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成年残障人士家属照顾者压力舒缓研究-以N市A残疾人托养机构为例论文

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成年残障人士家属照顾者压力舒缓研究-以N市A残疾人托养机构为例论文

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成年残障人士家属照顾者压力舒缓研究
——以N市A残疾人托养机构为例

王一霖*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 目前,残障人士照顾者群体被社会很少关注,一直以来处于相对边缘群体。他们一般大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经济、社会压力。而成年残障人士的照顾者多是中老年人,面临自身疾病和照顾他人的双重压力。本文试图从灵性视角介入,帮助处于情绪“高压线”的照顾者解压。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帮助残障人士照顾者建立朋辈支持和归属感,解决内心焦虑,缓解压力,使他们更好的从中找到一种生命意义,实现自我价值感。

关键词: 灵性;社会工作;残障人士;照顾压力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推算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是8502万人[1]。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规模如此庞大,他们背后照顾者的规模更是庞大。所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残障人士的家庭支持。事实上,所有残障人士的照顾者都面临着较大的心理、经济、社会压力,他们急需通过及时合理的渠道,宣泄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毛泽东一直认为共产党人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1945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说:“去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当权的国民党没有给。”“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地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5]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既然代表人民,就必须代表得好,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著名的窑洞对话深刻反映了这一思想。

一、灵性与社会工作的概述

(一)关于灵性的概述

灵性视角属于社会工作中新兴的理论视角,学界对灵性的定义比较模糊,众说纷纭。灵性,被视为精神层面的一种状态,它最早来源于拉丁文,意为呼吸[2]。信仰上帝的人认为,灵性就是他们与上帝的关系[3]。人道主义者指出,灵性是与他人交往中的超然处事经验。心理学家认为,灵性是人类超越自身的过程。从广义来上来讲,灵性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包括思想观念、日常生活、生理上的等层面。狭义上讲,更着重强调的是个体经验方面的灵性,或只是某一群体经验方面的灵性,是一种个体探寻自身价值感,寻求积极向上的能量来帮助自己度过挫折和不幸,或寻求自我、其他人、宇宙万物和事物本身的根本及起点的道德成就感、[3]。总而言之,灵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能力,是人的本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关于灵性社会工作的概述

(一)照顾者的个案服务

二、灵性社会工作介入照顾者压力困境的必要性

(1)运用完全静态信息博弈模型。及时对农户利益所得进行定期审计和按照当下趋势制定合理的销售对策,以求达到不浪费资源的高效销售与合作。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N市A机构实践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的资料,了解残障人士照顾者的压力来源、支持来源和缓解压力的方式方法等。残障人士照顾者面临的压力比较集中在:担忧孩子养老、自理、工作、遭遇人身伤害、照顾者自身睡眠不足、不愿意公之于众等方面。

首先,照顾者面对社会压力,仍旧担忧残障人士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或者重度、防卫能力较低的残障人士。可以与有特别需求的人建立家庭安全个案管理,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爱的意识和保护措施,以免受到不正当的伤害。

(二)缓解照顾者压力困境的对策

残障人士家里有兄弟姐妹(前提条件:该兄弟姐妹为普通人,不是残障人;而且家庭关系较为和睦)的,照顾者面临的压力感明显有所缓解;而残障人士作为独生子女的、或家有兄弟姐妹但同为残疾、或家有兄弟姐妹但关系不和睦的,照顾者则面临更多的照顾压力和精神压力。绝大多数照顾者目前都愿意公开、不避讳让人知道自己家庭的情况,因为残障人士已经长大,康复的几率也没有小时候那样多,心理上已经能够去从不接纳的状态转变到接纳现实、面对现实的情况。不过也有一小部分家庭,照顾者的同事也并非知情其家庭状况和需求,原因是照顾者能避免谈论就避免,能少涉及就少涉及。因此,照顾者的心理支持不尽相同。据了解,照顾者们在选择解压方式上,最多的是和至亲诉说,获得情感支持;有些则是会通过哭、自残等方式;还有的选择追求信仰,获得平安。

