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内就业形势面临新挑战论文

2019年国内就业形势面临新挑战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图/视觉中国)

编者按:2018年中国社会发展经历了内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的一年,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就业、金融、外贸、外资、投资、预期等都普遍承压。为此,政府也相应的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政策。其中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尤其受到各界关注。

2018年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在5%和4%左右,相比于过去历次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的数据,这一数据要好很多。这一成果的得来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干预。在中小微企业普遍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政府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促进新增就业的增长。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深刻变化的结果,形成了结构性失业和招工难并存的局面。从整个社会来看,就业稳则社会稳,所以维护好就业稳定的大局,高度关注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和谐问题,也是国家发展状况和政府业绩最重要的指标。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对2018年中国就业形势做了回顾,对2019年就业形势面临的挑战做了分析。这份报告对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中国的就业现状、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018年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总的来说,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创新创业活力增强,国内市场回旋余地较大,在这些积极因素的有力支撑下,全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的目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6万人,同比增加3万人。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持续下降几百万的情况下,就业总量达到新高。截至9月末,全国城镇就业总量达到4.33亿人,比2017年末增加900万人以上。同期,农民工人数稳中有增。

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是多年来的最低点。7~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5.0%和4.9%。其中,25~59岁的主要就业人群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稳定在4.3%~4.4%的较低水平。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情况的调查分析,2018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的求人倍率是1.25,环比、同比均有所上升,表明招聘岗位数量大于求职人数,企业用工总体稳定。

2001年IPCC在第三次评估报告中明确给出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和脆弱性的定义。脆弱性是指系统容易遭受或没有能力应付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不利影响的程度,是系统内的气候变率特征、幅度和变化速率及其敏感性和适应能力的函数(IPCC,2001)。脆弱性一方面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取决于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性或敏感程度;另一方面也受系统自身调节与恢复能力的制约,也就是取决于系统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一个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但其适应能力较差的系统,其脆弱性比较大,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一个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而其适应能力强的系统不一定是脆弱的,不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7,9]。

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元素的种类和确定主要元素;荷兰帕纳科Axiosm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主要化合物的类型;ICP-AES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的分析原料及浸出尾渣中重要元素Pb、Ag、Au含量的变化;德国蔡司EV018型扫描电镜,分析尾矿及浸出尾渣中主要元素的物相及结构特征。

就业结构继续优化。9月末,全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为27.4∶28.0∶44.6,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同比分别下降0.7个和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内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

从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看,技术革新和进步将催生出一批新模式、新业态,带来新兴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加速,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还将增强生产与消费对接的便利性,降低产品成本及价格,刺激消费、扩大需求,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甚至整个经济增长,拓展新的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随着技术进步,需要深度思考、增强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些岗位将大量产生,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创业设计、产品研发、工程师、程序员、文创人员、教育、管理咨询师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增加。新技术的进步,也将与传统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传统行业就业岗位的质量,同时催生出一批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受益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就业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将逐渐减少,劳动者不再拘泥于“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时间,就业的灵活性、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也会越来越明显。

从结构上看,就业结构性矛盾不断上升。就业结构性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在就业领域的集中反映。其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因素,也有区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如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但体制分割没有完全消除;各地区发展迅速但仍然很不平衡;居民收入水平上升但仍然差距巨大;劳动者社会横向流动过于频繁,而纵向流动困难。但最根本的还是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

2019年我国就业形势面临四大挑战

1.6.1 试验用药 复方丁香开胃贴(国药准字B20020645),每贴(药丸)1.2 g,产品批号:15A088。复方丁香开胃贴模拟剂,每帖(药丸)1.2 g,产品批号:15A091。以上药物均由湛江寸草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蓝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同时也呈现阶段性的变化特征。下一步,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态势,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基本特征不会改变,同时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是人口结构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格局和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新业态和新技术变革等对就业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将持续

从总量上看,劳动力供给增速趋缓,总量逐步减少,总量压力相对缓解,但仍然高位持压。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与以往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就业总量的压力从增量向存量转变。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就业总量仍将处于一种持续中高压状态。据测算,到2030年之前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仍将一直保持在8亿以上。

同时,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599元,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645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可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相当,实现了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

