于景阳冈和武松打虎的内容吗?我们一起走进“网络中的景阳冈”,把搜索到的内容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介绍给大家。

(先打开电脑,输入“景阳冈”“武松打虎”“水浒传”等关键词,搜索内容,并作浏览、筛选和处理,准备交流)

生:我读了《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全文。其中有一首诗赞扬了武松打虎的壮举写得很好。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

生:景阳冈位于山东省阳谷县张秋镇,现为知名旅游线路——水浒旅游线重要景点。

生:景阳冈酒业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粮食酒重点生产厂家,生产浓香、兼香、酱香三大系列近百个品种的酒,主导产品有景阳冈酒、景阳冈特曲、景阳冈小老虎酒、透瓶香、十八碗等,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产品”“中国历史文化名酒”“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等称号,曾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省著名商标”。景阳冈酒,享誉大江南北,素有南茅(茅台)、北虎(景阳冈)之称。恐怕武松自己也没想到,他的打虎壮举会给后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我查到一篇题为《从哨棒看英雄》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哨棒”在《景阳冈》中对刻画武松性格发挥的重要作用:武松进店喝酒、上冈休息都棒不离身,表明他警惕性高;武松出店“提着哨棒就走”,何等干脆,看到树干上有虎的告示却“拖着哨棒走上冈来”,一副无所畏惧的英雄模样。一根哨棒,充分显示了人物性格特点。

生:我查到一篇文章,描述了同学们关于武松打虎的辩论:正方认为武松为了保住性命应该打虎,反方认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武松不能打虎,应该想其他办法逃生。通过紧张有趣的辩论,大家达成共识:过去人类不能主宰自然,作为自卫,武松只能打虎,今天,为了保护生态平衡,必须保护老虎。我们学习《景阳冈》,不是学武松去打虎,而是学习他勇敢无畏的精神,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致描写的方法。

生: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讲到如何对待帝国主义时,曾经用武松打虎做比方,这样讲过:“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反思】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把教材看做是单一的知识载体,忽视了教材的话题、范例功能和其他课程资源的开发。其实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此案例中,教师以教材为依托,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网络这一现代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会学习,既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扩大学习语文的视野,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构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过程,为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倡导自主探究,让教师角色新

【案例】 《月光曲》教学片断(人教版第十册)

师:我们来读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这一段,看看能不能读出问题来。

(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生:贝多芬听到的钢琴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

师:老师也感到很奇怪,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吧。

生:可能是贝多芬离茅屋较远,琴声传来时忽高忽低,有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

生:可能是钢琴坏了,弹奏时有的键不响了。

生:可能因为姑娘是个盲人,有时按错键,声音断断续续。

生:可能因为贝多芬是个大音乐家,他的曲子很难弹,姑娘弹得不熟练。

(师依据生的发言依次板书:①距离远②琴键坏③按错键④曲子难)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猜想,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呢?我们继续往下读。

(生继续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生:我猜想①有合理性因素,因为贝多芬起初离茅屋较远,在远处听琴声有一种断断续续的感觉。

生:我猜想②是错误的,因为如果钢琴坏了,贝多芬弹奏时也应该是断断续续的。

生:我猜想③也是错误的,因为姑娘虽是盲人,但从文中看出,她一直勤奋练琴,不大可能按错键。

生:我猜想④是主要原因,因为盲姑娘说这首曲子非常难弹,她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师:同学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验证和判断自己的猜想,讨论得非常好!

【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此案例中,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引导者,教师和学生一起建立了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作为合作者,教师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探究中的过失和错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在读中生疑,再提出猜想,然后阅读求解,最后在反思中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把课文前后勾连、融合贯通、综合领悟的探究方法。

三、突出主体感悟,让教学方式新

【案例】 《白杨》教学片断(人教版第十册)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想一想白杨树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生边读边想,但教师不要求立即回答)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具体地方说一说。

生:河边需要它,它就在河边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高山需要它,它就在高山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草原需要它,它就在草原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生:沙漠需要它,它就在沙漠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风沙四起,白杨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

生:风沙四起,白杨挺起坚实的胸膛,挡住飞来的风沙。

生:大雪纷飞,白杨挺直腰杆,承受重重的雪压。

生:数月干旱,白杨的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顽强地生长。

生:洪水浸泡,白杨任凭风吹浪打,毫不动摇。

师:你体会到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生:我体会到白杨能适应各种环境,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现在哪里。

生:我体会到白杨生命力强,无论条件多恶劣,都能顽强地生长。

师:白杨的品质量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生:(声情并茂地)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您,您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反思】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重理性分析轻感性领悟。“教”往往处理为教师把自己阅读的感悟和盘托出地倒给学生,“学”蜕变成学生听取教师分析讲解的过程,教师成了感悟的主体,学生成了感悟的客体。怎样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感悟呢?在此案例中,白杨的品质,是一个理性、抽象的问题,而小学生以感性、形象思维为主。教师从感性入手,让学生把“哪儿”换成“河边”“高山”“草原”“沙漠”练说,这些地方在其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来,使他们对白杨生长的环境有了具体的感受。教师又让学生填空补说,学生对白杨在各种恶劣条件下顽强生长便有了更深入的体会,白杨的形象在心目中“立”了起来。这样,学生对白杨的认识就可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它”换成“您”练读,使本来由父亲对白杨的间接赞美变成了学生自己对白杨的直接赞美。由于变换了角色,他们读得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技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同时由于有理性认识的指导,在读的过程中又加深了对白杨品性、父亲情怀的感悟。

回顾我们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对于教材中的老课文,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的眼光去钻研教材,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去烛照教学。我们逐步走出了困惑,因为我们坚信:只要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使穿“旧鞋”,也能走出“新路”来。

标签:;  ;  ;  

穿“旧鞋”也可以走“新路”--注重新课程改革中的旧文本教学_白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