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海洋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能力--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新论分析_机器人论文

告别题海 立足基础 提高能力——试析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的新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题海论文,新意论文,上海论文,高考试题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部指出:高考命题应该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范围“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加大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的份量。高考命题如何改革?2000年上海高考卷的命题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探索,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现将上海试题的新意简析如下:

1.以考查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为主线,减少繁杂的运算量

高考对中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加大高考命题的改革,形成正确的导向,无疑对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000年上海高考题70%的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学生无需遨游题海,只要掌握和理解教材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就可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将有利于广大师生从大量的复习提要、参考资料的重压中解脱出来。上海卷中选择题、填空题的运算量都不大,特别是选择题大多都可直接观察得出答案。解答题也没有一道题是很复杂的运算,如最后一道题是复数和解析几何轨迹相联系的综合题,具有一定的新意,但解题的入口比较宽,深入解题的过程中设有不同层次的关卡,而且关卡的难度适当,运算量不大,使考生解题时有拾级而上的感受。

2.稳中求变,积极开拓能力强的新题型、好题型。

2000年上海高考题难易适中,坡度平稳,试题新颖灵活,注意能力考查,开拓了不少新题型、好题型。

2.1 结合不同知识点,设置多道探索性题(探索条件、 探索结论,探索规律,探索存在),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查。

上海卷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出了三道需要学生自行探寻结论的试题,这些题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开放性和发散性,由于答案的多样性,赋于了考生更大的想像空间和自由度,加大了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

如理科卷第7题:底面为正△, 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中心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命题A 的等价命题B 可以是:底面为正△, 且____________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理科卷第12题: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 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有等式__________成立。

第7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正三棱锥的定义, 认识到正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垂心重合于一点这一特性,利用射影的性质便可得到:侧棱相等/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相等/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相等/……多种答案。

第12题要求考生利用类比思想方法,根据等差数列和的特点类比转换成等比数列积的规律。如:

令n=10,得b[,1]b[,2]……b[,9]b[,10]=b[,1]b[,2]……b[,7] =b[,1]b[,2]……b[,17-7];

n=11,得b[,1]b[,2]……b[,10]b[,11]=b[,1]b[ ,2]……b[,6]=b[,1]b[,2]……b[,17-11];

由此可得:b[,1]b[,2]……b[,n]=b[,1]b[,2]……b[,17-n] (n<17,n∈N)。

当然此题还可推广到更一般情形:若b[,m]=1,则有b[,1]b[,2]……b[,n]=b[,1]b[,2]……b[,2m-n-1]。

上述试题的设置,不难窥测命题者的意图和匠心。

2.2 利用选材真实,贴近生活的阅读理解型题, 考查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如理科卷第6 题:根据上海市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市政府工作报告,1999年上海市完成GDP(GDP指国民生产总值)4035亿元,2000年上海市GDP预期增长9%,市委、市府提出本市常住人口每年的自然增长率将控制在0.08%,若GDP与人口均按这样的速度增长, 则使本市年人均GDP达到超过1999年的2倍,至少需______年。(按1999年本市常住人口总数约1300万)

此题先给出一个联系实际的数学材料,通过阅读理解、加工、提炼有关的数学信息后,纳入到已有知识链的某个或某些结点上,最终获解。

依题意,列式:(4035(1+9%)[x])/(1300(1+0.08%)[x])=2×(4035/1300),由计算器换算求出x=9。

此题同时也说明了数学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可喜的是,全国卷和二省一市卷的第6 题(纳税问题)也不失为一题新颖的阅读理解题。

2.3 以现代高新产业技术为背景,设置应用问题, 既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上海卷第20题,根据指令(γ、θ)(γ≥0, -180 °<θ≤180°), 机器人在平面上能完成下列动作:先原地旋转角度θ(θ为正时,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θ;θ为负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θ)再朝其面对的方向沿直线走距离γ。

(1)现机器人在直角坐标原点,且面对x轴正方向。试给机器人下一指令,使其移动到点(4,4)

(2)机器人在完成该指令后,发现在点(17,0)处有一小球正向坐标原点作匀速直线滚动,已知球滚动的速度为机器人直线行走速度的2倍,若忽略机器人原地旋转所需的时间, 问机器人最快可在何处截住小球,并给机器人截住小球所需的指令。(结果精确到小数点两位)

本题背景材料来自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不复杂。数学知识仅用到极坐标的概念,因此整题有较好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第一问根据起点为(0,0),终点为(4,4),易求出指令(γ,θ),一般易得分。第(2)小问,设计新颖,富于探索性, 需要考查的能力至少包括情景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能力;具体材料与数学抽象的转化能力;实际问题与数学建模的转化能力。本题只要抓住小球速度是机器人速度的2倍,再利用小球和机器人相遇滚动的时间相同。 如图,设最快在P(x,0)相遇,可得出等式:│17-x│=

从而最后的结果也就容易得出。令人高兴的是全国卷和二卷一市卷的应用题难度下降,达到了试题难度和考生水平相匹配。

毫无疑问,高考至今仍是有力的指挥棒,加大高考命题的能力立意的“含金量”,积极稳妥地开发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等能力型新题,对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3.计算器进入高考试场,运算能力仍需重视和培养。

2000年上海高考首次允许使用计算器,标志着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次高考中使用计算器,所涉及的功能除四则运算键外,还有常用对数键、反余弦函数键、根号键等,无需对数据进行人为的处理。

尽管计算器进入高考考场,但从考生答卷反馈的信息以及平时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运算能力仍需重视培养。姑且不说有关式的运算一般计算器尚不能替代,就是数的运算,计算器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学生对于会做的问题往往得不到正确结果,究其原因,既有心理上的原因,又有运算不熟练的原因,也有运算不合理的原因。例如,2000年上海卷第1题很简单:已知向量={-1,2}, ={3, m}, 若,求m的值。居然有不少考生把当成,从而得到错误的结果,这是心理过于紧张所致;第21题,许多考生把指数运算法则搞错了,这是运算不熟练所致;有的考生该约去的因子没有约去,造成运算复杂化,而导致错误,这是运算不合理所致。由此可见,有了计算器,运算能力的培养仍不可忽视。这点对两省一市的考试改革也是一个启示。

标签:;  ;  ;  ;  ;  ;  

告别海洋问题的基础上提高能力--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新论分析_机器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