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部地区综合运输能力的研究_交通论文

提高中部地区综合运输能力的研究_交通论文

中部地区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交通运输论文,能力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2—0042—04

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桥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出现了超乎常规的发展势头,交通运输需求增长强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着交通设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因此,构建顺应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较强的引导支撑作用的综合运输体系,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崛起对交通能力建设的新要求

1.扩大运输供给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快中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动中部地区交通运输快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部地区实现新型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支撑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条件,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我国东西融合和南北对接十分迫切和重要,有利于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等综合资源优势,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利于提高中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承东启西,承接南北的需要

中部地区交通发展关系到全国交通的畅通,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同时,中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从东到西梯次推进中,既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和资本的梯度转移,又要为西部原材料、产品以及资源、劳动力等向东部乃至海外输出发挥通道作用。只有加快综合交通的发展,才能将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交通要先行,当务之急要加快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3.中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中部地区经济活动的重心和增长极,无论是其十字核心区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各产业带的形成与发展,包括城市群的内外联系,都需要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支撑。

4.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城乡协调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就业人员跨区域大范围流动,形成了城际之间、区域之间强大的客运需求。中部地区农业人口多,又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巨大交通运输需求不容忽视。

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总量仍显不足,综合运输网络尚待完善。如河南省境内的京港澳、连霍国道主干线及部分国道、省道交通量快速增长,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国家铁路运力紧张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地方铁路运输通道尚未形成;全省现有的3个民航机场设施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2.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不尽合理,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公路干支结构不尽合理,一级公路发展缓慢,一般干线公路技术标准偏低;交通枢纽、城市交通与交通干线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配合,运输设施缺乏统筹规划,交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3.交通领域的各项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交通需求旺盛与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交通建设的债务风险逐渐凸显,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干线公路建管体制改革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办法急需出台。

4.交通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设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生产整体水平方面的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交通信息化水平和交通技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农村公路建设仍然比较落后。农村公路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其建设、管理和养护主体不明确,管理与养护滞后问题较为突出。

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能力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根据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现有的基础条件,按照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要求,加快中部地区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为主导,以提升交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和发挥交通先导作用为目标,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强化交通的通道作用和枢纽作用为主线,以国家相关交通发展规划为指导,突出强调跨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衔接和功能互补,全面推进中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中部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突出抓好交通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综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完善监督制度,推进运输市场化进程,促进交通运输发展;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突出抓好运输大通道的建设和加大落后地区和农村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协调发展;以坚持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升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发展方向和重点

1.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体系有效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快中部崛起,交通运输必须加快发展。一是要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现代化进程;通过增量的快速扩张和存量的升级改善,实现网络覆盖面的扩大、通达度的延伸和机动性增强,扭转有效供给短缺的局面,同时在发展中优化运输结构。二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协调发展。优化网络布局,整合各种运输资源,强化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提高系统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三是要致力于建立快捷、安全、舒适、便利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措施,扩大服务范围,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效率和质量,尽最大可能满足用户需求。

2.以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为重点,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和优化。整合交通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运输枢纽。一是全力构建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形成全国综合运输通道。二是注重路网改善,扶持国道改造升级,增强干线公路对城市发展和产业聚集的引导和支撑能力,以促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内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和壮大。

3.以协调发展为基本立足点,进一步完善农村运输条件。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农村人口比例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先要发挥中部农业优势。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农村公用事业,加快全国商品粮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交流融合,缩小城乡差距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长江黄金水道横跨中部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长江水运已成为中部地区内外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沿江冶金、石化、电力、汽车等重化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要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的高度,精心谋划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充分利用长江运输大通道和水资源优势,做到多种运输方式,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管道与各主要港口的有效衔接,构建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形成。

5.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重点构建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客货运综合运输枢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并发挥中部地区作为全国交通运输枢纽的区位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求中部地区加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客货运综合枢纽建设,加强以港口城市为依托的现代物流综合枢纽建设,逐步建立起体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功能的综合运输站场体系。

