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论文_陆俊超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215200

【摘 要】目的:研讨采取B超技术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选取70例手术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两组各35例,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中Ⅰ组采取盲探式操作,Ⅱ组在B超技术引导下实施麻醉,对该两种方案的麻醉情况作评估。结果:Ⅱ组完成麻醉操作时间、维持时间相比Ⅰ组显著延长,但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麻药用量显著减少,阻滞成功率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在麻醉期间均有产生副反应,但总发生率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B超引导下进行,麻醉阻滞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B超技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guided by B ultrasound. Methods:From August in 2015 to August in 2016,70 surgical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randomly not blinded grouping test,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and were all accepted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Ⅰ group was given blind operation,and Ⅱ group was carried out in anesthesia,guided by ultrasound technology to the anesthetic conditions of two kinds of schemes for evaluation. Results:Compared with Ⅰ group,the complete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and the maintaining time of Ⅱ group significantly extended,but the anesthesia effect time,significantly shortened,anesthetic dosage significantly reduced,established block success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statistics(P < 0.05). Two groups have produced side effects during anesthesia,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tal rate was not big,without statistics(P > 0.05). Conclusion:The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esthesia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has good anesthetic effect,high security,and is worth to recommend.

【Keywords】 Ultrasound technology; Brachial plexus block; Clinical value

臂丛神经处于浅表位置,不仅阻滞容易,阻滞效果也较好,因此目前大多数上肢或肩部手术均首选该方法麻醉。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虽可起到麻醉阻滞的目的,然而效果不理想,易发生误刺血管等问题[1]。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尝试通过B超引导对上肢手术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满意,现作出以下归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上肢手术病例资料均有完整记录,搜集时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通过随机非盲法分配患者成两组,各35例,Ⅰ组男/女有20/15例,年龄段21~54岁,平均(34.8±5.2)岁;体重范围45~78 kg,平均(56.2±4.8)kg。Ⅱ组男/女有22/13例,年龄段20~57岁,平均(36.1±5.7)岁;体重范围45~76 kg,平均(55.4±5.1)kg。两组对此次研究内容均享有知情权,且已签字同意,组间基线资料的统计处理结果相比,P>0.05,适合试验。

1.2 方法

Ⅰ组接受传统盲探式臂丛神经阻滞,于仰卧体位下找到腋路并标记,常规局部消毒后,于麻醉前0.5 h给予镇静药注射,入室后,给予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再由医师根据自身经验穿刺,完成后取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25 mL推注。Ⅱ组在B超引导下麻醉,便携式超声仪选择线阵探头,频率设为7~10 MHz。先找到腋路并标记,再给予局部消毒处理。于B超指引下观察臂丛神经走向及各分支情况,确定最佳穿刺点后穿刺,给予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25 mL推注。B超监测至麻药完全浸润神经组织。

1.3 评估指标

此次研究主要评估以下指标:①完成麻醉时间,②起效时间,③维持时间,④麻药用量,⑤阻滞成功率,⑥麻醉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17.0版本)处理此次试验中的计数、计量资料,组间通过X2与t校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方案的麻醉处理情况

Ⅱ组完成麻醉操作时间相比Ⅰ组显著延长,但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显著缩短,麻药用量显著减少,阻滞成功率显著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现阶段骨科临床的应用越来越趋于普遍,特别是对肌皮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等臂丛神经分支的阻滞,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臂丛神经阻滞的顺利完成[2]。不足的是,该麻醉阻滞需先定位4支神经,再给予麻药阻滞,麻醉操作上较为耗时[3]。传统盲探式定位法由于无法直观了解臂丛神经分支的走向及分布,在定位、穿刺上存在一定难度,反复穿刺还可能增加患者的疼痛,甚至加大诱发并发症的风险。

B超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在B超监视下操作,可提供臂丛神经处肌肉、血管分支等的直观影像,因此定位相对更准确,穿刺成功率更高。同时,借助B超监测,也可观察局部组织的麻醉浸润情况,这对于控制麻药用量也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B超技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对获取良好的麻醉效果非常有效,穿刺成功率甚至达到100%[4]。王俊喜[5]研究观察72例接受不同定位法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例资料,发现盲探法、B超引导法麻醉期间均未产生不良反应,两者安全性相当。本组试验中,我们发现Ⅱ组除完成麻醉时间与阻滞维持时间较长外,其起效时间显著缩短,而麻药用量有显著减少,阻滞成功率达到100%,与上述研究观点基本一致。麻醉期间有2.9%的患者产生霍纳综合征,这点与王俊喜[5]研究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麻醉师操作不当有关。

综上所述,在操作得当的前提下,经B超引导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阻滞效果好、起效快、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王世英,游浩,毕光焰,等.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34-35.

[2]孙娟.浅析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36-37.

[3]罗小贞,梅华,陈振华.臂丛神经阻滞3种定位方法的效果观察及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62-64.

[4]朱文英.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70-71.

[5]王俊喜.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92-193.

论文作者:陆俊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9

标签:;  ;  ;  ;  ;  ;  ;  ;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论文_陆俊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