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分析论文_麦志就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分析论文_麦志就

三亚新大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三亚 572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加强生态园林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并结合我国生态园林建设情况,提出了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生态园林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

引言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井喷一样发生的城市内涝和急速下降的城市水位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城市看海”已经变成人们常调侃的笑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建造生态城市,让城市自然循环起来。近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生态园林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的主要表现形式,还应是城市居民开展休闲等活动的重要空间。生态园林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发挥生态园林的生态调节功能,为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重要保证。随着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生态园林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才能确保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1城市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指的是通过科学设计,对于既定区域内的环境进行改造和优化,利用植物和空间结构的培养塑造,使得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得到极大消除,并为环境中的绿色性和美观性提供重要保障。生态园林的建设,能够通过人工生态植物群落的建设,有效发挥生态环境效应,使得环境中的生态性和艺术性得到有效彰显,并为实现环境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供可能。生态园林具备几大特点,首先,能够实现环境的极大优化和改善,将有毒物质过滤掉,并实现空气和水质的净化。其次,生态园林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此外,生态园林在科学合理的设计之下,能够实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确保环境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生态园林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园林实现绿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精神追求不断提高,城市环境问题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加强生态园林建设,能够极大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提供重要保障,必将受到人们的推崇。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系统和亚系统的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绿地建设,就需要将生态园林建设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此外,我国在社会文明建设目标的制定上,从人类环境发展和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出发,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生态园林既拥有生态环境调节优化的功能,还承载着生态文明展示的重要功能。因此,加强生态园林建设,对于我国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

2.1以科学规划为基础

只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在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现有园林绿化用地的基础上,才能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科学的城市规划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河流、农业经济园、园林苗圃、自然山地等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把自然引入城市,形成和谐统一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关单位在进行园林进行计划设计的时候,需要按照一定的生态原理,来更好的做出规划和设计,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施工中所需要的费用和当地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规划体系和设计方案,让设计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因为设计和规划出现的问题。

2.5打造地域景观特色

生态园林是城市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空间,是市民闲暇时间调节心情的精神桃源。基于休闲的考虑,清新、自然、放松、独特是市民普遍的内在需求,因此如果生态园林千篇一律,就会造成市民的审美疲劳,对外地的游客也会失去吸引力,特别是国际旅游城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生态园林的建设必须努力避免内容和形式的雷同,以形成自己的个性,必须因地制宜,将园林建设的一般原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不同的区域,其环境、景观、风情各不相同,因此,在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和重视其主题定位。

以海南山道湖景观为例,当地人独特的居住形式——船形屋,可以被引入到景观中,形成当地的特色。黎族人民传统居住的房屋是以茅草为盖,以竹木为架的简易茅草屋。传统船形屋的极造,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骨架用竹木极成,十分原始和简单。它属于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种样式,船形屋和釐字形屋: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外形象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釐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房屋的大小一般由人口或经济能力来决定。生活起居全部都容纳在这样的空间里。也就是说,要在本地生态园林主题定位上,要抓住城市地脉与文脉,努力突出地方特色,以分类建设城市生态园林,让生态园林成为城市的名片和专属指纹。

2.3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在进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之时,采纳一下地域性特色文化因素的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要充分融入现代设计技法和当地质朴常见的材料,将地域性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创作出既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又充分运用了现代设计技法,将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充分而全面的凸显出来,可以说,让人们在欣赏园林设计作品的同时,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地的地域性文化,进行着文化的追寻和反思,不断地深化对本地文化的认识。

以海南山道湖景观为例,当地黎族人能歌善舞,可以以此打造当地文化特色。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们的歌舞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和对祖先的崇拜,拥有富有海岛特色的民族乐器、音乐以及广为流传的舞蹈。可以更好的将当地文化融合到园林景观里面,形成文化生态。因此,在生态园林建设时,可以提供开敞空间,结合本土文化生活,形成该区域的特色。

2.4合理利用植物

一是,保护建设用地的原有植物。在建设城市园林绿地时,若原绿地上已有部分长势良好的苗木,要尽可能保护好苗木和地被,充分利用,减少植物的迁移,避免重复建设。违背生态发展和建设的科学规律,移栽大树、古树,人为地回填土方塑造地形等做法,不仅提高了工程造价,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

二是,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做好乡土植物品种的选优利用,不仅可以降低使用成本,而且乡土植物对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景观。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对充分挖掘城市绿地资源的生态景观效益,营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科学搭配植物,形成合理生态结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也是目前大多数绿地都会用到的一种绿化形式。在实际的绿化工作中,应考虑到植物的管理成本,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做到既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又能达到节约生态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城市生态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适时调整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定位,将城市园林绿化与环境生态的关联度提升到首位,构成一个自然、多样的绿色景观结构体系,形成稳定、高效、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生态园林空间,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的潜力,有效防御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园林绿化,合理构建绿化结构,并适当选择绿化植被,引进先进生态理念,强化园林管理,建设我们国家的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李政华.南宁江滨公园生态园林构建与环境保护刍议[J].广西城镇建设,2011(10).

[2]田喜斌,狄海霞,王孟立,曹世英,颜小军,程永伟.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9).

[3]李红彬.城市园林绿化保护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探讨[J].绿色科技,2012(10).

[4]何会娜.浅谈生态园林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0).

论文作者:麦志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3

标签:;  ;  ;  ;  ;  ;  ;  ;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对策分析论文_麦志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