(4)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会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再次,父母辈或祖父母辈的照顾者,都较年长,面临自身疾病和照顾他人、需要被照顾的双重压力。通过设计以照顾者身体现状为本的身体舒缓减压活动,对照顾者的身体健康进行关爱,从而能够让他们从新得力,不让身体疾病压伤精神。

(一)照顾者压力困境分析

最后,多数照顾者长期处于苦难的压力,无暇顾及自己的休闲安排或者自我兴趣满足,将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存在的价值和被接纳度低,需要被肯定。推动照顾者灵性关爱计划和生命故事怀缅小组服务,更好的从中找到一种价值感和生命意义感,用来满足其灵性需求。

谷林套播:晚稻(或再生稻)收获前3天人工撒播油菜,收割后用灭茬机灭茬,机械开沟覆土盖籽。油菜5叶期以上用苗后除草剂除草。初花期和盛花期用多菌灵或咪酰胺+磷酸二氢钾+速效硼叶喷施。油菜8成黄熟用无人机喷撒“立收谷”干燥剂,3~5天后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三)灵性社会工作介入照顾者压力困境的必要性

本文将主要浅析灵性个案工作、灵性小组工作和灵性社区工作运用于成年残障人士照顾者减压服务中的应用。

残障人士的家属由于长期照顾心智障碍者的生活起居,内心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很多人都感觉压力很重,难以承受,对生活已失去信心。甚至于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已严重威胁其生理健康。此外,由于家中有残障人士的缘故,不仅使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而且也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所以家属照顾者们急需从压抑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所以从灵性视角介入,非常有必要,以期最终实现其心灵放松、压力舒缓的目标。

三、灵性社会工作介入成年残障人士照顾者的减压服务

在传统社会工作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灵性社会工作有所丰富和发展。灵性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灵性个案工作、灵性小组工作,灵性社区工作和网络灵性社会工作[3]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平台与条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由于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比赛、竞争类的游戏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竞赛、比赛等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灵性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可以分为思想意识层面的介入和行动层面的介入模式。常用的思想意识层面的介入技巧有个体的自我探索技巧,增强抗逆力的技巧,察觉呼吸之道的方法等。行动层面常用的技巧有真实地表达,倾听协商,艺术疗法、自然疗法,倡导行动和联合行动等[6]

如今,昆明供电局在云南电网范围内首家大范围推广巡检机器人,目前已经在500千伏草埔变电站、500千伏宝峰变电站试用。今年,昆明供电局计划在7个变电站配备7个单站式巡维机器人,同时计划在7个巡维中心配备多站式巡维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巡视替代人工巡视业务工作量大于52%的目标。

其次,部分照顾者家庭兄弟姐妹间,对于如何处理与残障同胞相处、父母老去的照料压力存在困境。开展手足帮扶计划,建立手足照顾者小组,分享在照顾上的心得收获和实际困难,取得手足间的鼓励和扶持。

灵性社会工作注重充分尊重案主的精神信念,关注自我的超越,帮助案主深入挖掘自身生命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的逆境。灵性社会工作不断完善丰富社会工作的基本干预层面,从“生理——心理——社会”层面逐渐发展成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更加完整的层面[4]。灵性视角下社会工作干预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和获得灵性幸福感。获得灵性幸福感,可以使人不断审视调整自我,使精神状态达到圆满,发现生活的真谛,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可以与他人和谐相处[5]。为了使案主可以获得灵性幸福感,在进入助人关系之前,社工必须澄清自己的灵性体验,并为案主提供可以放松身心同时带来内心支持与力量的环境,启发、促进案主积极探索发现自我,学会思考,寻找生活的目的和内在精神动力的源泉[6]。灵性社会工作视角具体运用于成年残障人士照顾者压力舒缓研究中,其目标是协助这些照顾者挖掘自身和残障人士的优势,提升残障人士照顾者自我价值感,帮助他们寻找生活的意义,解决内心焦虑,缓解压力,放松心灵,重拾勇气和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在灵性视角下对照顾者的帮扶,社工从单一的心理层面介入,逐渐扩展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的整合层面[4],来进一步提高照顾者的抗逆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自己的劣势。通过个案辅导,创造一种积极的环境,促使照顾者们摆脱消极情绪。鼓励照顾者拥有宗教信仰,从宗教的维度寻求生命的意义,促进个人“身、心、灵”的統一,为个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转换提供可持续性的能量。同时还可采用理性情绪疗法,并根据家长需求寻找链接外部资源,改善家庭支持系统环境,助其自助。

