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论文_谢金婵

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和取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消毒供应室需要清洗的医疗器械220件进行清洗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件,对照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器械清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化控制管理,对比两组器械清洗达标率。结果:观察组清洗达标率为98.18%,对照组清洗达标率为89.09%,观察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中应用程序化管理能够显著提升器械清洗和消毒质量,确保医疗器械达标,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提升临床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管理分析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的重要科室,器械清洗质量直接关系着临床治疗效果,加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有助于降低医疗感染、确保医疗质量,对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消毒供应室要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选择有效的清洗方法,确保清洗质量和效率[1]。本文分析了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管理方法,为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9月消毒供应室需要清洗的医疗器械220件进行清洗分析,医疗器械主要包括手术镊、血管钳、手术剪、弯盘、管道器械、骨科套接器械、持针钳等[2]。随机将器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件。

1.2清洗方法

对照组采用消毒供应室常规器械清洗和消毒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程序化控制管理。医院要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质量管理制度,为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奠定基础,规范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和标准,确保各种医疗器械均的清洗质量均达标[3]。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后期质量控制,定期对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规范程度的检查和评估,明确指出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科室医疗器械清洗管理方法进行规范和处理,确保各项控制管理措施均有效落实,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引入先进的清洗设备,对精细化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洗,例如全自动清洗机和超声波清洗机等,利用人工手动清洗与设备清洗相结合的清洗方式提升清洗质量。应用程序化医疗器械清洗和管理措施,密切关注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的每一个环节,加强细节管理,保证在每一个器械清洗环节和消毒环节均做好详细记录,采用环节负责人制度来保证每个环节的清洗质量。合理安排消毒供应室的空间布局,与医疗器械清洗和消毒步骤相适应,为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提供便利,提升器械清洗质量。完善清洗分区,按照医疗器械的清洗需要设置污染区、灭菌区、包装检查区、无菌物品存放区等,将未清洗的医疗器械与已经清洗消毒过的器械严格分离,避免无菌医疗器械受感染[4]。进一步规范医疗器械的清洗流程,明确各个器械的清洗流程,例如先浸泡、再洗涤,随后冲洗和漂洗等。任何一个清洗环节均要注意其规范性和质量,从而保证消毒供应室整体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达标[5]。

1.3清洗判定指标

消毒供应室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需要进行技术检验,当前主要的检验方法主要分为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目测法:医疗器械清洗后肉眼观察器械表面光滑,无任何污渍、血迹的残留即判定为合格,若看到器械表面任何一处带有斑点、乌黑或痕迹则判定清洗不合格。隐血试验法:用隐血试纸擦拭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随后在试纸上滴2滴橙色液,停留30min后观察试纸测验反应,若试纸变为紫色(阳性反应)判定医疗器械清洗不合格,如无紫色出现(阴性反应)表明医疗器械清洗合格。只有目测法和隐血试验法均合格的医疗器械方可判定清洗质量达标[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差异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差异选择t检验,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观察组清洗合格率为98.18%,对照组清洗合格率为89.09%,观察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n,%)

注:与对照组相比*,X2=7.62,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先进医疗设备和器械的应用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例如先进的检查设备、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是临床医疗处置中必须的器械。从经济成本、生态环保等方面的考虑,医院仍然需要使用大量的非一次性医疗设备,医疗设备易携带细菌和病毒,若使用不合格的医疗器械进行治疗将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非常重要[7]。消毒供应室是负责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科室,本文对其器械清洗质量管理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本次研究数据分析上看,观察组应用程序化清洗管理措施后,清洗合格率显著提升,明显高于常规清洗管理,表明程序化清洗管理措施能够提升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避免医疗器械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染。除上文中所述的程序化管理方法,消毒供应室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中还需要加强对一下几点控制。首先是对消毒供应室环境的控制,确保科室环境质量达标,其次是培养优秀的医疗器械清洗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个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明确科室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提升业务素养。医院要提升创新意识,以医疗卫生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形式分析,注意引进先进的器械清洗设备和技术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持续、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的清洗管理,使消毒供应室成为医院重要的设备管理科室[8]。科室要定期总结医疗器械清洗的经验和不足,完善清洗细节,将医疗器械清洗质量与工作人员的绩效相联系,对于经常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处罚。认真总结管理经验,逐渐完善医疗器械清洗清洗体系,持续提升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综上所述,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医疗清洗质量控制对于提升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医院需要提升对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的管理重视,采用程序化清理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各项管理措施,保证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韩风,时良芳.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现状与循环使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4):21-22.

[2]杜传荣.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5):147-148.

[3]王蓓.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185+187.

[4]何伟芳.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流程达标及质量合格情况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8(10):60-61.

[5]黄秀莲.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管理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18):43-44.

[6]高琼.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对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120.

[7]汪福英,余凤春.分段环节质控在金属医疗器械防锈处理流程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6,25(6):50-51.

[8]李永秀,周忠安,刘伏姣.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设施流程及质量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7,26(4):54-55.

论文作者:谢金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控制管理论文_谢金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