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王斌

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王斌

(大唐山西新能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截止2018年9月,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592万kW,较2009年底的1760万kW累计翻了10倍。风力发电装机量持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未来几年仍将是风力发电发展的大好时机。风力发电装机量在中国地区之间成不均匀分部状态,西北、东北区域2017年底的新能源渗透率分别达到93%、100%,华东、华中、南方地区新能源渗透率仍不足20%,风力发电装机量重点已向中东南部地区转移。中东南部地区以山地或丘陵为主,山地风电已成为新一轮风电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近年来投资建设的12个风电场项目,分别是窑坡山风电场、荆竹山风电场、大青山风电场、东岗岭风电场、新邵龙山风电场、涟源龙山风电场、上江圩风电场、紫云山风电场、松木塘风电场、哈科迪风电场、古浪风电场、大舌头风电场,其中湖南9个、云南1个、甘肃1个、山西1个。

2主要问题及对策

2.1项目部本土化员工队伍不稳定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10分,严重程度3.75分,问题等级37.50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首位。问题分析:项目部人员构成分为委派员工和本土化员工,委派员工由五凌公司或常规电厂抽派,本土化员工为直接与项目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校园招聘新员工或部分社招人员。由于同岗位的委派员工与本土化员工在身份、晋升渠道、薪酬福利、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差异,本土化员工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易在项目部内部形成小团体等问题,甚至稍微积累一点工作经验后集体跳槽,造成项目部工作在一定时间段内瘫痪。应对策略:破除人员身份“两张皮”壁垒,推行本土化员工整体并轨。本土化员工纳入五凌公司集中统一管理,执行公司统一的用工、分配及福利政策。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本土化员工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本土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增强凝聚力,留住优秀人才。但需注意利益再分配后非本土化员工工作积极性问题。

2.2风机基础混凝土质量缺陷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11分,严重程度3.08分,问题等级33.92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第2位。问题分析: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方量在600m3左右,五凌公司要求必须在12h以内一次性浇筑成型。由于拌和站设备故障、运输与入仓设备故障、突发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造成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过长,11个项目出现了混凝土初凝导致报废的质量事故,费用和工期损失严重。由于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过程、养护的检查、验收、监控不严,浇筑成型的风机基础存在强度偏低、裂缝、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影响混凝土使用耐久性。应对策略:督促参建各方特别是施工方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条文。严格开仓浇筑审批,不仅验收仓面和原材料备料与抽检,更要重点检查拌和设备健康状况、运输设备运输能力与健康状况、入仓设备健康状况与备用情况、道路状况和气象条件,以及突发情况下应急工作准备情况。

2.3招标选择不到优秀承包企业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10分,严重程度3.33分,问题等级33.33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第3位。问题分析:长期以来,建筑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恶性竞争的不良发展态势中,部分施工企业以低价中标获取工程后再以高价索赔的方式实现盈利。此外,由于建筑市场广泛缺乏诚信机制,违约成本低、惩治力度小,假借资质投标、违法转包分包等问题异常突出。因此,建设单位招标往往选择不到优秀的施工企业,造成工程建设安全质量隐患和进度延期风险,苦不堪言。应对策略:呼吁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通过市场配套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担保、惩处机制,改善不理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微观选址未考虑综合效益最大化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8分,严重程度4.00分,问题等级32.00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第4位。问题分析:目前对微观选址的理解和认识更多聚焦于风能资源特性,对山地风电场风况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微观选址的研究也较少关注风电场建设本身工程特性。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与资源投入不足等原因,山地风电微观选址往往以风能资源好坏作为机位与机型选择的唯一评判标准,没有综合考虑边坡、地质灾害、施工、环境、投资等其他因素,造成部分机位施工难度大、投资高、环境破坏严重,全寿命周期综合效益并非最优。应对策略: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深度参与微观选址工作,综合考虑发电量与边坡、地质灾害、施工、环境、投资之间的关系,花足时间逐个机位开展设计方案比选,确保所选机位全寿命周期综合效益最优。根据各机位的风能风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按照实际情况进行风机混搭配置。委托第三方开展微观选址初步设计成果复核与优化。

2.5项目建设制约性因素排查不清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6分,严重程度4.90分,问题等级29.50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第5位。问题分析:由于建设单位有关人员对新时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和对有关政策风险研判有偏差,在项目前期制约性因素排查不清和项目开工合法性手续办理不齐的情况下,主观冒进,急开工,唯进度目标至上而致风险于不顾,导致项目违法违规被迫暂停或取消,相关人员受到严肃处理,公司产生重大经济损失,企业形象受损。应对策略:深前期,全面获取环评、水保、接入等前期支持性文件,深入开展航线、军设、候鸟通道、输变线路、生态红线等影响因素排查。严开工,严格审核国土林业批文等各项开工条件,不合法合规不开工,加大违法违规开工的内部惩罚力度。积极补救,对于已违规的项目,主动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采取补救措施,减免或减轻处罚。

2.6土石方挖填弃超征地边线

该问题事件发生频率7分,严重程度4.08分,问题等级28.58分,在所有问题事件中排名第6位。问题分析: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部分机位和道路布置在悬崖峭壁处,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渣土溜坡破坏大面积植被。由于主观上想要节约成本,施工单位在土石开挖过程中往往在监管缺位的地方冒险进行抛渣、弃渣,致使红线外林地破坏。此外,还存在因设计失当导致的超占林地。超占林地属于违法行为,一经查实,将对项目公司和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性质严重者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应对策略:施工前在陡坡处增加临时拦挡措施,后期待具备条件后施工永久性挡墙。在道路、风机平台设计阶段就要合理布置弃渣场,施工期间必须对开挖外露面及开挖土石方弃渣严格管控,所有开挖弃渣运至弃渣场。增强施工管理人员尤其是挖掘机司机生态保护意识,严格禁止随意甩渣。回填区开挖成台阶状,分层回填压实,防止填方区不稳定产生垮塌。

3结论

本文在调查12个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此类问题按照发生的频率和产生的后果进行定量分析,以此形成问题的严重性排序,并对排序靠前的部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尝试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今后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预控的方向和手段,避免相同问题重复犯错,消除或降低犯错成本。受限于被调查项目的管控模式和作者本人的立场与经验,本文对问题分析深度和应对策略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同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彭辉,郭晓花.高山风电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39-140.

[2]赵红军,陈忠航.浅谈山地风电场吊装工程的组织管理[J].四川水力发电,2017,36(05):62-64.

[3]李欣哲.风电工程在山地、矿山中的施工EPC模式及风险探索[J].世界有色金属,2017(15):244+246.

[4]王华君,岳大为,李洁,张琨.风电工程教育砥砺前行,助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下)[J].风能,2017(07):40-41.

论文作者:王斌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山地风电工程建设管理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_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