响应面法可通过建立连续变量曲面模型,对影响生物过程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最终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取值[14]。近年来,响应面法逐渐被用于中药提取条件的优化中。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MATLAB遗传算法与直接搜索工具箱(GADS)是一系列函数的集合,可让用户在响应面法结果的基础上同时使用遗传算法[15-16]和直接搜索算法[17]来求解各种优化问题。

(二)灵性关爱小组服务

灵性关爱小组活动秉着助人自助的理念,一方面通过讲座、研讨等形式进行家长的专业能力建设,了解更多前沿的残障人士服务的方式方法,缓解照顾残障人士的挫折感,让照顾者把控好生活的节奏,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更有方向、更从容。另一方面从灵性关爱角度出发,开展同质群体小组服务,注重过程的细化和成果的展示相结合。比如,可以开展生命故事小组,倾听残障人士照顾者的人生故事,探索生命的意义,肯定他们的人生价值。成立艺术陶冶小组,通过水彩画、国画表达自己、表现生活;培养耐心、舒缓压力。也可以开设手足情深小组,残障人士的兄弟姐妹分享照顾感受和未来可预料困难,实现同质群体支持。通过制作生命故事集锦或绘画集锦,推动手足群体形成沟通交流互助新常态;按需转化成常规性自助小组。

(三)家庭互助关怀服务

所有照顾者都有从拒绝接纳到承认事实的心理过程,可以从灵性关爱角度出发设计,帮助残障家庭更好的进行家庭减压,让支持系统延伸至且不囿于家庭自然环境,让照顾者有集体归属感。使照顾者从中感受到“被肯定”、“被改变”、“被支持”。灵性视角还注重强调“有意识的呼吸”,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团体户外活动,使照顾者接触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有规律的呼吸,获得内心的平静。并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发挥家长领袖的作用,在集体中分享交流,让更多人了解未来生命之路,提前做好心理和生活安排,缓释焦虑和无助,形成家长间自助互助的氛围和机制。

四、灵性社会工作参与成年残障人士照顾者舒缓身心压力服务的思考

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作为新的社会工作理论视角,学者们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之中。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会受物质和世俗化的东西所影响,往往忽视了精神的力量。在以往传统社会工作实务中,利用纯技术操作解决案主问题,似乎缺乏一些人性化的关怀。而从灵性角度介入,更体现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照顾者们积极的改变自己,获得新生。现在社会上对残障人士的认知仍存有偏颇,在公众场合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仍旧会遭到歧视。这就需要社工能够从精神层面多关注残障人士及其照顾者,关注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的同时,社工同样也要进行自我反思,关注服务对象的灵性成长。

现在运用灵性社会工作介入照顾者的减压服务中,可能还会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缺乏艺术陶冶经验,理论和实务操作准备不够充分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社工努力完善和提升自我,在实践中继续思考,不断积累和沉淀,不断接受挑战和考验,切实解决服务对象之需,助力服务对象自助。

[ 参 考 文 献 ]

[1]赵燕潮.中国残联发布我国最新残疾人口数据[J].残疾人研究,2012(1):11.

[2]邹丽燕,曹梅娟.灵性健康及其评估方法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21):109-112.

[3]陈劲松.灵性实践的误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J].学海,2013(4):88-94.

[4]孙睿雯.受暴妇女社会救助服务整合与提升——基于灵性社会工作视角的思考[J].社会工作,2012(7):51-55.

[5]陈劲松.当代灵性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社会工作,2013(4):16-26.

[6]杨宇.灵性视角下的矫正社会工作——以介入到狱中女囚犯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5):121-123.

*作者简介: 王一霖,女,汉族,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二)在读,研究方向:残疾人社会福利。

中图分类号: D66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22-0080-02

标签:;  ;  ;  ;  ;  

灵性社会工作视角下成年残障人士家属照顾者压力舒缓研究-以N市A残疾人托养机构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