(二)发展目标

1.枢纽建设

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重点构建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客货运综合运输枢纽,形成以郑州、武汉、长沙、太原、合肥、南昌为中心的6个综合运输枢纽组群;以13个主要港口为支撑,以其他重要港口为依托,以一般港口为基础,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港口体系;建设以33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核心,其他集散型公路运输场站为支撑的公路运输枢纽体系。以23个民航机场为主要支撑统筹机场建设,实现空港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科学合理的总体交通网络;以西气东输管道建设为重点,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的天然气和成品管道输送系统。按照“无缝衔接”和“零换乘”的指导思想,以综合性运输枢纽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枢纽及客货集散中心建设,增强中心枢纽城市的客货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衔接,充分保障各种运输方式与城市交通系统物理和逻辑的紧密联系,强化运输系统中集疏运的衔接配套。

2.铁路建设

要大力发展运量大、占地少、污染小的铁路运输,通过合理布局和优化现有路网,加速铁路的现代化进程。一要重点突出晋煤、豫煤外运通道和重要运输干线的建设,形成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地理空间和大运量流向相适应的框架网络布局;二要加快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建立连接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的高速公路,部分区域城际间采用磁悬浮列车技术,以适应大流量高强度的旅客运输需求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快速化、高服务质量的要求。通过客货分线以及重载化、集装化等措施,大幅度提高既有线路的货物运输能力;主要加快修建区域内城际铁路,以适应都市圈和城市带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扩展所产生的高密度大流量的城际旅客运输需求。此外,加快发展郑州、武汉、长沙等特大城市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3.公路建设

形成通道能力充分、网络结构合理、枢纽功能完善、客货运输便捷、管理运营高效、支持保障完善、环境友好和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公路网络和公路交通运输体系。

(1)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高速公路网由国家高速公路和重要的地方高速公路组成,规划总里程约2.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78万公里,基本构成“六纵十三横”布局。在国家高速公路基础上增加具有区域对外通道、省级通道、对国家高速公路起补充作用的地方高速公路约5000公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高速公路网将形成“七纵、十九横”的布局形态。各省与相邻东部地区间至少形成2条以上的高速公路通道,各省与相邻西部地区间至少形成1条高速公路通道,实现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到东部沿海地区当日到达,实现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省会至地市级城市高速公路连接。地市间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并覆盖县级以上节点,所有地市30分钟上高速公路、县城1小时上高速公路,以6个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半日交通圈覆盖整个中部地区。

(2)干线公路建设。干线公路是联通各干线的主通道。促进中部崛起要继续实施以干线覆盖面,使干线公路网络化。要使中部地区干线公路等级力争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所有县级行政中心实现二级以上公路与高速公路连接,县与县间基本实现二级或以上公路连接。

(3)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与当地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和资源利用相结合,抓好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公路的“出口路”的建设,实行提高农村公路普及率与路面硬化相结合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扩大路网规模,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重点建设24万公里通乡镇和建制村出村道路,农村公路实现全面覆盖,县到乡实现三、四级公路连接,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农村路网养护及时、通畅便捷。

(4)城际客运与城市群、大城市交通。在保证安全、提高能力的前提下,要大力提高运行速度和方便舒适程度,继续推进以郑州、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为核心,连接主要省会城市的城间旅客快速运输系统建设,加快重点区域快速运输网的形成,构建以快速客运系统为主干的城市间客运系统。大城市、特大城市客运交通应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特大城市要以缓解日益拥堵的交通状况为目标,制定公交优先策略,大力发展大输送量的地铁和城市轻轨,建设智能交通,基本形成道路准快速公交网络系统;加快城市主要客运枢纽和配套的大型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增强大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和资源共享;增加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科技投入,初步形成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引导系统,合理引导交通需求;继续推广可替代燃料技术开发和使用,减少交通环境污染。

(5)公路管理。高效智能的管理运营系统基本建成,行业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运营管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速公路基本实现跨省跨区域联网收费,不停车收费系统基本普及。面向全社会的客货运输信息服务网络建成,所有交通出行者和货运客户可方便享受到可靠的交通信息资讯服务;安全救援系统完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支持保障系统基本建成。

4.内河水运

中部地区的内河水运资源得到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基本形成以长江干线为代表的以淮河、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芜申线、沙颖河等为核心,形成“两干九支”共11条国家高等级航道为骨干,以资水、清江、涡河等27条重要航道为支撑的干支通畅、江海直达的中部地区航道体系,构建航道干支通畅、江海直达,港口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输船舶大型化、标准化,支持保障系统完善、技术先进,与其他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中部地区内河水运体系。