再从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效应看,一是技术进步可能导致短期内技术性失业风险增加。随着新技术发展应用对就业的影响扩大,技术性失业可能增多,短期失业风险或有所抬头。二是新技术革命也将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成本,短期内技能结构矛盾更突出。新技术革命会使人力资源市场岗位需求结构有所调整和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普工过度需求的问题,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匹配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要求。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及时跟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不能有所扩大,计算机等学科的“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不够,部分院校、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仍将难以化解,而复合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型劳动力将严重短缺,技术性失业和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将同时存在,技能结构矛盾进一步加剧。三是技术鸿沟将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分化,收入差距扩大。财富向资本和技术拥有者、知识技能人才聚集的趋势将会加剧,劳资之间、不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将加剧分化。资金实力雄厚、市场份额大的少数企业很容易成为市场寡头,也将掌握更多话语权,中小企业对新技术发展创造的“蛋糕”可望而不可即,参与市场并获取报酬的难度加大。资本、技术等鸿沟扩大,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化、断裂,出现一定规模的低端、低质量的劳动力市场,这种失业风险和部分劳动者的下沉,可能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点。

外部经济环境变化造成不确定性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领域。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贸易摩擦对外贸生产经营企业的直接影响,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短期内出现经营困难而减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经贸摩擦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部分相关企业可能重新布局生产线,并进一步影响消费市场,这将在更长时间内对我国就业增长和就业结构调整产生更广泛和深入的影响。

受此影响,我国部分对美外贸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可能出现用工减少,并对当前就业形势产生影响。从目前调查监测情况来看,这种影响十分有限,对用工总量的实际影响要小于对市场预期和心理的影响,总体来看仍将是可控的。我国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回旋余地和承压能力仍然巨大,在考虑未来就业形势时,要更多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同时,应加快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在国际经济再调整、再平衡过程中,促进就业结构调整与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协同推进,避免结构性失业风险,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新技术革命带来机遇和挑战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近十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爆炸正在重塑新一轮社会经济格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是以工业智能化、互联网产业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3D打印、智能制造、虚拟现实、生物医药技术和新材料科学等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其将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高速增长,也实现生产力的新跃升以及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必然对就业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回顾人类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技术革新对就业的影响通常具有两面性,既有“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效应”。目前,两种效应正在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上叠加显现。

大学生、农民工等重要群体的就业保持了稳定态势。2018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800万人,达到820万人的高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保持了总体稳定,企稳回升。从全年情况看,7月受高校毕业生集中毕业影响,失业率有所提升,但随后逐月走低,9月20~24岁大专以上青年失业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三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813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万人,增长0.9%;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3710元,同比增长7.3%。

“我……我怀孕了……还没来得及告诉你……”安安抽噎地说,“她不是人,看见了吗?她还知道我怀孕了,没人知道的,没人知道的。你看她从下水道走了……”安安开始歇斯底里。不管一个女人有多无情,保护孩子都是天生的母性,无法保护孩子那种无力感,足以让女人疯狂,更何况那个对手也许不是人。

新经济、新形态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与新技术进步相伴而生的,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部门和经济活动的繁荣,新的动力和增长点逐步形成,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及相关的快递业等实现较快增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层出不穷,在线旅游、医疗、教育、网络约车、第三方支付等“借网而生”,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普惠金融、智慧城市等也催生出一批新模式和新业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推进,新企业、新经济蓬勃发展,创客群体不断扩大,营造了新的就业增长空间。

新经济的快速成长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方式,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机会,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技能、时间和其他资源禀赋,参与新业态活动,实现就业,获得收入。目前,我国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规模呈现扩大趋势。以分享经济为例,《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

这个问题的计算与前面积差相关的计算方法步骤一样,只需在上面的计算程序第(5)步选择改为“Spearman或Kendall’s tau-b”即可.输出结果为:

新就业形态具有一些不同于传统就业形式的基本含义和突出特征:一是具有以开放共享、随机协同为特征的新的就业资源与机会配置机制。二是体现去雇佣关系的新的生产关系。劳动者与资源机会配置平台以及用户(劳动消费者)之间在生产关系上具有明显的“去关系化”或者说“弱关系化”特征。三是由于从业者和工作岗位的关系不再像传统产业模式下那样紧密结合,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劳动报酬获取等呈现灵活性和更加碎片化的特征。

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焊膏粘性不够时,印刷过程中焊膏将不会在模板上滚动;焊膏粘性过大时,焊膏将会挂在模板孔壁上,不能全部漏印到焊板上。

因此,要抓住新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开发大量适应新生代劳动力就业取向的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避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带来失业风险,防止部分低知识技能水平劳动者被甩出正规劳动力市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和健康受到损害,这也是我国就业政策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编辑:张程 3567672799@qq.com

标签:;  ;  ;  ;  ;  

2019年国内就业形势面临新挑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