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指导模式探索论文

商科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指导模式探索论文

商科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指导模式探索

慕承霖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210000)

摘 要: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现象十分普遍。而与此同时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就业岗位竞争越发激烈,大学生就业情况难,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并且商科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竞争更加激烈。而各企业和单位用人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然而大学生总体并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就业紧迫感不强。鉴于此,以“商科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分析”为研究内容,希望通过研究与探索,不仅能促进学校培养人才的动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名誉与社会地位,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商科大学生,就业环境,就业指导

一、商科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与问题

(一)社会环境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高新科技机器人所取代。因此各单位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工人数,大学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而大学生只有具备目前社会所需核心能力才能在形式日渐严峻的求职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目前高校教材内容落后,教育方法形式单一,缺少对目前社会就业缺口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在此环境下培养的高校大学生与现实社会存在脱节现象。

(二)经济环境

大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经济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高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就业行业广泛,就业机会多,薪水高,对大学生或者其他就业人群接收能力更强,所以更容易受到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反之,经济总体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域就业水平少,就业机会少,薪水低,对就业人群接收能力弱,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低。在以上环境因素影响下,当前商科大学生存在着以下问题。

1.所学专业与社会就业需求不对称

前人学者在“直播”与“转播”、从无形财产向邻接权转化等方面对于体育赛事转播权的分类思考,事实上属于对体育赛事转播权“构成”的思考。本文认为,体育赛事转播权并非单一的权利概念,它在结构上包含了几个层次,这些层次在法律上有不同的定性。

目前我国高校培养机制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符,大学生就业难情况十分严重。高校不能培养足够社会所需人才,而社会不需要人才产能过剩。因此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找到满意人选,另一方面有许多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完成,。这极大地表明目前高校毕业生缺乏许多社会所需工作经验与工作技能,同时加剧了大学生对求职就业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

[44]沈讷原为福建按察司佥事,天顺二年(1458年)正月升为副使,仍负责巡视银场。《明英宗实录》(台北1962年影印本)卷二八六。

4.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该装置体积较小、便于携带,适用油气水井、压力容器、集输管线内的硫化氢含量检测,操作简单,安装方便。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内容关注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而上课形式只集中于课堂授课一种形式,同时高校就业指导老师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接受就业指导课程的同学课程参与度较低,得不到充分实践,并不能将所学知识很好转化。

一些毕业生就业只选择一些合资外企,国企,全球前500强企业,不愿意去中小型企业或者民办企业从而导致错失许多就业机会,未来就业道路狭窄。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环境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课程内容与目前社会就业需求状况存在脱节状况,因此其课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较弱,指导性不强。

3.就业观不正确

2.高校就业指导与现实社会就业情况脱节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遇到失败,便会一蹶不振,对自身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同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生活较为单一且有规律,这样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当代大学生在迈入社会前,应积极努力调整心态,并做足充分的心理预期准备。

二、商科大学生毕业去向

社会上对就业指导行业的认识存在一定性的偏差导致目前专注于就业指导行业的老师较少,从事就业指导行业的老师专业性不强,热情也较低。

三、商科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就业指导内容与形式单一

冬林坐在倒下的枯木上,说:“山中的空气新鲜、纯净。树木、花草、鸟兽,哪怕是一只纺织娘,都是我最亲密的朋友。现在我一天不上山就不舒服。上山了,赏花开心,听鸟悦耳,见绿养眼,真正是人间天堂,什么烦恼都没有了。有人以为我像个野人似的在荒山里苦熬,我心中窃喜:试问作家中谁能像我这样独来独往、充实自在呢?”

(二)就业指导队伍参与度不高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为:就业,读研,自主创业,出国留学四大类。以某年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毕业生去向为例:该届毕业生共有673人,在毕业后所有专业超过95.69%的学生都选择直接就业,而省内就业率达到了69.84%,有29.27%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有4.75%的毕业生选择读研,有0.15%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虽然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其他去向,但从中也能看出来目前商科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

(三)就业指导理念创新不够

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较为落后,且课程内容与现如今社会发展相脱节。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环境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课程内容与目前社会就业需求状况存在脱节状况,即使课程内容调整,但与现实所需仍有落后情况。因此其课程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意义较弱,指导性不强。

四、商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

通过“互联网+”搭建信息平台,使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对接。作为国内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变革,部分企业为探究更有效的发展道路,开始尝试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在现代“互联网+”大背景的影响下,随着其不断实践与成熟,为现代大学生搭建了一个更为宽广,自由,平等,的就业环境与创业平台,从而为当代大学生毕业去向提供一条更为切实可行的康庄大道。

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在未来在课程中可以根据目前社会就业形式与环境更新课程内容,增设模拟面试,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应届毕业生增加实习机会,带领毕业生进入公司学习等环节,培养毕业生良好的就业观与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高毕业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参与度,丰富教学形式同时增强就业指导课程对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意义。

黄藻是一种生长于湿地的藻类植物,俗称“黄苔”“青泥苔”或者“水绵”。由于湖区水体富营养化,氮、磷等几种营养盐比例失调,这类植物一般出现在浅水区,并且在磷含量较高的条件下最容易发生。开始时在浅水处萌发,为绿色细丝状,一缕缕绿色“细丝”附着在水底或者像网一样悬浮在水中大量繁殖,为数极多的丝聚集成团,颜色呈暗绿色,经阳光照射后,放出的氧气常聚于丝团中,使之漂浮于水面,当接合孢子成熟时,老化的水绵由绿色变成黄色,呈团状漂浮在水面。

参考文献:

[1]高文兵,张尧学.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新前景[J].中国高等教育,2015(536):29-30

[2]陈俣杉.“互联网+”背景下商科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分析[J].青春岁月,2018(09):97

作者简介:

慕承霖(2000-),男,汉族,辽宁省海城人,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金融学。研究方向:商科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分析。

标签:;  ;  ;  ;  

商科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与指导模式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