(1)航道建设目标。建设高等级航道里程560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4100公里,四级航道1500公里;重要航道3500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约2000公里。其中,长江干流武汉至安庆航道水深提高到6米,利用自然水深通航5000吨级海船;城陵矶至武汉航道水深提高到3.7米,利用自然水深通航3000吨级海船,长江干线快速出海通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区域内国家高等级航道和其他重要航道基本建成,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7600公里。

(2)港口建设目标。主要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临港产业开发功能进一步强化,与所在城市的良性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港口的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中部地区港口体系,加快集装箱、多用途码头和散货专用专业化码头建设,相应加快与公路和铁路大通道的热链接。依托长江沿线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区域性客货运集散中心。

(3)加强管理。基本实现水运政务及运输服务信息化,形成完善的市场监管和服务体系,保障水上运输安全,维护水运市场环境。

5.机场建设

以建设区域枢纽国际机场和货运中心为目标,加快重点干线机构改扩建,优化航线布局。加强航空货运场站建设,大力拓展航空货运业务,重点加强郑州、新郑、武汉天河、长沙黄花、太原昌北、合肥等机场建设,大力拓展航空客货运业务,形成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6.管道建设

油气运输系统建设应根据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布局、石化工业布局和消费特点进行。要发展油气管道输送网建设,强化油气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重点是西气东输、川气东输及其输油管线系统,强化接卸能力;大力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设步伐;建设和完善输气管道运输网络。

中部地区综合交通能力建设的政策建议

1.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的布局规划。目前交通部已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研究中部崛起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以及支持保障政策措施。中部六省要在此规划指导下编制好《高速公路网规划》、《干线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网规划》、《公路水路运输枢纽站场体系规划》、《内河高等级航道及主要港口布局规划》、《机场建设规划》、《客道运输规划》等交通发展专项规划。以对6省的交通建设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宏观调控,避免各种运输方式或部门各自规划、分区建设、自成体系,避免导致系统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尤其是对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以及信息化等技术标准的制定,更需要从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上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这是因为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全程“无缝”物理连接和逻辑连接的关键,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在规划综合运输网络的同时,对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进行统一布局规划,加强包括各城市在内的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强调城间运输与城市交通的衔接配合。采取指定部门(单位)负责、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方式,加快建设。

2.以加大中央投资为杠杆,增强对重点方向和薄弱环节交通项目的投资力度。加快交通发展,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当务之急。在“十一五”期间,交通部要进一步加大对中部六省的投资力度,缓解交通发展资本金不足的矛盾。适当调整中央投资的使用方向,加强对重点方向和薄弱环节交通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引导交通发展合理布局,从而突出重点,实现科学高效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

3.用“共赢互融”的理念处理好中部六省交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中部六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关系,这为中部六省的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序竞争应是一种积极的选择,以达到良性竞争、共赢发展的目的。因此,中部六省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需建立一个动态的既有良性竞争又有高效合作的新机制,只有在这一“共赢”新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破壁互融”,达到“双赢”的局面。可以成立一个统一的协调组织机构,其组成人员由国务院、中部六省有关部门及市政建设、规划专家等组成。统一规划和管理区域土地资源、水资源,统一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区域内的重大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建立统一的交通税费标准和一体化管理体系。根据现代物流业的分类体系,对新出现的各种现代物流业的服务业态和经营类型,建立中部六省统一物流业税费标准体系。通过制定统一的税费标准体系,来促进中部六省都市圈物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构筑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良好物流环境,形成中部六省无障碍物流链,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在加快公路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联网收费、公路管理方式一体化、超限运输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5.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实现政策一体化。中部六省建设区域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政策和规范,要实现中部六省区域交通的发展,必须联合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实现政策一体化。交通运输业是外部性很强的行业,涉及的领域、地区、部门很多,需要协调的问题也特别多,如果没有统一、协调的政策和法规,事事都要协调,那么一体化就无从谈起。因此,中部六省交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统一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各方利益,实现总体数量最大化,不断推进交通一体化进程。

6.以科技应用创新为动力,推进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交通基础设施能力与使用需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单靠过去扩大外延式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与日益紧张的交通资源约束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化的装备和管理技术,改进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组织方式,大幅度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等,实现交通运输内涵式的增长,使运输质量和效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收稿日期:2007—12—16

标签:;  ;  ;  ;  ;  ;  ;  ;  

提高中部地区综合运输能力的研究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