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论文_段慧琴

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论文_段慧琴

(沁源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山西长治 046500)

【摘要】目的:探讨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下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间的差异。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4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41例,诊断符合率为91.1%,包括阑尾穿孔33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盲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2例,漏诊4例(阑尾穿孔2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超声检查征象主要为穿孔部位周边网膜以及肠壁局部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和穿孔孔道征象。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下消化道穿孔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结合典型超声征象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关键词】超声;下消化道穿孔;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0-0073-02

胃肠穿孔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因该病发病急骤,且病情变化较快,而及时且快速有效确诊非常关键[1]。影像学是临床诊断胃肠穿孔不可替代的诊断方法,然而少数患者因胃肠穿孔部位较小,且腹腔内外溢气体量少,采用X线检查多为假阴性,而超声技术对腹腔内游离气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验的日积月累,超声诊断胃肠道脏器的水平也迅猛发展。超声检查消化道穿孔正是依赖于空气脏器内可见气体外溢得以实现确诊。目前超声对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研究较多,但对下消化道穿孔的诊断研究不足。本研究对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下消化道穿孔的诊断率提供参考经验,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45例下消化道穿孔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33~78)岁,平均年龄为(49.0±6.0)岁,发病至采取超声检查的间隔时间为(1~71)h,平均时间为(28.3±4.7)h。所有患者均因特发性的腹痛且伴随腹膜炎症而来院就诊。手术中可见阑尾穿孔35例、乙状结肠穿孔3例、盲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3例;手术类型包括单纯穿孔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5例、节段性肠切除吻合术8例、乙状结肠造瘘术3例。术后病理结果为结核性肠病1例、结肠憩室4例、炎性肠壁3例、乙状结肠溃疡高分化腺癌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5例。

1.2 方法

超声检查仪器为Acuson Antares型(西门子)和LOGIQ E9型(美国通用)超声诊断仪,采用高频和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扫查方式,探头频率为(3~12)MHz。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采用低频探头对肝、胆、胰腺和泌尿系等快速行常规检查,排除实质性器官病变;若检查期间发现盆腹腔混浊性积液以及膈下游离气体可初步诊断为消化道穿孔;随后仔细扫查胃肠道,在对胃十二指肠上消化道穿孔检查排除后,再仔细扫查阑尾、结肠和小肠等,发现网膜包裹填塞导致的非均质包块以及网膜增厚,则可将其作为重点区域进行扫查,高频探头联合低频探头对该处肠壁情况进行交替观察,包块回声有无降低、有无穿壁条状或线状高回声、有无增厚等,对异常阑尾壁和肠壁有无腔内气体外溢至浆膜外进行动态观察,并使用高频探头对邻近腹膜处是否有积液和游离气体进行观察,详细记录腹腔积液性状、部位和量以及肠系膜、阑尾壁和肠壁等部位异常回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微软Excel软件对全文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表示。

2.结果

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4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41例,诊断符合率为91.1%,包括阑尾穿孔33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盲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2例,漏诊4例(阑尾穿孔2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漏诊4例(阑尾穿孔2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1例);超声检查征象主要为穿孔部位周边网膜以及肠壁局部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和穿孔孔道征象。

3.讨论

消化道穿孔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一旦诊治不当将对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加上患者由于腹部疼痛剧烈,无法配合检查,同时腹肌紧张也提高了超声检查的难度,所以临床如何快速发现超声异常征象,同时最终做出准确诊断,是超声医生关注的焦点。文献报道,消化道穿孔定位或定性诊断的关键主要依赖于超声医生准确掌握消化道穿孔超声征象和病理特征,同时与超声医生娴熟的检查技巧密切相关[3]。

研究报道,消化道穿孔的重要间接征象为腹腔游离气体。而超声下游离气体的特征主要为超声探头加压时气体分散,放松时气体又聚拢,且不随呼吸变化而变化,身体体外未变化时游离气体部位较固定[4]。腹腔内游离气体的量与穿孔大小、部位和时间关系密切。早期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往往依靠X线片检出膈下存在游离气体,但部分患者腹腔内游离气体量少,经X线片检查多显示为假阴性。与X线技术相比,超声技术在发现游离气体上更为敏感,不但能显示膈下游离气体,同时通过高低探头还能检出穿孔处溢出的气体或者邻近腹膜和积液内少量游离气体,进而提高腹腔内游离气体检测阳性率。下消化道穿孔时间短、穿孔直径较小、少量游离气体分散在腹腔内以及网膜填塞穿孔处等因素均会导致膈下无阳性发现,同时受到肠气影响,使得检出难度增加。当怀疑消化道穿孔时,通过高频探头仔细扫查增厚肠壁周围、近壁层腹膜区域和包裹性积液内,绝大多数阑尾穿孔和肠穿孔均会有气体样的强回声,即“小气泡征”,该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肠穿孔的“金标准”。在肠腔内积液未有回声的情况下,肠壁内可清晰显示“三强两低”的层次结构,正常厚度约为(0.3~0.4)cm。但胃肠道发生穿孔时,其常见表现为回声降低以及肠壁增厚,通常炎症病变的肠壁变厚程度不明显,肠壁柔软,多可见壁层结构。超声仔细扫查回声减低或增厚的肠壁部位时,少数患者可见腔内至浆膜外双线或单线样高回声带,这属于肠壁穿孔的直接征象。当下消化道穿孔时周边的大网膜会聚拢成块,填塞或包裹穿孔区域,形成填塞或包裹征象,可见均匀的中高回声。该征象对诊断腹部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最早且最易检出的异常征象。超声在常规扫查期间,若显示某区域网膜增厚呈现出填塞或包裹征,可将其作为重点区域进行扫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45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1%,包括阑尾穿孔33例、乙状结肠穿孔2例、盲肠穿孔2例、降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1例、小肠穿孔2例,漏诊4例;超声检查征象主要为穿孔部位周边网膜以及肠壁局部增厚、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积液和穿孔孔道征象。该研究结果与霍兰茹等[5]研究报道相类似。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在诊断下消化道穿孔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结合典型超声征象对临床诊断具有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媛媛,郝晶,孟祥瑞,等.小儿消化道异物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8,20(4):287-288.

[2]霍兰茹,王光霞,纪振梅.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3):262-264.

[3]梁新文,徐星莉,阿珊.老年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电子内镜超声诊断与病理切片结果的差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7):1627-1629.

[4]曹伟军,赵有才,张振玉,等.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2):1888-1891.

[5]霍兰茹,王光霞,纪振梅.下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7,23(3):262-264.

论文作者:段慧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消化道穿孔的超声诊断论文_段慧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