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探究论文_江明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探究论文_江明

湖北省黄梅县新开镇卫生院

【摘 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参照组64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研究组6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外科;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手术治疗;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19-01

急性阑尾炎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急腹病症,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以及呕吐、恶心等[1]。阑尾炎病症比较复杂,一旦患上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2]。为了进一步探讨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我院对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发现效果良好,现将探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依据随机法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0—60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38.45±2.56)岁,病程0.5—9h,平均病程(4.35±0.5)h;研究组患者有35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6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41.25±3.05)岁,病程1.5—11h,平均病程(6.25±1.5)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64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即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甲硝唑药物与营养液,治疗期间禁食,患者的腹痛症状有所好转可适当的服用氧氟沙星[3]。 研究组6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麦氏切口,切口长度为3cm左右,沿患者的皮下组织切开至肌腱膜,暴露腹膜[4]。采用血管钳将切开的腹膜提起,在进行此项操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对肠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对阑尾炎病变的位置进行定位之后,观察是否由粘连现象,如果有粘连需要将其切除,在行手术之前需要切除系膜,如果系膜比较狭窄不方便切除,可以利用手术钳将阑尾的根部夹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结扎方式,切除病变的阑尾组织,手术之后还要对患者的切口进行消毒与缝合[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病灶切除不彻底,患者的病情出现恶化现象,即为无效;②病灶切除,术后患者恢复比较缓慢,即为有效;③病灶彻底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迅速,即为显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64例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无效,30例有效,33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64例参照组患者有12例无效,28例有效,24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64例研究组患者中腹腔脓肿2例,化脓性门静脉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64例参照组患者中腹腔脓肿5例,化脓性门静脉炎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3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普外科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因而在临床诊断上需要格外的用心[6]。为了提高临床的诊断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几点进行着手考虑:首先,医护人员要耐心的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正常情况急性阑尾炎主要是由上腹部向脐部转移,发病七小时左右主要以下腹部疼痛为主。其次,急性阑尾炎的早期临床症状以呕吐与恶心为主,一般情况不是特别的严重,很少有患者出现腹泻的症状。最后,可以通过B超来辅助检查,如果利用B超检查出患者的右下腹有肿块,就可断定为是阑尾炎[7]。当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病症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守治疗,即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甲硝唑药物,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因而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少。另一种治疗方式就是手术治疗,行手术治疗,切口小,不良反应少,对患者的创伤也比较小。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44%显著高于参照组81.2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9%显著低于参照组20.31%,P<0.05。由此可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朱金明,李翠芳. 急性阑尾炎并发肠梗阻的临床诊治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3,03:15-17.

[2]李晓平,陈仕距,周高东,余义,李向顶. 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附56例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03:274+322.

[3]吴超,田国伟,王洪超. 急性阑尾炎1210例临床诊治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9:82-83.

[4]赵龙,朱安龙,朴大勋,姜涛,赵宪琪. 继发性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附66例报道)[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0,09:932-935.

[5]吴以洪,吴仕强,蔡志高. 基层医院24例成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2,06:74-75.

[6]姜海毅,丁红光,田晓卫,李德辉. 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08:882-884.

[7]潘雷,赵艳平,李强,肖群,姜进平,邓小荣. 急腹症微创诊治的临床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2,04:235-238.

论文作者:江明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探究论文_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